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有限的时间里,孩子到底应该学什么?

 好思勤 2016-11-01


Wendy Fan是英国杜伦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2010年归国后一直研究少儿英语教育和创新语言研究。经常穿梭于多个城市做家庭教育的演讲和问答。

在进行家庭教育讲座近百场之后,逐渐发现无论是我在全国各地进行的现场讲座,还是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的网络课堂,虽然地域差异不是没有,但是许多问题真是全国统一。比如,孩子要不要从小报兴趣班?孩子应该报什么兴趣班?


1. 孩子真正要学的只有两种东西


孩子的成长不等人,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

家长朋友们的问题并不像它看起来的那般简单。


然而,答案却很简单,孩子真正要学、且坚持要学的东西只有两种。

第一种,孩子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必须掌握的技能,比如英语;

第二种,孩子真正的直接兴趣所在、愿意为追求它付出不懈的努力的那种爱好。

除此之外,所有其它,均是毫无意义的跟风。第二种涉及到直接兴趣、间接兴趣的差异,兴趣与动机之间的关系等(以及Fan博士坚信的“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理论),我们另开文章单独来讲。今天就讲第一种。


2. 孩子为什么要学英语?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容易回答,但是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紧迫性远比很多家长想象的高得多。今天在北京CBD或者上海徐家汇身着轻奢品牌、手拎名品包的青年才俊,最基本的技能恐怕是一条“流利英语”。但是今天平均年龄30岁的这批人应该是得益于英语在20多年前在北京和上海地区就逐渐成为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必修课,且赶上了2000年之后大规模的留学潮。当年早早接触英语的孩子,成了今天的职场赢家。



教育是未来的产业

今天的孩子们,大约是在十二到二十年后进入职场。家长朋友们,大家是否能够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惨烈竞争?莫说高等教育的普及让更多的年轻人在进入职场之时已经不可能依赖一张名校文凭走遍天下,有些必备的技能是更多人手中的利器之时,飚不出一口流利英文,恐怕自己都不好意思说曾经受过高等教育。但是,等等,你确信按照现在口语和听力在高考英语占比的发展趋势,你的孩子真的能考上名校嘛?


3. 口语是中国人的痛!

口语这个事情,是在中国学英语的人最大的痛楚。我们的雅思口语考试成绩全球倒数第一。我曾经听过有的学生说,就口语和听力啊?那很容易啊!那你给我说一个听听……此处请允许Wendy掉书袋一下:“研究以及常识告诉我们,讲一门语言远远不像能写出语法正确的句子并把它们说出来那么简单。首先,口语是一种互动,要求具有在话轮管理中进行合作的能力。它通常是实时发生的,没什么时间进行详细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流利的讲话要求有处理大量记忆中的语块的能力。讲话过程的本质意味着,口语的语法与书面语法在很多方面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因此,学习书面语法可能不是为口语而做的最有效的准备。”“口语是一种技能,因此需要独立于语法大纲来开发和练习。”(《朗文如何教口语》,Scott Thornbury,2005)


4. 口语学习要高频1对1

专家说的这么一大串,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就是,口语不是学出来的,是需要在专门、专业的口语教材的支撑下,以1对1这样浸入式环境中,高频次地进行有效的输入和输出练习出来的。而且作为布卡罗区尚未关闭的12岁以下的青少年,简直是学出一口流利口语的最佳生理时间。为了十二到二十年后不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英语这种技能,学起来永远不嫌早(当然啦,四五岁开始最好喽)!


现在请允许我脱掉学术研究的皮囊带给大家有实在意义的建议 - 那到底如何学好英语呢?

只需要记住四点:短时、高频、母语外教、1对1


短时

12岁以下青少年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般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就飘飘然了,尽管看起来是坐在那里听讲,但所能集中的注意力精髓早已虚无缥缈。把冗长的1-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缩减到半个小时,会更有效。


高频

传统的英语培训一般的频率是每周1-2次,每次1-2个小时。这是一个即伤元气有无效的方法。这样的培训弊端只是为了迎合避免培训老师频繁往返于培训中心和住处。加上短时,高频率地对孩子进行输入会有效地延长孩子们的记忆曲线。换句话讲,一首歌你每天听一遍连着听七天,跟一首歌你一周只在一个时间听两个小时;那个会更让你有印象,那个会让你记忆更久?


母语外教

这是中国当前资源上最大的痛 - 学英语从半吊子中国老师那里学。

家庭条件好一些的朋友们可以负担的起偶尔的母语外教费用,然而教育是要受益普罗大众之事。人人知道要找外教老师,可人人都可以么? 可以的!请继续看下去。


1对1

语言的运用就是沟通。跟外教1对1的沟通的模式有助于孩子更集中从语言、神情、动作上来观察、模仿外教。同时外教可以针对孩子的反应立刻做出相应的回复调整。就像裁缝一样,把你的三维都量遍了才能给你做出来合适的衣服,你穿着才舒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