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嘉莹先生:《登鹳雀楼》与人生的三重境界

 三余无梦生 2016-11-02


导语




这些篇目应该怎么读?老师传统的解读方法,有没有“浅之乎作者也”?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在解读上,还能有境界、修养、品格提升的空间吗?



 ▎  张静和叶嘉莹先生


文 | 张静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协助叶嘉莹先生编选了《给孩子的古诗词》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大家都非常熟悉,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他已经学过这首诗了。在座的小朋友也都会背,对吧?但是这首诗老师是怎么教的呢?我们一直以来有没有“浅之乎作者也”?

像这种大家已经特别熟的篇目,还能够有境界、修养、品格提升的空间吗?


 叶先生拍案而起


记得是在2012年暑假,我当时在UBC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叶先生有件事必须回国,我就跟叶先生一起从温哥华回到了北京。

当时,与一个主管教育的高层领导座谈,他说:“叶先生,您回国几十年以来一直在呼吁在孩子中间传播中国古典诗词,您能不能为我们当下的古典诗词的教育,尤其是在儿童里的教育介绍介绍方法和经验?”

叶先生非常认真,就说好吧,把我们现在教育部门出版的教学教辅教参的资料带一套,我回去和张静看一看,提提意见。

后来,叶先生确实把资料带回去,一页一页地看了,而且做了非常详尽的批注。比如说“举头望明月”,她说我们俩都是女生,不知道喝酒的时候,下巴仰上去,这个胡须是应该朝下还是朝上……这样的一些问题、细节都考虑到了。


 ▎  《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内页

但是,当读到《登鹳雀楼》这首诗的讲解的时候,叶先生真的是拍案而起,她说:“如果我们的古典诗歌,再这样的教下去,这个根就要断了!”

为什么?我们都读过小学,大家都可以回忆一下,我们跟这首诗碰撞的情景,是怎么样的?

白日依山尽”,就是太阳下山了。“黄河入海流”,就是水奔流到海了。如果你想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

有的老师可能会讲里面有色彩,“白日依山尽”是落日,“黄河入海流”是黄色,黄红色彩的对比,很有画面感。还有其他吗?我们想一想我们对这首作品的解读,还有其他吗?


《登鹳雀楼》与人生的三重境界


但是叶先生说,“白日依山尽”,这是一个人向西看的;“黄河入海流”,这是一个人朝东望的。这是一个人自西向东举目四望,找不到一个伴侣,甚至找不到一个对手的那种孤独感

怎么办?只能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修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要不断提升自己精神的境界,来对抗这种人世间的孤独。这是第一


第二,“白日依山尽”是无常,人类无法抗拒的无常有谁听说过今天的太阳我们不让它下山它就不落了?不可能。这个太阳是一定要落的,而且是人类无法抗拒的。

黄河入海流”是什么?李煜说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而且是人类无法抗拒的无常,面对这种无常,这种孤独,我们怎么办?“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内页


大家知道,《给孩子的古诗词》不仅有了文字版,而且,叶先生怕文字版出来以后,有一些家长、老师对一些篇目的理解还是上不去,所以叶先生又把这218首诗词每一首都诵读了一遍。个别的比如说《登鹳雀楼》,她又进行了讲解。

这一次(讲诵版出版)录音录像的过程中,她又讲了第三重境界。她说,每一首绝句,最重要的一定是最后两句,这首诗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说,即使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和平台,已经看到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样美好的场景,但是,你还要不断地力行,不断地上进,你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你的人生才能到达一个更高的平台,你的生命的意义才能更进一步的提升和彰显。

所以我们看,王之涣写了这几句诗,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教材都在选,但是有谁真正地读懂了这首诗,有谁又真正读懂了王之涣?


 传统文化的真正命脉


所以,“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你是不是一个有心人,你是不是真的跟作者,跟作品尝试过碰撞?

这首诗,叶先生说,如果按照我们现在教材的教法,诗还是诗,作者还是作者,学生还是学生。学生会觉得,老师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识字之外,额外地还要背几首古诗,这是一个额外的作业,他会觉得这是一个负担。

但是,如果你把这个诗里边的境界讲出来之后,孩子会觉得,你讲的就是自己生命中的某一个时刻,那么在他成长的人生道路上,他就觉得自己不再孤独了,至少他会知道,前人曾经有过一些智慧给我们流传了下来。这才是我们传统文化真正承传的命脉所在


活字文化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16年9月


叶嘉莹:我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诗

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问世

张静:古诗词如何教人对抗日常烦恼的侵染?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让孩子在优质阅读中感发身心,
亲近、探索、进入人文的世界,
成为终身阅读受益者。

长按2秒,即可关注

商业合作或投稿:1480368982@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