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考证:潍县“龟蛇双城”是个什么鬼?

 金樽清影 2016-11-02

2016年11月1日,潍坊市规划局发布公告,公开征集公众对于《潍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意见。该规划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潍坊城市历史和文化遗产,睹之颇为振奋。

微考证:潍县“龟蛇双城”是个什么鬼?

规划中,列为潍坊“名城特色”首位的是:“龟蛇相依”双城格局。在保护方案中亦重申:整体保护潍坊历史城区与东侧白浪河两岸“龟蛇相依、祥瑞双城”,自然与人文环境和谐相融的总体格局。

微考证:潍县“龟蛇双城”是个什么鬼?

潍县城里+东关“龟蛇双城”的说法,不知肇端于何时,但流布甚广。也许正因于此,规划单位在编制方案时采信了这一文化符号,并将其列入潍坊历史文化名城之特色的首位。然而,此说依据是否可靠?仍需要仔细考证,避免贻笑于后世。

一、关于“龟蛇”双城的解读。

查找关于老潍县龟蛇双城的说法,虽各有不同,表述各异,但大多为望文生义,未有考证实据。

说法一:(潍县故城)城内平面近方形,地势中高周低,最高点为城中心的大十字口(今东风街与向阳路交叉口),海拔31.7米,最低点为北马道,海拔24.6米。整个故城呈龟背形,加上城门瓮城的设置形状,活像一只面南静卧的神龟,故称“龟城”。......(东关坞)因其坞墙沿河而筑,蜿蜒曲折,状如盘蛇,与西边的主城相对,遂使潍县呈现一县双城,“龟蛇相依”的祥瑞格局。——据潍坊晚报8月9日16版。

潍坊晚报的这则刊文里,认为西城地势中间高、周遭低,像龟背之形势,所以得名“龟城”,而东关则是因为圩子墙沿河而筑,蜿蜒如蛇,所以叫“蛇城”。

说法二:“东关坞”城墙用三合土夯造,类似蛇皮,与西城的龟背状,巧妙地形成了“龟蛇相依”城市布局。——潍坊晚报3月18日A6-A7版。

晚报的这则报道,又认为东关叫“蛇城”,是因为修筑圩子墙用的是三合土,远望斑驳,类似蛇皮

这两种说法都不失牵强,脱不了望文生义的嫌疑。东关圩子墙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之前,还是土夯的墙,修成三合土墙是在咸丰十一年到同治六年(1861年-1866年)的事儿,至于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砖墙,是近年80年代的事情。

如果是因为东关圩子墙得名“蛇城”,或者是因为圩子墙的蜿蜒形势,或者是因为三合土的斑驳外貌,此说再早也不会超过清咸丰、同治年间。

康熙《潍县志》纂成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卷二“城池”部分,仅述及白浪河以东的县城,并无双城一说。在卷一“莱州府图”及“本县城图”中,亦无白浪河以东的城池标注。

微考证:潍县“龟蛇双城”是个什么鬼?

清康熙《潍县志》之“莱州府图”中,潍县城市仅标有白浪河西之城池。

微考证:潍县“龟蛇双城”是个什么鬼?

清康熙《潍县志》之“本县城图”中,未见白浪河以东的所谓“东城”。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潍县志》卷二“城池”部分,亦未述及双城的说法。在“城池四门之图”中,展示仍为河西之县城。微考证:潍县“龟蛇双城”是个什么鬼?

清乾隆潍县志《城池四门之图》。

潍县双城的说法,起源于何时,已经难以考证。但东关坞膨胀到可以称作一处城池,当在修筑了圩子墙有了四围之后,由此,才会有了城池的形制。

按民国《潍县志稿》卷八“营缮志”,清咸丰十一年(1861)创修,同治五年(1866)竣工,历时六年。直到清代晚期,东关坞才逐渐有了城池的形制,但《潍县志稿》中仍无“双城”的表述,更无“龟蛇”之称载于历代县志。

微考证:潍县“龟蛇双城”是个什么鬼?

民国《潍县志稿》载“城坞图”,东关坞颇见规模。

微考证:潍县“龟蛇双城”是个什么鬼?

民国《潍县志稿》载“东关坞”详述。

检索网络,最早提及潍县“双城”的说法,来自于潍县战役时期。《许世友回忆录之两个横扫:潍县攻坚战》述及:“潍县分为东城和西城,俗称‘双城’。据县志记载,历史上没有被打开过。城防工事迭经日、伪、蒋十多年修筑和改建,构成以西城为核心、三道防线的半永备型防御体系。”

二、玉清宫龟蛇碑咋跟潍县双城挂上了钩?

玉清宫为金大定道教宗师丘处机的弟子尹清和建,初为道观,后扩为宫。玉清宫内原有“龟蛇碑”,上刻象形草书“龟蛇”二字,据传为谭真人所书。谭真人,即谭处端,为金元时期的全真教“七真子”之一。

微考证:潍县“龟蛇双城”是个什么鬼?

潍县玉清宫原“龟蛇碑”拓片。

微考证:潍县“龟蛇双城”是个什么鬼?

潍坊市博物馆馆藏潍县“龟蛇碑”实物。

有说法,将玉清宫的“龟蛇碑”与潍县的双城格局联系了起来。有老师撰文称:“老潍县城北,有一座道家名刹:玉清宫。殿宇巍峨,古木萧森,碑碣林立,神之不群。就中一碑,曰“龟”曰“蛇”,叫《龟蛇碑》。此碑相传为异人谭处端所书。龙跃天门,虎卧凤阙,境界高妙。有堪舆家诠释玄秘,言所书之“龟”,是老潍县县城的象征;所书之“蛇”,是老潍县东关的象征。”

“龟蛇”是古代星宿中的北方玄武之象,而道教吸收吸收民间的玄武信仰,并进一步将玄武神人格化,称真武大帝。作为道教的一种意象,“龟蛇碑”立于潍县的玉清宫当然不意外。托为谭真人所书的龟蛇碑各地道观多有所见,来并非单为潍州玉清宫所书。况且,潍县的双城格局,要到清代咸丰年以后才逐渐形成,又如何能与金元时代的龟蛇碑互相注解呢?可见此说确有待商榷处,恰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

退一步讲,玄武主北方,即使要把“龟蛇”玄武之象从堪舆学的角度与城市布局联系到一块儿,也不应该将其与东西二城挂钩,也该与北方之城生扯到一起才对。

综上,所谓潍县“龟蛇双城”的说法未曾见诸于史家正载,当属于当代将玉清宫遗存下来的著名文物托为金元时代谭处端所书“龟蛇碑”,与清咸丰年间之后形成潍县城+东关坞两个城池格局 ,不无错讹的联想在了一起,最终产生了流布甚广甚至于当今进入文化名城规划的所谓“龟蛇相依、祥瑞双城”之说。

本公众号原创图文,如需转载需经授权。

欢迎赐稿,并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潍县老事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