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我对经方的思考——答大同经方十五问(中)

 古道岐黄 2016-11-01

5.对经方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教授是否有信心?如果有,那么能否预测一下今后510年,甚至20年的经方研究将是怎样的一种局面?

答:由于本人的经方研究尚处在个人兴趣爱好及探索的层面,所以本人研究经方,其志不在于是否可以取得重大成果,而在于对患者有日渐提高的实在疗效。所以,靠本人的力量要取得上面所提到的重大成果,确实信心缺失。但我多年来坚持利用讲坛在宣传经方,普及经方,所以,不能说培养多少经方家,但能够说播下了不少经方种子;或者说,至少通过我的工作,使年轻的中医大学生们看到了中医中具有科学精神的部分,让他们恢复了对中医学未来的憧憬。我想,如果国家重视经方研究,能整合全国的力量开展扎实的科研工作,经方研究20年内会有重大进展,常用经方的国家应用标准可以出台,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方制剂能够占有国际市场较大的份额,中国的老百姓能安全地服用经方防病治病。

6.教授是否有比较欣赏的当代中医药学者?如果有,能否点一下姓名?

答:胡希恕先生、岳美中先生。

7.您认为您的哪几位学生可能在今后超过你?

答:“一枝独秀不是春”,普及经方应该着眼于“面”,而不是“点”。作为一名中医药大学的教师,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超过我,这也是天下园丁们的共同心愿。其实,有的学生在某些方面,已经走到我前面去了。

8.从方法学的角度而言,教授研究经方的方法和西医的研究方法有无区别?如果有,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

答:从方法学的角度而言,医学科学是不分中西的,方法本身就是中性的东西,但行医的艺术是可以有中西之别的。经方也是这样,在其研究方法上,没有中西之分。不过,本人研究经方的着眼点,可能更重视整体,重视“人”的感受,所以,我提出了“某某体质”的概念。还有,我比较着眼单味药物的应用指征,而且是从经方的经典应用指征中来破译,所以,我提出了“药证”的概念。我一直主张,“不求其全,但求其真”,即不想创造一种能够解释所有临床现象的学说,而愿意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临床经验和事实。

9.为什么只有中国能够产生经方?

答: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大。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回答,为什么中国能够产生那么美味的中华料理?医食同源,中医也是中华民族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的黄土地、中国的长江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孕育了无与伦比的天然药物配方——经方。说细一点,中国人重视农业,民以食为天,就像中国菜的菜谱一样,经方是通过尝百草,吃出来的。当然,这个尝的过程极其漫长!经方的产生,要远在汉代之前。传说桂枝汤就是商代大臣伊尹发明的,而大臣也是精通厨艺的。另外,远古历史上的战乱和疾病流行,也是经方产生的客观要求。可以说,经方作为精炼的高效方,其产生是被“逼”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