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宗恒可视化软组织微创外科解剖之腰脊神经后支解剖与针刀微创(附视频)

 xyf4345 2016-10-31


     
腰脊神经后支源性腰腿疼痛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今天我们就通过尸体解剖来更深入认识这类疼痛,同时针对这类疾病探寻针刀等软组织微创外科技法。

首先我们来看下张宗恒老师在南方医大解剖教研中心的相关解剖视频。

1.骨骼标本上讲解腰脊神经后支及其分支的走行路线、支配范围、易卡压点(我们又称之为解剖力学薄弱区)。

2.脊神经后支针刀微创外科松解的技巧及骨骼肌链传递对骨纤维管的力学影响。

尸体解剖腰脊神经后支走行易卡压区及软组织微创外科松解技法。

骨纤维管:止于副突的最长肌腰部和起于乳突的多裂肌及架于其上乳副间韧带形成骨骼肌链力学传递应力枢纽,长期不良力学刺激韧带增厚、肌腱止点区纤维增厚骨纤维管狭窄,使走行其内的脊神经后内侧支卡压而引发后内侧支源性腰痛

骨纤维孔:由上关节突外侧缘、横突根部上缘、横突间韧带廉状缘形成的骨纤维孔,脊神经后支经此孔入横突后区,分后外侧支及后内侧支,后外侧支又发出肌支配最长肌、髂肋肌腰部,其终末支最后入臀参与臀上皮神经的组成。



臀上皮神经入臀点(骨纤维管):由胸腰筋膜浅层弓状纤维与髂嵴后唇骨嵴形成,针刀布点及撬剥松解技巧。通过尸体脊神经后支的解剖及骨骼标本的讲解演示,我们对脊神经后支的解剖支配范围,走行路线,解剖力学薄弱区(易卡压点)及针刀等软组织微创外科松解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脊神经后支源性疼痛为椎管外源性疼痛临床上我们把脊神经后支源性疼痛分为后内侧支源性疼痛和后外侧支源性疼痛;又分别分为损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源性疼痛,此分类对椎管外源疼痛靶向诊断及软组织微创外科技法选择非常有益,以后我们会与大家分享相关病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