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画家郭川、柴健国画作品

 百了无恨 2016-11-02

  青露洗、苹花汀草,日暮闻天语,星河欲转千帆舞,而夏日炎炎,遂,溜山径园夏个凉。巧遇山林逸人闲,聊见闻,欲告之。日换月转,又见园中贤人逸,闻见聊,亦欲告之。逸人柴健,贤人郭川,花溪山野,绿荫庭园,山色园景各不同……趁着雅兴,力邦美术馆与两位画家携手签约了。我们继上一次“绑票”后再次把青年一代潜质国画艺术家曝光在大家的视线下。或许慢慢的,我们更应该关注“当下”放眼未来。

  柴健,陕西泾阳。201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工作室,201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攻山水。师从李才根,曹桂生,贺文龙等教授。

  2012年作品《溪山独坐图》入选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书画大展;

  2013年8月参与制作照金革命纪念馆巨幅山水《新溪山行旅图》;

  2013年10月于陕西华商美术馆举办《观物之生》联展;

  2013年11月于力邦艺术港举办《四人山水画联展》

  作品欣赏


  《何须更问浮生事》68X47CM


  《闲身自有闲消处》 68X47CM

  感悟 “城市中,繁华,可我却更向往山林田野,我喜欢溪水潺潺,我喜欢石边萌草,我喜欢崇山峻岭,也喜欢鸟蝶环绕。有时候,山外有山,有时候,人外有人,有时候我会想着远方有一道最美的风景,夏有凉风,冬有暖阳,春有花开,秋有百合……温暖着我心里那颗种子,在画面中渐渐盛开。”

  郭川,陕西省绥德人,现居西安。

  201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中国画山水专业。导师王保安教授。

  主要参展经历:

  2013 《为中国画:全国高等艺术学院山水画教学研讨会学生作品展》 参展

  2014 《看艺术》杂志社 《陕北系列》刊登于10月刊

  2015 《高原.高原——第五届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 入选

  2015 《由北向南——写出情境 生活为真》 收录

  2016 《由北向南:王保安教授博硕研究生江南园林写生作品展》参展

  2016 《西安当代美术馆:鲁滨逊漂流记——现代都市下的反思》 参展

  作品简介

  园林系列源于15-16年的江南园林写生。园林是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重要载体。同时写生可以直白的表达个人在景致中的观察体会。所以通过写生完成的园林系列希图在中国传统美学基础上呈现具有个人视角的审美体验。


  《沧浪亭》 50X50CM

  《沧浪亭》刊登于王保安教授主编的西安美术学院名师一案丛书《由北向南》,表达沧浪亭这一古典园林在深冬的景象。


  《艺圃》 34X46CM

  《艺圃》是写生归来后的作品,经过整理和思考,我认为园林的空间结构可以通过很简单的几个景物来表达,加上合适的空间安排。我发现江南园林中的元素有一种普遍的象征意义。湖石似乎可以代表山,地面可以代表无际的水域,麦冬草,一种园林中最为常见的草本植物,介于湖石与地面之间,似乎常用来代表无尽的泉。我把园林墙上的雨痕理解为瀑布。以这种方式建构园林,语境上自然就成熟,就不再需要过多的点缀。画完这张作品,我发现中国园林中空间的象征性和日本园林中枯山水的象征性颇为类似。一种极简主义的象征美。


  《寄畅园》 60X46CM

  《寄畅园》这张画了很久,写生回来后还在加工,这张作品的主要方向在于它的空间和视觉体验。画面左侧那一丛植物由很多个角度组合起来。绿色的植物边缘用以强调每一株植物之间的内部关系。如果你看着拱门,石围栏,或地面,你看到的植物是一个整体,而当你注视它们时,就能发现它们的内部关系,并且发现它们组成了一个看上去很大的体积。这是我要做的,综合的视角下的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