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弦

 遗韵斋 2016-11-02
保定丝弦是长期流行在保定一带的剧种,因〔河西调〕是它的主要曲牌,故早期称河西调。

河西调是流传在白洋淀周围及其西部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俗曲,曲调简单明快、节奏自由,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和民间口头文学的灵活性,因此易于掌握和流传。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断衍变和发展,并出现了分支,一支成为花会中用于演唱的主要曲调;而另一支则接受了当地高腔大戏和民间说唱艺术的熏陶和影响,逐渐以戏曲形式出现,成为由几个人共同演唱故事的“坐台腔”被搬上舞台,慢慢形成了后来的保定丝弦。

河西调的结构是八句一段的曲牌形式,句式为三三二段体。最早搬上舞台时,只是以单一曲牌反复演唱。随着演唱故事出现的各种类型人物的需要,逐渐走向规范化,进而形成了板式。板式有〔大板〕(一板三眼)、〔二板〕(一板一眼)、〔三板〕(有板无眼)、〔散板〕(赞)、〔十三咳〕。后来,演唱艺人受高腔中“滚唱”的影响,吸收了民间说唱艺术的基本形式,产生了“甩泡”,即在曲牌第五句和第六句中间,插入若干个上下对偶的句式,后来又出现在唱段中间插入唱白相间问答式的句式。为适应剧情和人物感情的需要,它先后吸收了各种民间俗曲小调和其他艺术形式的曲牌,并发展变化成了板腔体,保定丝弦从而成为一个诸腔并用的地方剧种。

它使用的曲牌和腔调除〔河西调〕外,还有〔越调〕、〔三调弦〕、〔大青羊〕、〔小青羊〕、〔大反召〕、〔小反召〕、〔山坡羊〕、〔抱青羊〕、〔黄莺儿〕、〔桂枝香〕、〔倒推〕、〔撇金钱〕、〔大四景〕、〔一封书〕、〔河西锣调〕、〔边关景〕、〔二不硬〕、〔红大袄〕、〔萝卜筐〕、〔步步娇〕、〔状元腿〕、〔酒令儿〕、〔锁南枝〕、〔悲调〕、〔哭板〕、〔垛板〕、〔黄莺转调〕、〔断调〕、〔起腔〕、〔水胡〕等。各种曲牌和腔调又有〔大板〕、〔二板〕、〔三板〕、〔散板〕。由于曲调不同,句式各异,形成了多种结构形式。(一)单曲体。全剧用〔河西调〕反复演唱,这类形式的剧目较多。(二)多曲体。除〔河西调〕外,插入若干曲调。如《黑驴告状》中的《问樵闹府》一折,就加入了〔大反召〕、〔小反召〕、〔大青羊〕、〔青羊二板〕、〔垛板〕、〔哭板〕,其中〔小青羊〕的运用较为广泛。(三)上、下句反复形式。其一是〔越调〕,其二是〔三调弦〕,它们都是七字句或十字句上、下对偶的结构形式,〔越调〕是从〔河西调〕的四、五两句变化发展而来,只是下句结束时增加了一个尾腔,上、下句为一个基本乐段。它的板式有〔起腔〕、〔散板〕、〔头板〕、〔二板〕、〔三板〕,调高和过门都与〔河西调〕相同。有自己的剧目,同时也有与〔河西调〕及其他曲牌并用的剧目。〔三调弦〕是从石家庄一带流传过来的一种曲调,有自己的剧目,不与其他曲牌并用,调高也不与其他曲牌相同。

保定丝弦的演唱方法,男腔用真声,女腔用假声。按地域分为东路和西路。东路为高阳、安新、文安、霸县、徐水、任丘等保定东、北各地,西路为清苑、蠡县、安国、博野、安平、深县、定州等保定以南各地。演唱风格上,东路唱法比较柔和,起音平稳,表演较细腻;西路唱法比较高亢,起音高,表演较粗犷,剧目比较多。两路风格虽然各异,但艺人却能合作演出。丝弦流布甚广,在保定一带的地方戏,如哈哈腔、定州大秧歌和早期的皮影戏中,都有它的剧目和曲调。哈哈腔的老艺人都会唱丝弦。

早期的保定丝弦没有职业剧团或班社,主要是农村同乐会中演唱,很少相互交流,致使有的曲调调似名异或名同调异。又因受曲调格式的制约而发展缓慢。自老调兴起后,就长期与老调同台演出,艺人兼唱两种腔调,并逐渐规范化,出现了一批知名艺人和有影响的剧目。如周福才演唱的《张良辞朝》、《黑驴告状》,花旦张桂良(小莲花)的《变狗》、《湖心寺》,青衣刘殿甲的《井台会》,丑角张连明(门楼红)的《扇火炉》等。因与老调同台,也随之向各地流布。1918年在北京演出时,张桂良和张连甲合演的《变狗》和《十八扯》很受人们赏识。

保定丝弦的剧目大都来源于民间故事或民间说唱。连本戏有《下南唐》、《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大破天门阵》等,还有《扇火炉》、《金簪记》、《四姐下凡》、《黑驴告状》、《罗衫记》、《天妃闸》等。由于老调是板腔体,发展较快,遂将部分丝弦剧目改以老调演唱,丝弦剧目逐渐减少。农村同乐会也兼唱老调,故丝弦已成从属地位。

保定丝弦所使用的伴奏乐器,武场有大铙、大筛、大鼓、板鼓、小锣、小钹(初时还有云锣)。文场有四弦、笛、二胡、琵琶、硬胡(形似京胡,筒子略粗,杆子略长,筒子蒙桐木板)、笙、箫、唢呐。与老调同台后,就随老调乐器的变革而变革了。

新中国成立后,高阳老调剧团于1956年整理了丝弦剧目《井台会》,参加了1957年保定地区戏曲会演。1960年与老调《盘夫》、《挡马》作为一组节目,同《潘杨讼》一起进京演出。八里庄丝弦老调剧团,初建时有50多人,可演出《呼家将》等10余部大戏,在省内有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该团积极宣传党的工作,演出了《宝山参军》、《骨肉情》等,剧团1975年解体。如今,除部分农村业余剧团尚保留一些丝弦剧目外,专业剧团已基本不再有丝弦演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