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临摹——书法篆刻家王国斌的书法临摹心得

 书法修养 2016-10-31


临摹是学习书法必经之路,我也不例外,学书不从临古入,必堕恶道;观诸多书展,发觉今人去古远矣。吾先临董其昌楷书《信心铭》,后临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忽于临写时得其用笔之诀,横斜曲直,无不合者,他书则不尔;已复去而学赵孟頫《膳巴碑》,绝无虞法。偶逛书店得赵孟頫《汲黯传》,遂为临此。近常观书展,有临颜体、柳体之书家,多独发笔不似,若其行模,已十得六七矣;固知古人长处,须悟后而学;读贴重要,可见一斑。

王国斌所临王献之书法

吾于唐楷之兴趣,时常临之,捉唐人书法不放,因唐人诗律与其书法相似,皆以浓丽为主,而古法稍远,吾每感晋书 无门,唐书无态,学唐乃能入晋。颜鲁公屋漏痕,折钗股,谓欲藏锋,后人遂以墨猪当之,写得臃肿无力;临颜体《多宝塔碑》应得其清雄方为正道。

吾临董华亭行书《浚路马湖记》,得思翁因生得秀色,往往率意之启发,使之法临赵文敏行书《前赤壁赋》及行书《洛神赋》得其笔法遒劲。

临帖非摹书,摹书得在位置,失在神气,临帖应为背临及意临,即便对临也应遗貌取神,现强烈个人意趣,吾临帖,看似随意,漫不经心,信手捏来,实则思考颇多,临帖方式应灵活多变,还应有独到之处,临帖应学其笔法,笔势及用墨之法,轻其结构。所谓意临、背临、参合、溯源及变通为临帖者灵活多变之法;变通而摄其精神,临出另一书,另一面目,为创造性临摹;溯源,追原帖笔法之源头,如临董华亭《信心铭》以玉版十三行之笔意求之,方知其变;参合,临帖不拘于一家一法,相互参融,辟临帖一种新境界;背临,临帖前先理解原帖笔墨语言及笔墨神采,始能临的从容;意临,临摹易,传神难,俗人为之,如临本同,既书家奴隶,固应参以己意,现强烈个性。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其精神流露处。

盖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哪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空。所谓合、离,相对于古人言,妙能与古人合,神能与古人离,临摹有他神,创作有我神;以古人法为自家书。

临摹是学习书法必经之路,我也不例外,学书不从临古入,必堕恶道;观诸多书展,发觉今人去古远矣。吾先临董其昌楷书《信心铭》,后临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忽于临写时得其用笔之诀,横斜曲直,无不合者,他书则不尔;已复去而学赵孟頫《膳巴碑》,绝无虞法。偶逛书店得赵孟頫《汲黯传》,遂为临此。近常观书展,有临颜体、柳体之书家,多独发笔不似,若其行模,已十得六七矣;固知古人长处,须悟后而学;读贴重要,可见一斑。

吾于唐楷之兴趣,时常临之,捉唐人书法不放,因唐人诗律与其书法相似,皆以浓丽为主,而古法稍远,吾每感晋书无门,唐书无态,学唐乃能入晋。颜鲁公屋漏痕,折钗股,谓欲藏锋,后人遂以墨猪当之,写得臃肿无力;临颜体《多宝塔碑》应得其清雄方为正道。

吾临董华亭行书《浚路马湖记》,得思翁因生得秀色,往往率意之启发,使之法临赵文敏行书《前赤壁赋》及行书《洛神赋》得其笔法遒劲。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临帖非摹书,摹书得在位置,失在神气,临帖应为背临及意临,即便对临也应遗貌取神,现强烈个人意趣,吾临帖,看似随意,漫不经心,信手捏来,实则思考颇多,临帖方式应灵活多变,还应有独到之处,临帖应学其笔法,笔势及用墨之法,轻其结构。所谓意临、背临、参合、溯源及变通为临帖者灵活多变之法;变通而摄其精神,临出另一书,另一面目,为创造性临摹;溯源,追原帖笔法之源头,如临董华亭《信心铭》以玉版十三行之笔意求之,方知其变;参合,临帖不拘于一家一法,相互参融,辟临帖一种新境界;背临,临帖前先理解原帖笔墨语言及笔墨神采,始能临的从容;意临,临摹易,传神难,俗人为之,如临本同,既书家奴隶,固应参以己意,现强烈个性。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其精神流露处。

赵孟頫《汲黯传》

盖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哪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空。所谓合、离,相对于古人言,妙能与古人合,神能与古人离,临摹有他神,创作有我神;以古人法为自家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