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身行事始于“信”,待人接物始于“恕”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6-11-02


《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信,诚也”。我们经常把“信”和“诚”放在一起讲,说的是做人要诚实、诚恳、守信。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学》把诚意作为八条目之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信,是修身养性和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



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人守信用是值得重用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做事的时候要像孔子说的那样敬事而信”,又何愁事情做不好呢?在交朋友的时候强调要让朋友信之



吕氏春秋》中专门有一篇文章就叫做《贵信》,对社会生活中不遵守信用造成的后果,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会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忧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不贞。”



不管身份高低,也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如果缺少了诚信这个重要的品质,就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最终是难成大事的。

 


关于“恕”,《论语》里有这样一段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什么,也不要其强加到别人身上,这就是恕。



从字形上来看,”字即如心,如我心,如人心,如天下万事万物之心。



曾国藩对忠恕之道就深有体会,他在《曾国藩家书》中说:圣门好言仁。仁即恕也。曰富,曰贵,曰成,曰荣,曰誉,曰顺,次数者,我之所喜,人亦皆喜之。曰贫,曰贱,曰败,曰辱,曰毁,曰逆,此数者,我之所恶,人亦皆恶之。……吾兄弟须从恕上痛下功夫,随在皆设身处地。我要步步站的稳,须知他人也要站的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处处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已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恕”,不也正是我们今天讲的“同理心”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真心实意的推己及人,又何必担心没有真心实意的朋友?

曾国藩在他的军旅生涯中,也正是这样去实践的。蔡锷则对他的这种做事方法给与了极高的评价: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语,最为慈恩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立身行事始于信,接人待物在于恕。把这两个字用到人生,又何必担心人生没有朋友、没有出路?


本文系儒风大家原创,转载须注明:

[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