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自由的人生

 lion__ 2016-11-02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作者:易中天


人活着,为什么?杨朱的回答是:“既然活着,那就好好活,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庄子却不满足于这个答案,他还要问:“什么叫好好活?”庄子的回答是:“真实而自由。”


庄子认为,人活着,首先要真实。《庄子.养生主》说,老聃去世,他的一个叫秦失的朋友去吊唁,哭了三声就出来了。老聃的学生问秦失:“先生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学生又问:'作为朋友,这样吊唁行吗?'秦失说:'行!因为你们这个追悼会,来的人太多了,难道都是你们老师的亲友?难道他们心里都真的悲痛?必定有人是不想吊唁却来吊唁,不想痛哭却来痛哭。这就是丧失天性,违背真情,忘记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呀!“


显然,在庄子看来,不真实,就等于受刑,而且是遭天谴,受天刑。因此,他把真实看做生活的基本原则。所谓“真实”,也就是“率性”;所谓“率性”,也就是秉承天赋,顺其自然。比如鹰,就该在天上飞;鱼,就该在水里游。这就是真实,也就是自由。真实而自由,就快乐。因此,该是谁便是谁,该干嘛就干嘛!



在这里,真实和自由是一切结果的前提。而墨子,真心实意地愿过苦日子。苦日子之于他,就是好的。你不愿意过,别人强迫你过,则是不对的。《庄子.马蹄》说:马,它的蹄可以踏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饿了就吃草,渴了就喝水,高兴了就撒欢。这就是马的真性情呀。可是来了个伯乐,说自己会驯马,又是钉马掌,又是套绳索,这马就死了1/3.然后,又训练它立正稍息齐步走,令行禁止,服服帖帖,这马就又死一半了。为什么?既不真实又不自由,因此,就算这马得了奥运会冠军,也是不快乐的。


显然,问题不在于“苦日子”还是“好日子”,而在真实不真实,自由不自由。所以,不但被强迫过苦日子不对,便是强迫过好日子,也不对。《庄子·至乐》说,有一只海鸟飞到了鲁国,鲁国国君喜爱得不得了,又是设酒宴,又是奏音乐,结果那鸟不吃不喝,三天以后就吓死了。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鲁国国君是“以己养养鸟”,不是“以鸟养养鸟”。真爱鸟,就应该把它放回大自然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因此,任何人都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即便出于“好意”,也不行。若是虚情假意,那就更不行。《庄子·达生》里说,有个管祭祀的官员,衣冠楚楚地来到猪圈,对准备当牺牲品的猪做思想工作。这官员说:”猪啊猪,你何必怕死呢?从今天开始,我会好好地喂养你三个月。宰杀之前,我会十天上戒,三天作斋。然后,我会在你的身子下面铺上洁白的茅草。你的前肩和后腿,会庄重地放在雕花的盘子里,你看怎么样?“当然不怎么样。庄子说,如果真正替猪着想,那就应该把它留在圈里吃糟糠!庄子还说:”这个道理,是猪都明白的,可惜很多人却不明白。他们一门心思向往的,就是生前富贵,死后哀荣。为此,他们不惜扭曲了自己的天性,去做不想做的事情。



庄子这个思想,极其深刻,也极其可贵。我们知道,孔子有句名言,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是相当伟大。庄子却还要再进一步:己所甚欲,也勿施于人。这在中国人来看,是很难做到的。那么,如果有人好心好意地强迫我做一件他认为正确、他认为对我有好处的事,我又不愿意,该怎么办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做的还得去做,实在不该做,学会拒绝。


事实上,庄子活得潇洒,就在于他能说“NO”,能够说“不要”。比方说,拒绝别人请他做官的“好意”。所以我一再说,“不要”才是人的基本人权。因为只有能够说“不要”,人才是自由的。对庄子的抽象继承,便不妨从这里开始。


选了这篇易中天老师的文章,忽然想起前一阵看到的一个易中天老师的视频,也很有教育意义,什么叫不务正业,什么叫刷人气,值得好好学习,好好思索。——书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