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高速公路之浅谈

 老赖jrhku6f7av 2016-10-31

这次欧洲之行的后半部分我们特意租了台车从波兰的弗罗茨瓦夫(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小城)开到德国首都柏林,后又从柏林开到波兰首都华沙,在波兰境内走的是A4号公路,进入德国后转入第18号公路,后来又走了A10和A12号公路。

虽然一股突如其来的冷空气使这片广阔的东欧平原气温骤降,阴雨绵绵,但一路上全程高速,车辆行驶得井然有序,行程颇为顺利。这次自驾游也使我们有幸目睹了德国高速公路的现状和风采,有很多地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以下是关于这次高速公路旅行的一些见闻和体会,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我们今后的设计工作会有所帮助。


德国的高速公路给人的第一映像就是高效和快捷。大家也许都知道,在德国高速公路是不限速的,我们在几条高速上开车行驶,平均时速可以达到140码以上,随便一脚油门就可上160甚至170,而且相当平稳,基本上不会有非常危险的感觉,这确实让我们痛快的品尝了一把“地板油”的味道。那么是什么原因能让车辆做到如此的安全和高速,又是什么因素保证了德国高速公路的高效运转和便捷实用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追寻答案:

1、采用了很高的线形指标。

德国地处东欧平原,地势开阔平坦,大部分区域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地广人稀,极易展线。早在二战爆发前德国就开始修建高速公路,据说为配合希特勒的闪电战,并能够在高速公路上起降飞机,德国的高速公路竟采用160公里的设计时速,最大纵坡控制在百分之四以内,可当时没有一台车能达到这样的速度,天晓得德国人的脑子里都在想什么。当然这个数据可能略有些夸张,但采用高指标线形的设计理念被完全的贯彻和执行下来。目前德国有四分之一的高速公路还是希特勒时代修建的,距今已有80多年,你之所以还可以在上面把油门轰到底,这首先要得益于它完美的线形。真可谓十年种树,百年筑路;而路用百年,线形首位啊。

2、采用了很高的质量标准。

“我们在一个人身上只做一次生意”这就是德国生产商一直以来秉承的质量标准。德国制造的铁锅能用一百年,你一辈子只需买一次就够了。同样德国人修建的高速公路也无不体现出这种经久耐用的质感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前面说了行驶在德国的任意一条高速公路上车辆都表现得非常平稳,这说明路面的平整度非常高,特别在经过桥梁或匝道处基本感觉不到跳车,而且下雨天路面也没有发生积水打滑现象,这就给车辆的高速行驶提供了很高的安全保障。

德国的高速公路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两种形式。据有关文献介绍德国高速公路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不含基层和底基层)厚度可达26cm-34cm,而我国高速公路同类型的路面面层厚度一般只有16cm-18cm,水泥砼的面板厚度差别基本也在两倍左右。虽然这样的差别正在逐步缩小,但毕竟还普遍存在,这也许就能解释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了,从波德边境一直开到柏林的200多公里路途中,我们想找一处正在摊铺路面的施工现场好好学习研究一下,却怎么也找不到;而在我国高速公路的路面大修造成堵车的宏大场面却随处可见。


3、拥有完善的公路设施和服务体系。

德国的高速公路虽然历史悠久,但看上去却一点儿也不陈旧。道路两旁或中央分隔带上整齐的波形护栏、装配式混凝土防撞墙、示警桩不仅设置齐全,而且位置安放自然合理,也极少出现损坏和缺失的情况,想必他们的管养部门都做到了及时维修与更换。

指路牌简明而清晰,并且大量使用了具有可变信息功能的电子显示牌,可提供包括路况信息、天气情况、以及前方是否有道路施工、交通事故、特殊路段的降速和限载要求等信息。而且电子信息牌形式多种多样,有单立柱式、双立柱式、门架式,还有可移动的车载式等等,机动灵活。可以说只要是有发生交通事故隐患的地段都会及时的提示风险,好让司机提前做出反应从而避免事故或二次事故的发生。

另外服务区的设施和环境都相当不错,加油站的一台加油机可同时提供五种油枪,包括各种标号的汽油和柴油,这样的设置极大方便了司机不必来回动车去选择加油机了。服务区内一般都会设置有餐厅,基本都是大众认可的肯德基或麦当劳等快餐店,物美价廉,味道不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咖啡相当好喝。

4、人的素质高。

最后让我们回到问题的本质上来,再好的公路,再完善的设施,如果司机不好好开车同样会出状况。在这一点上德国的司机恰恰又是做得最好的,我们看到超车道永远会留给更快的车,前方有车辆汇入时,大家会主动让出一个车道供汇入的车辆行驶,阴雨天所有的车辆都会把大灯打开,碰上交通拥堵的情况大家会很耐心的排队,前方车如果听到救援车辆的警笛声会主动把车开到路边让它先通过,以上等等这些好习惯促成了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也使德国的高速公路成为当今世界最安全的高速公路。

那么除了高效和快捷的特点之外,处处体现出来的绿色环保理念也是德国高速公路的另一大特色。行驶在A10、A12和A18号公路上你会发现除了行车道路面是黑色或白色以外,其余的地方如路肩、边沟、边坡等全是绿色,全部植上了草。


路侧排水不像我们一般采用矩形或梯形的浆砌片石边沟,也不盖板,而是采用浅碟形的土质边沟,宽度3至5米,有些地段甚至达到7至8米。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一是不必给排水找通道,雨水流入后由于边沟的表面积大水很快就能被蒸发掉;二是由于边沟为土质,路基内的积水很容易从边沟侧壁排出从而保持整个上路床的干燥;三是有利于给失控车辆提供一个缓冲区以降低伤亡和损失。

路侧边坡也看不到国内通常采用的浆砌片石挡墙,更没有挂网喷浆、框架锚杆或抗滑桩等支护措施,就是简单的植草绿化,最多在极个别处采用些石笼固脚而已,这样的处理就把公路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

另外由于公路周边分布着广阔的森林,里面生存着许多动物,最常见的就是活蹦乱跳的鹿。为了给鹿群的迁徙提供通道,德国的高速公路上会每隔几公里修建一座专供它们通过的跨线桥。我仔细看了一下这些桥梁,都还建的十分扎实,而且也有十几米宽,两边的栏杆都用很高的木板封住,好让容易受惊的小鹿在横穿高速公路时不被桥下滚动的车流吓到,很贴心的设计!

还有在车辆经过房屋密集或途径城区段以及大型的互通立交等处,公路两侧都会设置连续的声屏障以隔断噪音。声屏障的形式和所用材料也多种多样,有直立的也有弧形的;有钢材的也有木质的;有玻璃的也有石笼的甚至用土堆砌一个,非常的简单实用。


       当然德国的高速公路还有很多做的不错的地方,如桥梁并不追求大的跨径,但修建的质量很高,特别在支座、伸缩缝的细节处理上很花功夫,看上去非常的干净而清爽;货车都长得一个样,全部拉的都是集装箱,从不超载、超高和超宽,遇上堵车它们一辆挨着一辆整齐的停在慢车道上,远远看去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有车子的性能和质量、紧急情况、事故的处置和救援等等方面都可圈可点,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里就不再赘述。

       以上就是我们这次关于德国高速公路上的一些见闻及我的一点感受和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借鉴和参考,并能够传递出某些有利于打开思路的讯息。由于时间仓促,所走的路段有限,所观所述之处难免有失偏颇,或以偏概全,还望各位同仁、朋友们多多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