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场细分理论与班级教学和管理

 骑火一川 2016-11-02
写在前面:
我本人的专业出身是经济方面,机缘巧合进入了教育行业,我个人比较相信“殊途同归”这样的理论,也相信任何专业视角都可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慢慢开始以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基础教育,感觉确实看到了一些东西,简单论述一下,希望能给朋友们有所启发。
市场细分理论与班级教学和管理

经济学中的市场细分理论是这样描述的:“市场细分就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购买者行为的差异性,把整体市场即全部顾客和潜在顾客,划分为若干具有某种相似特征的顾客群,以便选择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用白话来说就是因为消费者的需求不同,企业提供的一种产品无法满足所有消费者,企业需要将消费者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来确定产品的生产策略。
市场细分理论存在的价值一是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是差异化的,二是具有类似社会、文化等背景的消费者需求具有相似性,三是企业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一切需求。这个理论与我们的学生的情况多么相似啊!学生可以看做市场中的消费者,他们的需求就是各种学科知识;学校和教师就是市场中的生产企业,为学生提供各种学科知识“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很多新教师在面对全班四十多学生的时候总感觉无从下手,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既是一种不同的体验,又会带来层出不穷的烦恼,精力旺盛的教师可以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是更多的教师还是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顾此失彼”,最终疲于应付。我建议不妨采用市场细分的方式来尝试对学生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群体来进行不同的教育和管理,这样面对几类学生比面对几十个学生相对就容易了许多,本质上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实践。但是要注意,市场细分的理论并不是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其核心是将消费者进行归类而不是排序,所以这个理论放到教育教学中也要遵循同样的原则——差异化不等于歧视,同等并不见得公平!
市场细分的难点在于细分依据的确定。在市场中,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心理、行为、地理、人口等因素作为依据来进行细分,在班级日常教学和管理中也可以相应地确定一些划分的依据。比如按照年龄、性别、小组、毕业学校等等,这是显性的因素,还有一些隐性的因素更为重要,比如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家庭环境、性格、行为习惯等等。这些隐性因素虽然很难进行量化,但是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却尤为重要。
市场细分的立足点在于市场调查,只有经过了科学的市场调查,并对样本进行了严谨地分析才能以此为依据进行细分。举一个例子,比如某次测验后教师认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不够理想并进行了批评教育,但是可能教师并没有考虑到这位学生这一次的成绩已经比上一次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这次的批评教育实际上是有偏差的,这个放在经济学中就是市场调查不够细致的结果。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如何尽快了解学生的情况并给出合理的分类标准。在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市场调查的理论,市场调查方法主要有四个,观察法、实验法、访问法、问卷法。这些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当然效果也不相同,我觉得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解的时候观察法和访问法是比较便捷有效的方法,另外读一读学生的学籍卡也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对于学生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细分了,细分的目的是为了将教师有限的精力进行高效率的分配,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他的教育。再举一个例子,天天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不必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关注他的作业完成情况,对于完成作业情况不好的学生教师才会去督促他、监督他,这其实已经是一种细分,教师是以学生们完成作业的情况为依据来确定学生的教育需求,调整教育教学产品的供给。
我们的教师其实已经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对学生进行细分,与女生谈话适合哪样的语气,男生更需要哪种关怀,这些都是细分的方式。只是有些时候教师们是被动地进行了细分,而我所建议的是应该主动进行细分。细分的目的是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在学生发展的同时兼顾教师个人发展。我从来不认为天天加班到深夜的教师就一定是好教师,好的教师和好的企业管理者一样都是应该能够公私兼顾,工作生活两不误。聪明生活,高效工作,我认为这才应该是精彩的人生!
公众号
戴老师的随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