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蒙古集宁一中(东校区)2016届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理科)(解析版)

 许愿真 2016-11-01

2015-2016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东校区)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A、B、C、D是真空中一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现在在A、B两点分别固定两个点电荷Q1和Q2,则关于C、D两点的场强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02

A.若Q1和Q2是等量异种电荷,则C、D两点电场强度不同,电势相同

B.若Q1和Q2是等量异种电荷,则C、D两点电场强度和电势均相同

C.若Q1和Q2是等量同种电荷,则C、D两点电场强度和电势均不相同

D.若Q1和Q2是等量同种电荷,则C、D两点电场强度和电势均相同

【考点】电势;电场强度.

【分析】若Q1和Q2是等量异种电荷,其电场线和等势面具有对称性,通过AB的中垂面是一等势面,C、D在同一等势面上,电势相等,根据对称性分析C、D场强关系.

若Q1和Q2是等量同种电荷,根据对称性分析场强和电势的关系.

【解答】解:AB、若Q1和Q2是等量异种电荷,通过AB的中垂面是一等势面,C、D在同一等势面上,电势相等.C、D两点的场强都与等势面垂直,方向指向B一侧,方向相同,根据对称性可知,场强大小相等,故C、D两点的场强、电势均相同.故A错误,B正确.

CD、若Q1和Q2是等量同种电荷,由电场的分布情况和对称性可知,C、D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则电场强度不同.电势相等,故CD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分别与电源的两极相连,带电液滴P在金属板a、b间保持静止,现设法使P固定,再使两金属板a、b分别绕中心点O、O′处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转过45°,然后释放P,则P在电场内将做( )

clip_image004

A.匀速直线运动

B.水平向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斜向右下方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曲线运动

【考点】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分析】开始时刻带电油滴保持静止,受重力和电场力而平衡;将两板绕过轴顺时针旋转45°时,电容器的电压不变,间距变小,电场强度变大,电场力变大,方向顺时针旋转45°,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出合力的方向,确定油滴的运动情况即可.

【解答】解:当a、b金属板水平放置时,带电液滴P在电场内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处于平衡状态,竖直向上的电场力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即有qclip_image006=mg

当两平行金属板a、b分别绕中心点O、O′处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转过45°时,然后释放P,此时P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金属板的电场力,电场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如图.

设板间距离原来为d,则由几何知识得知:转过45°角时,板间距离为dcos45°,板间场强为 E=clip_image008,电场力为F=qE=clip_image010,电场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竖直方向的分力为Fcos45°=clip_image012

联立可得Fcos45°=mg,则得此时液滴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合力水平向右,故P将水平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故选:B

clip_image014

3.一根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棒内单位体积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v,则金属棒内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

clip_image016

A.clip_image018 B.clip_image020 C.ρnev D.clip_image022

【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电流、电压概念.

【分析】利用电流的微观表达式求的电流,由电阻的定义式求的电阻,由E=clip_image024求的电场强度

【解答】解:导体中的电流为I=neSv

导体的电阻为R=clip_image026

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RI

场强为E=clip_image028

联立解得E=ρnev

故选:C

4.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从最高端向下滑动时( )

clip_image030

A.电压表V读数先变小后变大,电流表A读数变小

B.电压表V读数先变大后变小,电流表A读数变大

C.电压表V读数先变大后变小,电流表A读数先变小后变大

D.电压表V读数先变小后变大,电流表A读数先变大后变小

【考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的两部分电阻并联,并联后再与R串联;由滑片移动方向分析总电阻的变化,再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及路端电压的变化.

【解答】解: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从最高端向下滑动时,变阻器并联的总电阻先增大后减小,外电阻先增大后减小,总电流先减小后增大,电源的内电压先减小后增大,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路端电压先增大后减小,所以电压表V读数先变大后变小.

滑动触头P从最高端滑到中点的过程中,变阻器下部分电阻减小,而电压增大,则电流表A读数变大.滑动触头P从中点滑到最下端的过程中,总电流增大,变阻器上部分的电压减小,电阻增大,其电流减小,因此电流表A读数变大,总之,电流表A的读数一直变大,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如图所示,空间中存在着由一固定的正点电荷Q(图中未画出)产生的电场.另一正点电荷q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MN运动,在M点的速度大小为v0,方向沿MP方向,到达N点时速度大小为v,且v<v0,则( )

clip_image032

A.Q一定在虚线MP上方

B.M点的电势比N点的电势高

C.q在M点的电势能比在N点的电势能小

D.q在M点的加速度比在N点的加速度大

【考点】电势;电势能.

【分析】曲线运动合力指向曲线的内侧,题中只有电场力做功,动能和电势能之和守恒,正电荷在电势越高的点电势能越大.

【解答】解:A、试探电荷从M到N速度减小,说明N点离场源电荷较近,而曲线运动合力指向曲线的内侧,故试探电荷可以在MP下方,只要离N点近即可,故A错误;

B、C、只有电场力做功,动能和电势能之和守恒,N点动能小,故在N点电势能大,根据公式φ=clip_image034,N点的电势高,故B错误,C正确;

D、试探电荷从M到N速度减小,说明N点离场源电荷较近,在N点受到的电场力大,加速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6.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以初速度v0沿粗糙斜面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B后返回A,C为AB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36

A.小球从A出发到返回A的过程中,位移为零,外力做功为零

B.小球从A到C与从C到B的过程,减少的动能相等

C.小球从A到C与从C到B的过程,速度的变化率相等

D.小球从A到C与从C到B的过程,损失的机械能相等

【考点】功的计算;加速度.

【分析】要求动能的减少量可以根据动能定理求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速度的变化率即为加速度;而机械能的损失等于除重力外其他力所做的负功.

【解答】解:A、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故小球从A出发到返回A,位移为0,但整个过程中摩擦力的方向与小球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故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

故A错误.

B、设A到C的高度和从C到B的高度为h,AC的距离为s,斜面的倾角为θ,

则有ssinθ=h

根据﹣mgh﹣μmgscosθs=△EK

可知小球从A到C过程中与从C到B过程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相同,故小球减少的动能相等.

故B正确.

C、小球从A到C与从C到B的过程,受力情况不变,加速度相同,所以速度的变化率相等,故C正确;

D、克服除重力之外其它力做多少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减少多少,根据﹣μmgscosθ=﹣△E可得小球从A到C过程与从C到B过程,损失的机械能相等.故D正确.

故选:BCD

7.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电吹风的电路图,它主要由电动机M和电热丝R构成.已知电吹风的额定电压为220V,吹冷风时的功率为120W,吹热风时的功率为1000W.关于该电吹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38

A.若S1、S2闭合,则电吹风吹冷风

B.电热丝的电阻为55Ω

C.电动机工作时输出的机械功率为880W

D.当电吹风吹热风时,电动机每秒钟消耗的电能为120J

【考点】电功、电功率.

【分析】吹热风时,电热丝和电动机都工作,它们是并联的,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它们功率之和,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可以求.

【解答】解:A、若S1、S2闭合,电热丝接入,则此时电阻丝发热,电吹风冷出的是热风;故A错误;

B、电机和电阻并联,当吹热风时,电阻消耗的功率为P=P﹣P=1000W﹣120W=880W,由P=clip_image040,可知R=clip_image042=clip_image044Ω=55Ω,故B正确;

C、电动机工作时输出的功率为吹冷风时的功率,故只有120W,故C错误;

D、当吹热风时,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仍为120W;故每秒钟消耗的电能为120J;故D正确.

故选:BD.

8.如图所示,带正电q′的小球Q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固定绝缘细杆下端,让另一穿在杆上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小球M从A点由静止释放,M到达B点时速度恰好为零.若A、B间距为L,C是AB的中点,两小球都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46

A.在从A点至B点的过程中,M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B.在从A点至C点和从C点至B点的过程中,前一过程M的电势能的增加量较小

C.在B点M受到的库仑力大小是mgsinθ

D.在Q产生的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BA=clip_image048

【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势差;电势能.

【分析】小球q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根据两球间的库仑力逐渐增大,再分析小球q的运动情况.根据W=qU分析电场力做功关系,判断电势能减小量的关系.B点不是平衡点.根据动能定理求AB两点的电势差

【解答】解:A、小球q下滑过程中,沿杆的方向受到重力的分力mgsinθ和库仑力,两力方向相反.根据库仑定律知道,库仑力逐渐增大.库仑力先小于mgsinθ,后大于mgsinθ,q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减速运动,当库仑力与mgsinθ大小相等时速度最大.故A错误.

B、由点电场强度公式,则有:AC间的场强小,CB间场强大,再由U=Ed知,A、C间的电势差值小于C、B间的电势差值,根据电场力做功公式W=qU得知,从A至C电场力做功较小,则电势能的增加量较小.故B正确.

C、q从C到B做减速运动,在B点时加速度沿杆向上,故库仑力大于mgsinθ.故C错误.

D、从A到B,根据动能定理得:mgLsinθ﹣qUAB=0,又UBA=﹣UAB,解得UBA=﹣clip_image050.故D错误.

故选:B.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

9.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某种电阻丝材料的电阻率,所用电阻丝的电阻约为20Ω.带有刻度尺的木板上有a和b两个接线柱,把电阻丝拉直后固定在接线柱a和b上.在电阻丝上夹上一个带有接线柱c的小金属夹,沿电阻丝移动金属夹,可改变其与电阻丝接触点P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可供选择的器材还有:

电池组E(电动势为3.0V,内阻约为1Ω);

电流表A1(量程0~100mA,内阻约为5Ω);

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为0.2Ω);

电阻箱R(0~999.9Ω);

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用螺旋测微器在电阻丝上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电阻丝的直径.

B.将选用的实验器材,按照图甲连接实验电路.

C.调节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较大.

D.将金属夹夹在电阻丝上某位置,闭合开关,调整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满偏,然后断开开关.记录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E.改变金属夹与电阻丝接触点的位置,闭合开关,调整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再次满偏.重复多次,记录每一次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F.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clip_image052

(1)某次测量电阻丝直径d时,螺旋测微器示数如图乙所示,d= 0.730 mm;

(2)实验中电流表应选择 A1 (选填“A1”或“A2”);

(3)用记录的多组电阻箱的阻值R和对应的接入电路中电阻丝长度L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丙所示的R﹣L关系图线,图线在R轴的截距为R0,在L轴的截距为L0,再结合测出的电阻丝直径d,写出电阻丝的电阻率表达式ρ= clip_image054 (用给定的物理量符号和已知常数表示).

(4)本实验中,电流表的内阻对电阻率的测量结果 (选填“有”或“无”)影响.

【考点】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分析】(1)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与可动刻度示数之和是螺旋测微器的示数.

(2)根据电路最大电流选择电流表.

(3)由实验步骤可知,电源电动势不变,电路电流始终等于电流表的满偏电流,电路电流不变,由此可知,电路总电阻不变,由图象及串联电路特点可以求出电路总电阻,由电阻定律及实验数据可以求出电阻率的表达式.

(4)应用图象法求电阻率,电流表内阻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解答】解:(1)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固定刻度是0.5mm,可动刻度是23.0×0.01mm=0.230mm,金属丝直径d=0.5mm+0.230mm=0.730mm.

(2)电路最大电流约为I=clip_image056=clip_image058≈0.14A,不到0.6A的四分之一,如果使用电流表A2实验较大,因此电流表应选A1

(3)由实验步骤可知,外电路电阻不变,由串联电路特点可知,外电路总电阻R=R+R电阻丝=R+ρclip_image060=R+ρclip_image062=R+ρclip_image064

由图象可知,当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长度为零是,电路总电阻R=R0

则R+ρclip_image065=R0,R=R0﹣ρclip_image064[1],图象斜率k=clip_image067=clip_image069,则电阻率ρ=clip_image071

(4)应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电流表内阻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1)0.730;(2)A1;(3)clip_image073;(4)无.

10.某辆以蓄电池为驱动能源的环保汽车,总质量m=3×103 kg.当它在水平路面上以v=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蓄电池的输出电流I=50A,输出电压U=200V.在此行驶状态下,该环保汽车能够将蓄电池输出功率的90%转化为用于牵引汽车前进的机械功率P.(g取10m/s2

(1)求汽车所受阻力;

(2)若该环保汽车的驱动电机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其中R1=0.1Ω,R2=1 950Ω,求电动机M的热功率.

clip_image075

【考点】电功、电功率;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1)知道驱动电机的电压和电流,根据P=UI求出驱动电机的电功率;根据P=90%P=Fv求解牵引力,根据平衡条件求解所受的阻力;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求解电阻R1、R2的电流和电压,然后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和电功率公式求解电动机M的热功率.

【解答】解:(1)驱动电机的输入功率:

P=UI=200×50=10000W;

机械功率:

P=90%P=10000×90%=9000W.

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等于阻力,有:

P=Fv=fv;

所以f=clip_image077=clip_image079=900N;

(2)电动机的电压:

UM=U﹣IR1=200﹣50×0.1=195V;

电阻R2的电流:

I2=clip_image081=clip_image083=0.1A;

电动机的电流:

IM=I﹣I2=50﹣0.1=49.9A;

故电动机的发热功率为:

P=10%P﹣clip_image085=10%×10000﹣502×0.1﹣0.12×1950=730.5W;

答:(1)汽车所受阻力为900N;

(2)电动机M的热功率为730.5W.

11.如图所示,真空中水平放置的两个相同极板Y和Y'长为L,相距d,足够大的竖直屏与两板右侧相距b.在两板间加上可调偏转电压U,一束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不计重力)从两板左侧中点A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射入电场且能穿出.

(1)证明粒子飞出电场后的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两板间的中心O点;

(2)求两板间所加偏转电压U的范围;

(3)求粒子可能到达屏上区域的长度.

clip_image087

【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分析】(1)画出运动轨迹图,根据运动学公式与牛顿第二定律,及三角函数关系,从而即可证明;

(2)由牛顿第二定律与公式E=clip_image089 相结合,可求得结果;

(3)运用几何关系,结合偏角与位移的关系,从而即可求解.

【解答】解:(1)设粒子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离开偏转电场时偏转距离为y,沿电场方向的速度为vy,偏转角为θ,其反向延长线通过O点,O点与板右端的水平距离为x,则有

侧移量,y=clip_image091

匀速运动的位移,L=v0t②

竖直方向的速度,vy=at

clip_image093

联立可得 clip_image095

即粒子飞出电场后的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两板间的中心.

(2)由牛顿第二定律,则有clip_image097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E=clip_image099

由①②③④式解得clip_image101

clip_image103时,clip_image105

则两板间所加电压的范围 clip_image107

(3)当clip_image103[1]时,粒子在屏上侧向偏移的距离最大(设为y0),则

clip_image109

而tanclip_image111

解得 clip_image113

则粒子可能到达屏上区域的长度为clip_image115

答:(1)粒子飞出电场后的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两板间的中心O点;

(2)则两板间所加偏转电压U的范围 clip_image117

(3)则粒子可能到达屏上区域的长度为clip_image118

clip_image120

12.如图所示,在A点固定一正电荷,电量为Q,在离A高度为H的C处由静止释放某带同种电荷的液珠,开始运动瞬间的加速度大小恰好为重力加速度g.已知静电常量为k,两电荷均可看成点电荷,不计空气阻力.求:

(1)液珠的比荷

(2)液珠速度最大时离A点的距离h.

(3)若已知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可表示成clip_image122,其中r为该点到Q的距离(选无限远的电势为零).求液珠能到达的最高点B离A点的高度rB

clip_image124

【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分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通过瞬间的加速度求出液珠的比荷.

(2)当液珠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根据重力和库仑力平衡求出液珠速度最大时离A点的距离.

(3)根据动能定理,通过最高点速度为零,求出液珠能到达的最高点B离A点的高度.

【解答】解(1)设液珠的电量为q,质量为m,由题意知,当液珠在C点时clip_image126

比荷为clip_image128

(2)当液珠速度最大时clip_image130

clip_image132

(3)设BC间的电势差大小UCB,由题意得

UCB=clip_image134

对由释放至液珠到达最高点(速度为零)的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qUCB﹣mg(rB﹣H)=0

即qclip_image136﹣mg(rB﹣H)=0

将第(1)问的结果代入化简 rB2﹣3HrB+2H2=0

解得rB=2H rB′=H(舍去)

答:(1)液珠的比荷为clip_image128[1]

(2)液珠速度最大时离A点的距离clip_image137

(3)液珠能到达的最高点B离A点的高度为2H.

2016年11月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