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意!朋友圈里的这些“偏方”都是骗人的!

 昵称31829559 2016-10-30
网络的普及让各路“小偏方”涌现,但靠谱的可真不多,很多“偏方”不仅不能缓解症状,还可能伤身体,严重的可致命!小固就罗列常见的一些“偏方”,一一求证。
偏方一:孩子高烧酒精降温

有些家长因为“是药三分毒”的说法,选择用酒精擦身的物理降温法为孩子降温。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发烧病人


一般来说,16周岁以上的成人发热是可以用酒精擦浴物理降温的,而16周岁以下的儿童,用酒精擦浴容易导致体温骤降,可能会出现休克。另外,当身体发热时,酒精很快会被吸收,孩子体抗力差,容易造成酒精中毒。
正确做法

孩子发烧38℃以下的低热可用温水擦浴,擦洗孩子的四肢、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利于降温,也可采用额头贴敷退热贴或凉毛巾等降温。

偏方二:感冒熏醋杀病毒
秋天也是感冒高发的时节,有些人在房间里熏醋,以此来预防感冒。醋酸确实有一定杀菌作用,但它要求的浓度比食醋要高。即使是用食用醋中醋酸含量最高的白醋,也无法杀灭房间里的细菌。

而且,感冒发病的原因除了细菌外,还有一种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醋起不到破坏病毒结构的作用,杀死不了病毒反而对身体产生危害。


因为熏醋对人的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会导致呼吸道上皮分泌增多,尤其是一些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支气管哮喘的病人,有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加重。

正确做法

在家中就要注意室内通风,自身也就要注意防寒保暖。在日常饮食中,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能有效预防感冒。

偏方三:崴脚后立马热敷
有些人在崴脚后马上热敷,或使用一些活络油使劲揉搓疼痛的地方。

其实,这样处置脚部崴伤是不妥当的,因为在崴脚后,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出血与渗出的组织液在一起会形成血肿,一般要经过24小时左右才能停止出血和渗液。受伤后立即使劲揉搓、热敷洗烫,会在揉散一部分瘀血的同时加速出血和渗液,甚至加重血管的破裂,以致形成更大的血肿。
正确做法
崴脚后应该及时冰敷,让身体局部温度降低、皮下的血管收缩,降低血管的通透能力,达到降低新陈代谢、止血消肿的效果。

崴脚过了急性损伤期(24~48小时),再采取热敷来减轻疼痛,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受伤部位的代谢速度。

偏方四:烫伤涂酱油
对于烫伤,网上流传着很多方法,比如涂牙膏、酱油、菜油、风油精等,但这都是不科学的!

涂抹酱油、醋、牙膏等,除了可能会造成伤口细菌感染并加重烧伤深度外,还不利于医生观察患处,日后清理伤口也比较困难。
正确做法

俗称“一冲二脱三泡四盖五送”:首先是“冲”,用流动水冲洗;其次是“脱”,在水中小心剪开或脱去衣服,否则衣服上的热度得不到散发而继续作用于创面,会使创面加深;接着是“泡”,在冷水中持续浸泡至少30分钟;然后是“盖”,用干净毛巾覆盖烫处;最后“送”,严重烫伤者要尽快送往医院。

偏方五:昏迷掐人中
在很多影视剧中,一个人因生气而激动昏厥倒下,旁人会习惯性地去掐人中。事实上,掐人中并不能起到急救的作用。因为掐人中只是起到了一个疼痛刺激的作用,对患者的意识有判断价值,没有救治价值。


如果掐人中掐得不对,譬如用指甲掐,导致皮肤损坏;又或是将关注点只放在掐人中的效果上,而忽略了核心救援措施,会延误患者治疗。

正确做法
突然遇到昏迷病人时,正确的方法是确认环境安全,上前拍肩大声喊叫患者。如无反应,则观察呼吸(胸廓是否有起伏),如呼吸正常,则给予稳定侧卧位,密切观察呼吸,等待急救车。如无反应且无呼吸,则给予心肺复苏或单纯胸外按压,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面对简单实用的小偏方谁都会想一试,但网传的偏方往往鱼目混珠,小固建议大家不要盲目尝试,情况严重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是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