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府购买 社会组织承接助残服务

 千百度361 2016-11-01

今年作为省残联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试点、苏州市政府职能转移试点,市残联积极探索,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操作措施,细化工作方案。在培育助残社会组织、加强助残服务项目孵化、推动政府购买助残服务和搭建助残服务公益平台四个方面,努力实现残疾人事业社会化工作新突破。

商报记者大秋通讯员余银燕郁丽文/摄

381家社会组织开展助残服务

2012年,苏州市残联实施了“双孵化”行动计划,推动残联组织的社会服务管理和服务创新。2013年3月,苏州市助残社会组织孵化园正式开园运行。孵化园作为支撑平台,不仅孵化园内的助残社会组织,也培育园外的助残社会组织。孵化园以日常考核为基础,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为入驻的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所、活动场地等硬件服务,并提供发展规划、组织建设等专业咨询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有超过50家社会组织提交了孵化申请,经过审核、孵化、淘汰、出壳,目前有22家在孵化园开展助残服务。

自2014年起,市残联委托乐助社工事务所为苏州市肢残人协会、聋人协会、残疾人康复协会开展组织诊断与规划活动,通过现场调研、现场诊断、专家规划、规划执行、成效评估等活动形式,协助组织形成明确的组织规划书,提升组织服务残疾人群体的能力。三个残疾人组织也分别成功申报了助残服务孵化项目:“携手助行——脑卒中偏瘫肢体残疾预防家庭康复服务项目”、“智慧聋人云服务中心项目”、“‘中途之家’脊髓损伤人群帮扶项目”。

在苏州市级助残社会组织孵化园的带动和引导下,全市各地也相继建立了孵化平台,目前全市建成县级市、区级助残社会组织培育基地9个,为助残社会组织提供了办公场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扶持,全市助残社会组织(含备案组织)达到381家。

在去年的基础上,市残联今年继续实施助残社工“百千工程”(即:培训百名助残社会组织骨干、千名助残社会工作者),对持证助残社会工作者进行培训,以人才带动提升助残水平和能力,以助残服务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5月25日-29日,苏州市第二期助残社会工作者培训班在华侨饭店举办,50多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班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组织筹资、助残社会企业发展概况、残疾人社会组织建设与规划、残疾人社工实务等课程,还组织学员赴无锡市参观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培训效果。

为促进助残社会组织间的经验交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升发展,苏州市残联围绕残疾人相关知识及优惠政策介绍、助残服务项目设计、助残服务项目公益展示等主题举办系列助残社会组织沙龙活动,推进助残社会组织实现服务方式、管理模式上的优势互补。9月11日下午在孵化园5楼会议室举办了第一期沙龙,主要围绕“助残服务项目设计”和“助残服务孵化项目(定向征集)推介”。苏州市川润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骥德康复中心、残疾人创业者协会、益合公益伙伴服务中心等16家社会组织,约30人参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政府试点购买助残服务

为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加快推进各服务项目的政府购买进程。今年市残联成立了由市残联理事长、分管理事长、计财处处长、服务项目所涉及的业务处室、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等组成的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工作小组,落实领导小组的决议,具体实施购买事宜,并出台了《苏州市残联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试点工作意见(试行)》及操作细则,明确了购买服务的总体目标、购买范围、购买管理、监督管理、绩效评价等内容,对整个购买流程进行了规范。

针对项目预算编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的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具体运作方式和基本程序按《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执行;超过一定数额,未达到政府采购标准的项目,编制购买服务预算,通过市残联购买残疾人服务平台实施购买。截至目前,共有24个项目进行购买,已经完成购买的22个(试点项目17个,非试点项目5个),其中通过政府采购平台购买的7个,通过市残联购买服务平台购买的15个。还有2个项目将在年前实施购买,预算资金共计约878.4万元。

同时为了加强监管,市残联梳理了购买主体、第三方专业机构、承接主体的监管流程与职责分工,制定了《苏州市残联购买残疾人服务项目监管方案》,形成了一套监管文本,围绕项目管理方式、项目能力建设、项目完成质量、项目问题与风险、项目社会评价和影响力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发布了《苏州市残联购买残疾人服务项目实施管理要求》,明确进度节点与材料提交等要求,制作了《苏州市残联购买残疾人服务项目管理平台使用要点》,对购买服务项目线上监管内容进行说明,完成了线上、线下的协同监管,确保政府购买残疾人公共服务有序、规范开展。市残联委托的第三方机构——乐助已对9个购买项目进行监管,2个项目进行了满意度测评,现场抽查11次。

孵化形成标准化助残服务项目

孵化园运行两年多来,已相继开展了9批项目征集,共有146个助残服务项目进行了申报,通过评审进入孵化的41个内容涵盖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心理关怀、婚恋、无障碍环境等多个方面,累计投入项目孵化资金超过291万元。整个项目孵化流程全部理顺,形成了自项目征集、项目申报、项目初审、现场评审、项目优化、项目启动、项目监控、结项论证到成果转化的系列标准化管理文本,着重强化了事前监管、事后监管以及资金监管,委托苏诚审计所对结项的项目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31份,确保孵化效果。

1月9日,苏州市残联在助残社会组织孵化园举办了助残服务项目的推介会。会上孵化园技术托管方——乐助社工事务所汇报了助残服务孵化项目运行情况。苏州市残疾人康复协会、苏韵爱心服务队、美丽苏州等12个助残服务孵化项目负责人分别对项目进行了介绍。本次助残服务项目推介会,将苏州市孵化形成的标准化助残服务项目,推介给各市区残联,为各市区残联引进专业的助残服务,推动资源整合,促进残联系统内服务的专业化和创新性发展搭建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公益助残平台提供个性化帮扶

5月17日是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上午市残联举办了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暨“家在苏州·德善之城”手拉手智慧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启动,同时帮帮网智慧助残云服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市互联网+助残新模式。基于帮帮网,苏州市残联、苏州市红十字会联合发起成立了“天天帮”助残爱心基金,该基金的宗旨是为社会组织开展助残公益服务提供支持,通过扶持社会组织开展专业化助残服务,切实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个性化帮扶,倡导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

帮帮网以“天天帮”、“周周播”、“月月演”为主要框架,打造呼叫中心、我献爱心、生活服务、视频播放、信息直通车等功能模块,整合PC端与移动端的平台应用,构筑完整的智慧助残云服务平台。自运行以来,“天天帮”已处理残疾人需求267条(其中政策咨询79条,生活帮扶咨询160条,建议类27条,其他1条),对接志愿者面对面帮扶66次。“周周播”播放《视频新闻》、《手语评书》、《人物访谈》、《视频故事》等四个节目,共制作视频90部。“月月演”将残疾人文艺演出推进到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已组织户外活动3场,极大地丰富了残障人的精神文化。 【优秀助残项目推荐】

A

“小蜗牛”:为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服务

为做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常熟市残联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小蜗牛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签订协议,为0-14周岁的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服务。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特殊儿童康复训练项目确实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2013年,小蜗牛共为95名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服务,2014年增加到了150名,显效率为98%,语言开发率达到90%,两年共有58名儿童经过康复训练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小学就读,截至目前,小蜗牛今年已为165名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服务。

常年从事脑神经科学等研究的魏坤琳说,作为一种发育障碍,自闭症的成因很复杂,无特效药,康复训练等是目前证明唯一有效的矫正途径,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对康复很重要。

家住常熟兴隆的小鹿(化名),3周岁7个月时进入小蜗牛康复,医院的诊断是自闭症,当时小鹿已在幼儿园小班就读了一年,但无法适应集体环境,多动,不听老师的指令,不遵守课堂纪律,大哭大闹,学校要求他退学。家长无奈把他送入小蜗牛进行康复。经过测评发现,小鹿各方面都呈现一个发育落后的状态,最薄弱的是语言理解,所以第一阶段把提高他的语言能力作为首要目标,经过6个月的干预,小鹿的注意力提高了,在语言方面已能跟老师及家长进行常规的交流。在第二三阶段的康复训练中,小蜗牛把康复训练放在丰富小鹿的语言、提高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上面,经过半年的训练,小鹿基本能跟别人有深入的交流,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自己的观点,能跟随老师画画、做手工制作等。同时,针对他在学校出现的在课堂上插话、直接从别人手里抢自己喜欢的玩具、比赛得不到第一就哭闹发脾气等问题,机构调整了他的康复计划,提高他的社交互动能力。老师利用社交故事的形式来训练他,即通过精心描述特定的社交情景,提供社交情景的关键数据,教导儿童恰当的社交反应。经过6个月的训练,小鹿哭闹发脾气的次数大大减少,在跟别的小朋友的相处中,能够询问和等待,在课堂上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了。去年9月,小鹿(化名)进入了新区小学一年级就读,基本能够适应学校的生活,成绩也在中等偏上,目前在上二年级,成绩还是保持在中等偏上的位置。

B

“中德善美”:以工疗模式助残疾人康复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德善美在提升残疾人就业领域的标杆效应,打造太仓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新亮点,太仓市残联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太仓市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为工厂内的残疾人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太仓中德善美实业有限公司是德国企业在华建立的首家残疾人福利工厂,公司共有操作工人12名,绝大多数是智力障碍人士,工厂通过工疗的方式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德颐善进驻到福利工厂后,秉承着社工助人自助的理念及方法,以残疾人的需求为导向,为残疾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帮助他们构建全方位、可持续的社会支持网络。

在中德善美工作的小陆(化名),今年24岁,属于三级肢体残疾。在福利工厂工作的一年时间里,在工作方面,其十分认真负责,然而人际交往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与一名智力残疾学员摩擦不断,后来甚至上升到肢体冲突,引起了福利工厂工作人员及残联的重视,德颐善社工也介入。

社工初次接触小陆时发现他情绪非常低落,没有自信,对

他人的目光非常敏感。原来,

在学校的时候,小陆遭遇校园暴力,心理有较大的创伤,却缺乏有效的疏解渠道。社工第一步介入的是小陆(化名)的家庭,通过与其家长的沟通,帮助小陆营造一个支持性较强的家庭环境。第二步,社工针对小陆的情绪管理问题进行介入。社工运用倾听、同理心等技巧与案主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为他提供除家庭及同事之外的支持,帮助发掘情绪疏导的途径,提升在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第三步则是通过增进小陆与同事的互动改善案主的工作环境氛围。社工通过开展生日会、兴趣小组等活动为其和同事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增进同事间的互相了解,小陆(化名)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打开心扉,与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目前,小陆(化名)已经重返工作岗位近三个月时间,现在与同事的关系较为和谐。工作之余,他还尝试去健身房锻炼及同朋友外出游玩。

C

“中途之家”:脊髓损伤者的“家”

苏州市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项目起始于2013年底。2014年初,苏州市肢协在苏州市残联的大力协助下申报了苏州市助残孵化项目,最终于2014年5月份成功通过了项目审核,7月份正式实施。

“中途之家”是由肢残协会负责,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帮助,老伤友的积极参与,形成了一个为“中途之家”项目服务的管理团队,具体来说组成如下:肢残协会的秘书长担任项目的负责人,明基医院康复科的专家、尚想心理咨询的专家、明基友达基金会的志工、街道专职委员和脊椎损伤分会组成了整个项目管理组织。

项目开展前期,肢协组织有关人员前往上海市松江区阳光康复中心及嘉定区残联,考察当地中途之家项目的实施情况,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并和苏州市实际情况相结合,拟定了以协会为主,社会机构参与,残联督导的项目运作模式。

首期“中途之家”共有15名学员,分别来自苏州各个县(市)、区,采取的形式是上门康复指导与集中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再辅以心理疏导和社工服务,将专业指导,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社会活动,文化精神,生活功能重建等融入到伤友的日常生活中去,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注。

截至5月,首期“中途之家”项目在苏州明基医院共举办了4次集中康复治疗,90次上门康复指导,50次心理疏导,112次社工服务。其中,集中康复主要给每位伤友安排了有意义的训练活动,如脊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的诊治、大小便的自我管理、低位性低血压的防治等知识普及,轮椅使用技巧、站立及肌肉训练等。

对于首期“中途之家”项目,苏州市肢协的想法是以老带新,由一些有过康复经验、甚至是参加过“中途之家”项目的伤友,带领更多的新伤友,这样能让新伤友更快适应,进入情况。在26岁那年,周阿姨因为在阳台晒被子时不小心从六楼摔下来,从此瘫在了床上。雪上加霜的是,第二年父亲就因癌症去世了。卧床10年、吃喝拉撒全在床上,积蓄用光了,她变得越来越古怪暴躁。她的母亲现在70岁了,照顾她越来越力不从心,忍受着她的脾气,担心着她的未来,实在没有办法,老人家甚至想到过自杀。在“中途之家”项目启动后,苏州市肢协在辖区社工的帮助下找到了周阿姨。一位参加过多次中途之家项目的老伤友韩和林多次前往她家中,以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周阿姨说明,脊髓损伤者是可以生活自理走出家门的。在韩和林的耐心说服下,周阿姨终于愿意走出家门。在医院,医护人员一次一次教她康复训练的技巧,甚至把操作过程拍了DV帮助她和妈妈掌握要领,其他病友的互助鼓励下,经过一年多“中途之家”的康复训练,如今的周阿姨不仅活泼开朗,而且成了志愿者,帮助那些跟她有类似遭遇的人,还开始了创业。

“中途之家”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项目,目前苏州市肢协仅仅是对该项目的开展做了一些试探性的工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能得到更多残疾人朋友的支持还需要时间的检验。随着社会对脊髓损伤者康复的重视程度,参与人员的广泛程度不断加大,“中途之家”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将与日俱增,受益人群也将越来越多,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其中,能帮助更多的脊髓损伤者恢复身体机能,建立自信,从而回归社会。让“中途之家”真正成为脊髓损伤者的“家”。

D“寒香会社”:文化创业就业基地

苏州市姑苏区寒香公益助残发展中心,是专业从事助残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承接了姑苏区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寒香会社的运营管理工作,中心以“寒香会社”为基地,积极整合姑苏区残疾人和助残组织资源,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培训,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打造了姑苏区文化助残枢纽型社会组织。

寒香公益作为培训基地:为残疾人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场地、资金及智力支持,并积极调动社会资源,研发助残公益产品,研究市场需求,引导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接轨,开设了“寒香娃娃”、“书画”、“油画”、“核雕”等一系列助残职业培训课程,成功开发了“寒香娃娃”、“寒香檀”等助残产品,促进助

残事业的社会化、市场化。

寒香公益作为展销平台:为残疾人和助残组织提供作品展销平台,并提供产品包装、营销策划、市场指导等一系列服务,直接受益残疾人已经达到300余名,月销售额最高突破6万元,月销售量达到1000件,2015年公益产品营业额预计在60万左右。

寒香公益作为助残社会组织:引导残疾人弘扬传统工艺文化,并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与苏州大学、苏州经贸学院等高校合作,成立技术研发组,自主设计产品,开展高校义卖,在高校和市场上都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为残疾人带来了就业机会。

8月22日-23日,寒香公益助残发展中心组织举办的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在平江路寒香会社顺利举办。现场展示姑苏区残疾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才艺,吸引了广大游客的驻足观赏和肯定。一进寒香会社,右边可看到吹糖人表演,左边是两位书画家现场才艺表演。大厅内陈列了众多的残疾人艺术作品,同时内堂还有省美协会员、阳光画院院长王为民带领画院会员现场泼墨,让游客欣赏作品的同时,又体现了残疾人艺术家的造诣。除此还有寒香评弹团带来的精彩演出,以及核雕、汉服茶艺、手工编织、剪纸等才艺展示也相当丰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