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绳上的马拉松

 滁州162 2016-10-31

图说:短短的陪跑绳成为了伙伴们之间的羁绊 新民晚报新民网 萧君玮 摄


视频:绳上的马拉松 新民晚报新民网 陈炅玮 摄制

  【新民网·独家报道】清晨5点多,天蒙蒙亮。21岁的王洛承穿着运动背心,出现在南京东路的马路上。马路上已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人,热身、合影,好不热闹。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上海马拉松,近4万人从各地汇集到外滩,准备奔跑上路。

  在今年的上海马拉松上,一群目不视物的视障跑者也出现在跑道上,王洛承就是其中一位。他们想要跑起来,需要借助一根短短的粗绳,借助陪跑员的口令和牵引前进。陪跑员,就是视障者的眼睛。“奔跑”这项天赋的本能,对于这些人来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变故

  十五岁,王洛承一夜失明。虽然有心理准备,变故还是给这个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洛承的眼病学名叫视网膜色素变性,具体表现就是视野渐渐变窄,是一种遗传病。洛承的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无法治愈。直到某一天,洛承彻底失明。“刚失明的时候,孩子也是在叛逆期,我们家有一段很艰难的时期。”可以想象,洛承的父亲王海东一笔带过的这句“艰难期”,是怎样难熬的光景。但如今坐在父亲身旁的王洛承,面露微笑,与人交流阳光外向,完全看不出曾将内心封闭的影子。

  洛承自称失明前是个“宅男”,不怎么运动。他是通过口口相传,知道了上海有个“做你的眼睛”组织,旨在推进残障平等和运动无障碍。在加入后,他完成了几乎是失明后的第一次奔跑,而此时,他已失明五年多,踏上了二十岁的门槛。之后就跟上了瘾一样,他越跑越多,参加训练,甚至还参加了一次铁人三项赛。洛承的父亲王海东仍记得那一天比赛的盛况,全家人都在陪着洛承一起跑,在他身边加油,儿子则在人群的欢呼声中跑过终点。看着儿子的变化,王海东发自内心地说:“我感谢这些帮助洛承的人,感谢这些公益组织。”

图说:清晨四点,王洛承坐车前往上马起点 新民晚报新民网 萧君玮 摄

  理想

  让视障人士踏上跑道享受无障碍运动,是这群“蓝睛灵”的目标。实际上,这个名称并不单属于志愿者,公益组织中的视障者同样使用这一称呼。视障跑者面临的障碍,分为心理和物理两个层面。陪跑者除了要带领和用语言提醒视障者及时避障,还要打开视障者,或者说自己的心门。不少加入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发现,他们对视障群体了解得太少或说理解错误,这些人除了看不见,与自己并无二致,“蓝睛灵”们在微信上热络聊天,你来我往发送表情包。他们一起跑步,构建信任。

  “做你的眼睛”公益组织的创始人李纪元与陆向东夫妇都有自己的工作,也是跑者。2012年李纪元参加上马时,看到一对香港的跑者从身边跑过,一个身上写着“听障”,一个写着“视障”。当时她有点懵,心想还能这么搭档跑步?也从此萌发做陪跑员的想法。但身边一打听,大陆鲜有这样的组织。她和丈夫决定自己组织活动,一个公益组织就这样渐渐出现了。从去年年头做到现在,组织在扩大,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夫妻俩也越来越忙了。

图说:两人跑步时主要依靠一根陪跑绳来牵引 新民晚报新民网 萧君玮 摄

  视障者跑步,需要借助陪跑员的帮助。两人跑步时主要依靠一根陪跑绳来牵引,除此之外还有口令提示。有些跑者眼睛仅有光感,刚开始别说跑步,就是快步走,也得鼓足勇气。为了安全,李纪元与陆向东和其他成员一道,为陪跑员制定了一系列规则。没有样本可抄,大多是自己摸索的。最初,他们手中仅有几张国外视障跑者的照片,他们就琢磨图中的装备。拿陪跑绳为例,他们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搜索,发现只有宠物牵绳卖,李纪元就自己动手,买来不带弹力的纯棉布条,自己编织出第一条陪跑绳。根据他们制定的规则,陪跑员的门槛十分高。一个刚入门的“小白”志愿者,需通过参与活动、培训和考试,方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白”。这个取自热门动画片的称呼,正意味着一个成熟陪跑员必须面面俱到地为视障跑者提供保护。

  “只要有陪跑员引导着我,我就能大踏步地向前进。”

  作为试水,今天王洛承跑的是10公里的线路,而他的伙伴中,不乏挑战半马、全马的选手。陆向东则有些兴奋地拿出了一张由上海马拉松组委会颁发的001号陪跑员号码布说:“专门给我们做的,21年来的第一次,第一张。”

  外滩的起跑线前,万国建筑群默默“注视”着3.8万名跑者。在赛道上,他们是平等的竞争对手。王洛承对这一切充满期待:只要跑起来,耳边有风;眼不视物,心却像从黑暗隧道中跑入一片光。(新民晚报新媒体报道小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