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策划┃为什么说冬病夏治是夏令的补剂?

 茂林之家 2016-11-02

冬病夏治咳喘病即将开始,许多读者来信、来电询问有关事宜,现特邀董汉良教授就“为什么说冬病夏治是夏令补剂”的问题,作以解签,以饷读者。

众问 一位社区医生来信息问:今年冬病夏治在什么时候开始?我处有几个病人患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经去年做了冬病夏治后病情减轻,身体情况较前好转,要求今年继续进行治疗,请告知具体时间。

作答 从入伏开始,这天后共10天皆属头伏天。此后即二伏与三伏,是一年中气候最热、温度最高的时间。

一般经过第1年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患者,由于所选用的穴位和药物都具有补虚祛邪的两大作用,因此冬病夏治后病情减轻,出现少发或症状明显减轻,有的不发病了,但还需继续进行第2次、第3次治疗,即连续治疗3年才算是1个疗程,即使第2年不发病,也需完成治疗,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医生应增减相关穴位或相应药物。这是因为冬病夏治是一种扶正补虚为主兼以祛邪的内病外治治疗方法,因此有许多人认为是夏令补剂。

众问 一位慢性支气管炎的老病人来电:经过去年的冬病夏治之后,虽然皮肤起了好多水疱,肉体上痛苦多了些,但比过去(上海几家大医院也开展此项目)只是药贴后皮肤发红的治疗方法收效要好得多,其主要表现是体质好多了,感冒减少,咳嗽减轻……,要求继续治疗。

作答 药贴后穴位上皮肤必须起水疱,医师在治疗后也应告知病人,如果4~6小时皮肤无水疱出现,可即来医院或第2天来重新药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经逐年观察病人的反应,发现只有起水疱,并有轻微出水,才能提高疗效。为此,我们是每年头伏前一天自制贴药备用,做到现制现用,这样药性很快出现,而且在4~6小时后皮肤穴位先有热感,后有灼热感,随即慢慢出现水疱,并由小变大,形若葡萄,内有淡黄色水液。这种发疱治疗很大的好处是激发自身的抵抗力。

因此,从这个问题上看用冬病夏治的发疱治疗,看似祛邪(拔出黄水液),实是扶正(刺激白细胞),故可以说是一种补益疗法。由此可见,穴位起疱不可怕,即使小孩也要起疱,但在临床上也带来了一些麻烦或不理解,尤其小孩来治疗,在冬病夏治药贴前,一定要向病人家属,如父母、长辈交代清楚,在愿意接受治疗的约定下进行药贴。否则,有的回家后出现局部不适或水疱,小孩吵闹,家属“心痛”了,有的反悔了,家人来医院吵闹。一般小孩药贴2~4小时就可见水疱了,因为小孩皮肤娇嫩。还有一些少女或爱美的青年男女,在人体暴露部位不愿意药贴,怕有瘢痕,影响美容,这些在治疗前一定要征求病人意见,以免麻烦。因为我们体会只有起水疱,才能有好的疗效,才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众问 一位乡村中医来信:我在实践发发现,冬病夏治治疗支气管炎的患者很难起水泡,不起水泡是否还有效?体质虚弱者也可以做冬病夏治?

作答 这个问题在前面已作了说明,药贴后不起水疱,不是说就是无效治疗,只能说疗效差,或不明显。我也发现有些小儿科进行冬病夏治往往用不起疱的方法进行治疗,有的还如“变魔术 ”一样,用一件衣衫(据说有中药处理过)给患儿穿几小时就好的方法。但我也有意追访过这样治疗过的小孩,多反映疗效不明显。

关于很难起水疱的原因,一是药物选择,二是剂量大小。这两个问题要有自己的经验,不能一下子就可办到的。需要冬病夏治的患者,大多是慢性病,久治不愈的、体质虚弱患者,而所用的贴药又都药性猛烈的,或毒性药物,所以一定要亲自跟随老师学习之后才能掌握。

根据中医(《内经》)的四季养生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夏季宜养阳为主,阳属热,在夏季中最热的时期是三伏,也是一年中最热、气温高的时候,这也是自然界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体利用自然之阳气,来鼓舞人体内的阳气,所以冬病夏治是利用自然之阳气来补养身体。在临床上这些病人多为阳虚之体,他们的病好发于冬季阳气衰微的时候,在夏季阳气盛时,病情缓解,正是治疗的最佳时期。同时,用内病外治方法,对体质虚羸之体,在夏季进行外治比冬季安全有效,可以免受外治中的风寒之邪,也是最佳外治时间,因为人体最能接受外治的时候,使通过经络、穴位把有效药物带入体内,达到扶正祛邪,气通血活的目的。

在一年中春秋两季是人体最舒适的时期,气候温暖,无酷暑严寒,而酷暑在夏季,严寒在冬季,是人体最不舒适的季节,人们为此在此二季特别注重补养。夏季湿热偏胜,中焦湿盛,不宜多用药食之补,故用外治补养是理想的一种方法,所以我们的先人提出了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方法;而到冬季提倡冬令膏方进补的方法,由此可见,冬病夏治是夏令补剂,对各类病证中,凡虚、劳、羸、弱、损诸证者均可进行冬病夏治,如在端午节中午时,用艾灸华佗夹脊以治疗各类虚损证习俗。

作者:上海市闵行区中医医院    董汉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