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秋诗旅邮驿情

 泰荣林黑皮 2016-10-31
  “通远迩于一脉,继往来以不穷。”我国古代邮驿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年前的殷商时期,邮驿就已见诸记载。各朝各代通过邮亭驿站传播政令、飞报军情,为往来官员、商贾提供食宿条件。邮驿感怀一直是诗词创作的重要源泉,世代传诵的许多佳作来自于驿壁题诗。《中国古代邮亭诗钞》一书的编选者刘广生, 辑录了从魏晋到清末近2000年间,500多位作者的1000首诗作,该书出版于1991年,为邮亭诗的收集整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通信人丰富了精神家园。
  今天,我们刊发通信业著名作家年志勇的书评,并邀请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张耀宁作驿使图,人民邮电报社高级摄影记者张松延特赴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拍摄,以此献给即将到来的世界邮政日。


     《中国古代邮亭诗钞》于1991年由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出版,人民邮电报社发行,收录近两千年的邮驿诗作一千首,其中不乏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大家之作。(金晶/书 晓雅/摄)
  平生最爱一部书:《中国古代邮亭诗钞》。当年偶识,如获至宝,竟成枕畔读物。二十多年过去,书越翻越厚,泛黄的纸页留下了许多折痕。
  从《诗经》、《楚辞》开始,中国诗歌便拥有了一个永恒的文学母题:怀乡。致君尧舜的济世理想、为稻粱谋的生存艰辛,也是诗家常写常新的普遍情感。《中国古代邮亭诗钞》中,旅人们念兹在兹的都是建功立业、边塞风光、离情别绪,一咏一叹律动着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愁思难遣的故园情,一草一木抒发了缠绵悱恻的相思情、披肝沥胆的挚友情,汇聚成了飨宴生命之旅的精神典藏。
  《诗钞》近五百页,最早且知名的作品当属陆凯的《赠范晔诗》: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该诗作者存疑,因为三国吴、北朝魏、南朝宋皆有名人陆凯。在我看来,最有士子气度的是唐人赵嘏,其《赠馆驿刘巡官》:
  “云别青山马踏尘,
  负才难觅作闲人。
  莫言馆驿无公事,
  诗酒能消一半春。”
  最意气相投的是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
  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
  循墙绕柱觅君诗。”
  最忐忑不安的是唐代李频,他所作《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最深情的莫过于王驾之妻陈玉兰的《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吴,
  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
  寒到君边衣到无?”
  最愤恨不休的是元人傅若金,其《题衡阳驿》:
  “南来山不尽,北望意何如。
  恨杀衡阳雁,来时不带书。”
  最哭笑不得的是元人宋褧的《公安早行》:
  “误听野鸡鸣,扬鞭趋驿程。
  平明见茅屋,方觉冒霜行。”
  红尘驿骑,路险人稀,关山飞跃,千里加急。(张耀宁/作)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些年来,我走过一些地方,总会在不期然间想起《中国古代邮亭诗钞》。似乎所到之处,都能在千首诗作中找到近处的驿站。
  2000年春天,我曾参加原中国电信集团绵阳小灵通现场会。车出成都,川西平原在雨幕中闪过,大片的油菜已经结籽,翠竹簇拥着白墙黑瓦的农舍。回来翻看《诗钞》,寻觅昔时此地客影,果然有范成大《什邡驿大雨》:
  “暮雨连朝雨,长亭更短亭。
  今朝骑马怯,平日系船听。
  竹叶垂头碧,秧苗满意青。
  农畴方可望,客路敢遑宁。”
  也曾沿沈海高速自驾赴江南,驶过36公里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但见长桥凌波,护栏七彩如虹。对比前人写于钱塘江畔的邮驿诗,更觉兴味盎然。宋人陈造《泊上虞驿来日行》:
  “梁湖莽苍外,后去未云迟。
  县市容吾恋,江潮不汝期。”
  元人张翥《宴四明江中醉卧及醒舟已次车厩站》:
  “风卷潮声全海起,
  雨分虹影半空悬。
  酒醒惟有斜窗月,
  偏照姚江独夜船。 ”
  《中国古代邮亭诗钞》不仅有一份文学幽思,还有一片音乐波澜,更具一种地理学的质感。且不说其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现实价值在于带我去不能去的地方,陪我见不能见的人,叫我想不曾想的事儿。我甚至觉得,可以把它看作是中国古典版的《飞鸟集》。天上有鸟飞过,地上有人走过,那么多的地方,那么多的离愁。进一步想想,如果没有旅人诗心,就没有绵长的历史回声;如果没有伟大的方块字,就没有辽阔的神州大地!
  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是一处始建于元代、明代扩建的驿站遗存,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最富有特色的邮驿建筑群,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被称为邮政考古、机要考古的一座“活化石”。(张松延/摄)
  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有人把唐诗比作一支交响乐队,才华横溢的诗人们奏出了自己的乐章,陈子昂悲慨、王昌龄雄浑、王维幽静、刘禹锡清俊、柳宗元简淡、韩愈险怪、李贺冷艳、白居易通俗、李商隐雅艳……豪迈的李白是这场交响乐中音调最高、飘扬最远的乐手;而沉郁的杜甫,无疑为宏大华丽的乐队压住了阵脚。
  《中国古代邮亭诗钞》里的唐诗同样流光溢彩,气象万千。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瑰丽雄奇,但说起家书来,却是万般柔情,《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中晚唐诗作也别有风韵,例如杜牧《重题绝句一首》:
  “邮亭寄人世,人世寄邮亭。
  如何自筹度,鸿路有冥冥。”
  邮亭遍于人间,邮亭代替了家,诗人自叹前途渺渺,不知如何是好,读来格外辛酸。翁承赞奉旨赴闽册封地方官为琅琊王,途中作《奉使封王次宜春驿》,既体现了客寓意识,又表达了美好期盼,后四句:“云断自宜乡树出,月高犹伴客心悬。夜来梦到南台上,看遍江山胜往年!”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但宋诗更是一个巨大的存在,《全宋诗》收录的宋诗接近二十五万首。在《中国古代邮亭诗钞》中,宋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组构了一幅又一幅的《清明上河图》。宋诗将繁杂社会生活一一纳入富于变化的山水画中,繁而不杂、多而不乱。既有达官显贵的佳作,如大名鼎鼎的改革家王安石《归雁》:
  “马上逢归雁,知从何处来。
  贪寻旧巢去,不带锦书回。”
  又有贩夫走卒的悲鸣,如佚名作者《驿门题诗》称:
  “三班奉职实堪悲,
  卑贱孤寒即可知。
  七百料钱何日富,
  半斤羊肉几时肥?”
  《中国古代邮亭诗钞》没有遗落辽金时期,元好问、宇文虚中、赵秉文、党怀英、萧贡等人的诗作赫然在列,就连因金庸小说而闻名的丘处机也现仙踪,著诗《渔儿泺驿路》。金代诗人施宜生,受完颜亮派遣出使南宋,是正统史学中的“罪人”,亦录其诗《题都亭驿》:
  “江梅的烁未全开,
  老倦无心上将台。
  人在江南望江北,
  断鸿声里送潮来。”
  翻阅《中国古代邮亭诗钞》,元明清三朝名人荟萃,萨都剌、耶律铸、傅若金、刘基、解缙、王守仁、汤显祖、冯梦龙、戚继光、于谦、卢象升、顾炎武、曹雪芹、袁枚、林则徐等人皆有选编。清光绪年间商部小吏魏震的诗作令人难忘,他随清廷大员宣慰喀尔喀蒙古,记录沿途所见。《诗钞》择录了魏震十八首台站诗,笔触诙谐生动,字句清新明媚。《明垓第七台》:
  “胡装小妇善乘骢,
  矫捷端凭习射弓。
  一笑翻身齐下马,
  人面桃花对春风。”
  往事越千年,人生弹指间。从人民邮电的旗帜下出发,我亲历了二十余载信息产业变迁与通信市场竞争,《中国古代邮亭诗钞》始终是挚爱的瑰宝。隐隐间有一种感觉,这部《诗钞》是邮电精神的故乡。感谢不曾谋面的编者刘广生,在没有电脑写作的时代里,奉献了与邮电通信有关的最美丽的人文专著。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尤其是突飞猛进的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情感表达方式。再也没有了关山远隔的焦虑,再也没有了锦书难捎的忧愁,甚至无需纸质书信了。然而,作为一种文化传承,诗心从不曾远离过我们;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唐诗宋词早已融入了国人的血脉。它们叩问着自然与情感、时代与命运,蕴含着人生如寄的深刻审视,依托着天人合一的文化信仰。孔子说:“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无论信息产业风云如何变幻,数以百万计的通信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不会改变。
  古老的驿站与现代通信铁塔并立,共同见证通信业的千年变迁。(张松延/摄)
     有句话很流行:“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旅行能够放大灵魂的疆域,而诗意的阅读,同样拥有明亮的世界,可与万里河山恳谈,可与千载时光对白。我想满怀“一曲清溪一曲山”的憧憬,重品《中国古代邮亭诗钞》,一首又一首地读过去,在“江声听尽行未尽”的审美享受中,静悟两千年前、两百年前的诗旅行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