分享

心理辅导技巧

 博书润雅 2016-10-30

心理健康教育论 

《心理辅导技巧》

(论文) 

单位: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

姓名:袁天天

心理辅导技巧

    [内容摘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已经被全社会所认识。学校心理咨询要用爱心关注前来咨询的学生,并且要求在咨询中运用一些技巧,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本文结合两个案例,谈一谈心理辅导中阻力的作用以及怎样使用理性情绪疗法解决学生问题。

    [关键词]会谈 阻力 理性情绪疗法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更好的生活,知识再渊博也比不上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要。给孩子再多的物质遗产不如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对孩子一生都是取之不尽的。而对当代中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已不全是个人的需要而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施行。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专职的老师给同学进行咨询;对部分年级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的教育;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讲座,促进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了解。进行这些工作时我发现学生中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需要我们用科学理论化的疗法来解决,我从中挑选了几个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案例一:从会谈的阻力中找到问题的根源

    一日学生小刘(化名)主动来到心理咨询室要求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对小刘的询问我得知困扰小刘的问题是“控制不了自己”。小刘说他常常会有一些很吓人的想法,比如说他看到削铅笔的刀就想拿起来在自己的手腕上割一下;看到对面有汽车开过来了就想跳到汽车前面;看到有电的插孔就像把手指伸进去。小刘知道这些想法是不对的,但是它们紧紧的缠在脑子里,任你怎么样都挥不去。我询问小刘,以前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发生,小刘说以前也有,不过一闪而过自己也没有太在意,但是最近出现的次数较多,这些想法让他觉得特别恐惧,他害怕有一天他真的会照着这些想法去做。

    通过初步对小刘的了解,我推测小刘可能存在轻度的强迫意向。强迫意向是强迫症中的一种。强迫症是一种主要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障碍。强迫意向的患者常为一种与当时意愿相反的意向所纠缠,明知不合理和不必要,却无法摆脱。强迫症的致病原因有很多:强迫人格是发病的内在原因,当对客观要求提高,对环境的不适应而造成焦虑、不安等情感体验时也会诱发强迫症。小刘的这种强迫意向出现的时间不长,次数不多,应当及时的予以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此后的会谈中我对小刘的情况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小刘是山东人,跟随打工的父母在北京读书,家中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生活比较困难。在山东读初中时勤奋好学,但是成绩一直不理想,中考试以几分之差落榜。落榜后不愿复读,跟随父母来到北京。到北京后有一年的打工经历,后来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便说服了父母重新回到学校读书。在交谈中还发现小刘在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不是很好,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回到家里也不常与家人交谈,在谈到家庭时情绪较激动,认为自己上学又给家里增添了负担。在这次交谈中小刘向我强调自己目前所面临的痛苦,并且这种苦恼他也跟父母和班主任说过,在班主任的建议下才来到心理咨询室。

    会谈中我要求小刘放松心情,不要过分的紧张,又向他说明了他的这种情况是许多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的,比如说有的人上楼的时候会不自主的去数台阶数,有人出门时老是会担心门有没有锁上,反复的回去看。我还要求小刘对他的症状采取“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态度,正常的学习、生活。把每一天安排的充实起来,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表。小刘表示愿意尝试。

    再次会谈时,小刘仍然表现得非常苦恼,他告诉我他已经按照我交给他的那些方法去做了,每天都按时上学,认真听讲,做作业,时间安排得很充实,但是并没有改变他现在的状态,他认为哪些方法对于他是不可行的,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他。小刘向我倾诉自己的痛苦,担心自己的这种状态会影响期中考试的成绩,交谈中多次说道“这样下去肯定会影响我的成绩”。

    我通过班主任了解到小刘在班上属于沉默寡言的学生,学习也比较努力,但是就几次测验成绩来看成绩并不理想。前一段时间小刘向班主任诉说过自己的苦恼,但是最近一直无精打采,郁郁寡欢,并且上课迟到,不按时交作业,上课也不好好听讲。

    这些从班主任处得来的信息与小刘对我说的自身的表现有一定的出入。经过分析我意识到,我与小刘的会谈遇到了阻力。要彻底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阻力产生的原因,对于小刘问题我只是停留在表面,应当更进一步的进入到潜意识层面去分析小刘的问题。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可以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即便是小刘的这种非适应性行为也是如此。可能最初这种非适应性行为是偶然的,但是因为它的发生满足了小刘的某种需要就被保留、固定了下来。小刘的这种需要又是什么呢?交谈中小刘提到,父母最近对他特别的关心。因为打工较累,平时父母回家后很少跟他交谈。但是自从他向父母说出自己的痛苦之后,父母下班后经常开导他,鼓励他。这就是小刘的第一个需要:得到家人的关心和重视。不仅如此,小刘在交谈中经常兜圈子,总是强调自己的痛苦,并且把这种痛苦与学习成绩相联系,认为痛苦会影响学习成绩。这就是他的第二个需要:逃避成绩。因为曾经受过打击,中考落榜,经入高中后几次测验不理想;家庭经济较困难,理解父母的难处,不想让父母为自己的成绩失望。所以小刘的这种症状被固定了下来,因为一旦症状消失小刘就要失去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就要必须去面对班里其他同学学习上的竞争,而以往的成绩表明,他在这方面没有什么优势,竞争的结果很可能失败,有病可以掩盖内心深处的挫折感。

    在随后的会谈我中明确的指出了小刘问题的根源,使其把潜意识层面的问题带到意识层面来考虑。帮助小刘明白其需要是什么,是父母的关心和学习成绩被父母和同学的认同,自己能学到知识技能。而这些都不是逃避可以帮助他得到的。在小刘真正认识到这些之后,我要求小刘调整自己原来的行为方式,而放弃旧的、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构建新的行为方式需要小刘作出相当多的努力,忍受心理上的种种不适,这样就需要学校及家庭多方面的配合。与班主任及时沟通,使班主任对小刘有特别的关注,在学习上给与及时的指导,并通过班主任与其家长沟通,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建议家长可以把精力更多的放到关心孩子身上。并鼓励小刘多与同学接触,学会与同学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刘从痛苦中走了出来,强迫意念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并努力的学习,生活。

    案例二:用理性情绪疗法解决学生易怒易激惹问题

    一天我在一个班上课,在课上提问一个男同学小斌(化名)回答问题,结果他回答的口齿不清楚,引来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这时我让他把答案再重说一边,他突然表现得十分愤怒,满脸通红,嘴里嘟囔着脏话就冲上讲台来,幸好被班里的同学拦下。

    过后我通过班主任对这名同学做一些了解,小斌在班级较为活跃,上课时不太遵守纪律,脾气暴躁易怒,经常与同学发生口角或打架,事后常感到后悔,能承认错误,乐于帮助同学,比较热情,班里的活动也能积极参加。

    不久小斌主动到我办公室承认错误。我想就今天课上他的表现跟他做一次会谈。会谈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时的小斌已经被班主任老师批评过了,自己也认识到了错误,怀着的是内疚的心情前来的,我应当以宽容、接纳、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我首先请他坐下并给他倒了杯水,这样减轻学生以为老师要批评他而产生的经张焦虑的心情,使会谈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下进行。小斌说他被同学拦下来后就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挺后悔的,但是当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平时也是这样挺容易就火了。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容易就火了呢?小斌说他爸爸就是这样的,特别容易发火,有时发火就打他。小斌还说他特别希望自己能控制住自己,不要老是这样惹事,但是一遇到具体情况就控制不住了。

    像小斌这样由于家庭教养方式而造成的易怒易激惹行为的学生在职高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怎样使这样的学生调整好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呢,我觉得可以使用ABC理性情绪疗法。通常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ABC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直接的原因。

    我决定让小斌想象再次经历上课时同样的情景,并让小斌回忆上课时自己是什么样的情绪体验,并保持这种体验。小斌说出当时心里的想法:“同学们居然敢笑话我,一定是故意嘲笑我,故意贬低我”“他们没有资格这样说我”“老师居然让我再读一遍,她就是故意想看我笑话、故意相让我出丑”“他们这样对我,太气人了!我受不了了,我要出去!” 接着我告诉小斌如果我是他,我会有这样的想法:“同学们笑话我是因为我没读清楚,他们觉得很有趣”“老师又给了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要好好去读”。询问小斌,产生这样易怒的表现是谁造成的,是老师还是同学?小斌回答“都不是,是我自己”。接着提问:“为什么你遇到这种情况会这么愤怒,而绝大多数人不会呢?”小斌回答:“是因为我的想法。”“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你和别人的想法不一样呢?”小斌低下头想了一会,又摇了摇头。我告诉小斌他会产生这些想法是因为他形成了一些不合理的信念:1、把事情往最坏的方面去考虑, 过于夸大事情的危害性与严重性,所以如果事情并不是真的那么严重,应该冷静地考虑后果,而不要夸大其词,造成心理危机感。同学上课笑与老师让重复答案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所以小斌的想法太过激烈。2、存在着自我暗示“我不能忍受”,这种自我暗示意味着:“我不能忍受任何不舒服、挫折、焦虑、愤怒和抑郁。如果我不得不忍受这些不愉快,我就不快乐,甚至觉得无法生活下去。所以,我绝对拒绝接受这些令人不舒服的情绪。” 这种“我不能忍受”的想法容易导致忍耐力降低,易怒与易激惹。

    小斌问道那我应当怎样才能克服这个坏毛病呢?建议小斌认识自己存在的不合理的信念,在处理问题时从合理的信念出发思考问题,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意识的去练习。但是首先要学会遇到问题时冷静下来,学会一些让自己冷静下来的词语和思维方式,比如“事情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不必如此激动”、“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慢着,我得保持头脑清醒。”或者遇到突发性事件时,先转移注意力,想象一些无关的事情,让自己冷静下来,延迟情绪反应,冷静地思考。

    易怒型的学生改变他们的不合理的信念是需要一定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应当用宽容、鼓励的态度去面对这些学生的行为,充分利用每一次情境去引导学生改变他旧有的认知方式,使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经过一段时间的会谈,小斌冲动的次数明显减少,并感觉到自己有时可以控制自己的冲动了。

    在以上两个案例中,通过会谈来访者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面对职高生中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仅靠学校心理咨询室是不够的,还需要老师、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这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