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历史】中山的古城墙大家知道吗?为大家讲述四个城门遗址仍有遗迹在哪里寻!

 lidayou 2016-11-02

这个图小编在《百年回眸中山》里面影上来的,可以清晰看到以前中山的古城墙的位置,这几天我们的中山历史研究群小组都在讨论,现在仅有的城墙碎片在哪里呢?


老街坊们对于中山历史的热爱,十分让小编感动!




        中山市的前身是香山县,立县于南宋二十二年(1152年)(1925年因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更名“中山”),至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古代都邑四围都设有城垣及护城河,以资防守。凡都邑必有城池,香山县是邑自不例外。建县之初,县城铁城四周就筑有城垣和防城河。明代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改建砖石结构的城垣。
  民国10年(1921年),县长吴铁城主持拆城筑路,并指挥拆卸西门城楼。以后县长短期历经更替,而拆城筑路不停,四周城墙及城门渐毁。当年城垣和城门的位置,如今的耄耋老人识者恐也不多。据《香山县志》卷一城廊图所载,当时县城的范围不大,从现在的西山起,经仁厚里至扒沙街、月山、上下河泊、治安街、弓箭巷,再回到西山,这个小圈圈就是左城墙的位置,在这范围内的地方,原称铁城。而铁城以西的孙文西路一带,大庙下、上下基、青云桥、天字码头等地,则称为“石岐”。
  铁城古城有四个城门,东门叫“启秀门”,西门叫“登瀛门”,南门叫“阜民门”,北门叫“拱辰门”(《香山县志》城廓图里标“拱宸门”)。城门早已拆毁,旧址是否有遗迹可寻?改革开放之初,《石岐侨刊》创刊,为了向旅外乡亲报道石岐县城的沧桑历史,笔者曾就四个旧城门遗址作过详细的勘查了解,最近又旧址重游,四个城门遗址仍有遗迹可寻。


月山公园门口的古城墙遗址。石岐旧称铁城,始建于宋绍兴二十二年至绍兴二十四年,经明清期间多次扩建重修。铁城原建有城墙,但随时代变迁,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仅剩东门城墙。1921年至1925年间,县长吴铁城为了扩充市容,修筑马路,决定将东城门拆除。据老人回忆,拆下来的墙砖长可达尺半,宽半尺,厚三寸。如今的这段东门城墙残垣被盘根错节的老榕树保护着,早在1990年便被列为市级文物。




月山里下启秀门


  【启秀门———孙中邮局旁的月山里与斜对面马路的上河泊、河泰街之间】

  其实,有的人天天同城墙和城门旧址接触,只是不知底细,所以视若无睹。如若有所了解之后,经过这里,细细品味思考,就会感到有滋有味,甚至浮想联翩。
  按顺序先说东门启秀门,其旧址约在孙中邮局附近。东升里和孙中邮局以东,是古城东门之东面,旧名东门街。孙中邮局旁的月山里与斜对面马路的上河泊、河泰街之间,就是东门的原址。月山里直上月山公园转扒沙街那一段路,地势较高,西侧有一段古建筑,外观古朴奇特,一看就知其来历不凡。这就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墙,地基由低至高,月山公园门口对个正着。城砖特别大,长约1.2尺,宽约6寸,厚约2.5寸。墙上长有古榕树,盘根错节,精壮的根部蔓延,深入砖缝,相互支持,树阴遮天蔽日,每逢盛夏,月山公园前的古城墙树阴下,清风习习,人们在这里避暑乘凉,谈天说地,得其所哉!
  月山里斜对面的上河泊,西面的地势较高,建筑物的地基是用石块和大砖块所垒成。从前这里有个公厕,就是用三城砖砌的,现在这个公厕已经不在,代之而起的是一栋新楼房,底层作为公厕。显而易见,这一带较高的地基,就是古东门启秀门城墙旧址,由扒沙街直下上河泊、河泰街,再转方塔街、长泰街而抵达南门旧城。

  


上两张图分别是20世纪80年代的后岗冲和水关街,街名与水有关,当年护城河就在这些地方流过。



20世纪80年代的南门头(民生路)



对正烟墩山塔的登瀛门


  【登瀛门——西山寺对下的中山海外同志社楼房与对面民族路口之间】

  石岐旧城西门叫“登瀛门”,位于西山寺对下的中山海外同志社楼房与对面民族路口之间。中山海外同志社是中山海外华侨于民国期间,奉孙中山面谕成立的,建有三层楼房,本是华侨的历史文物,可惜已于几年前被拆毁,成为现在的空地。
  西门为什么叫登瀛门?“瀛”是“海”的意思,这里又不像有海,其来历有待考证。
  老早就听老人说过,石岐西门对正烟墩山的古塔,实地观察得到证实,站在民族路口东边的嘉宝副食品店门前,向西仰望,正好对正烟墩山塔。由于烟墩山上竖起的花塔,对正西门口,因而过去出现一些荒诞不经、令人喷饭的传闻,说来不雅,这里就不说了。
  登瀛门虽早已不存,但不远的西厂与河边街之间的九曲河上,原有一座水泥拱街,就叫登瀛桥,门、桥同名。随着旧城区的改造,距此不远的新型的逢源商业街的出现,登瀛桥一带也沾了光,作为街名的登瀛桥虽仍存在,老态龙钟的拱桥却不见踪影。
  

阜民门就是南门头


  【阜民门———治安街口与长泰街口之间】
  
  南门阜民门的旧址,约在治安街口与长泰街口之间,这里一带人们至今仍称做“南门头”。城内正中的路,原叫正南街,后又称正薰街,即现在的民生北路;城外的原叫仁和街,即现在的民生中路,在九曲河边的东西两街,分别叫仁和东里和仁和西里。随着旧城区的改造,九曲河早已覆盖成为道路,而民族东路又已开通,交通方便,商业繁荣,热闹异于往昔。  
  古代以向南为尊位,所以,当皇帝的称南面称王。可能因此之故,南门又称“生门”,相对而言,北门称为“死门”。封建时代官员来香山县上任,官船停泊在天字码头后,官老爷不是径直从观澜街、岐阳里、怀德里、武峰里(以上即现在的孙文西路)直入西门登瀛门,而是绕到南门阜民门入城,以示吉祥,城内官绅也齐集到南门城外恭候迎接。




拱辰门处沙岗墟


  【拱辰门———扒沙街口与小较场街口之间】

  拱辰路和太平路交接处的榕树头,是中山人熟知的地方,其南面,即扒沙街口与小较场街口之间,就是拱辰北门的所在地。拱辰门内正中一条街原叫拱辰街,今称拱辰路。此处一带原是农历三六九沙岗墟期的集散地,曾经热闹无数春秋。从东门月山里蜿蜒而来的扒沙街,地势较高,其实这是一段古城垣,而对面的小较场亦有遗址可寻。小较场入街不远有一间较高的古老大屋,前门在龙母庙街,后门在小较场,从剥落的墙灰上可看见一些比一般的砖还大得多的古城砖。
  古代认为“北者乖背之名,败逃亦称北”,大概由此引申而称北门为“死门”。传说当年拱辰门并非向正北方,而向北偏东,古代凡属处决的死囚,均从北门押往西北方的石岐大较场杀头或枪决。当年大较场有一堵墙,凡死囚押在墙边跪下处决,故该墙留有血迹,弹痕累累。后来石岐城区不断扩大,大较场逐渐建满民房,迄今青云街尾仍保留照壁街的地名(石岐另一条街也叫照壁街,在孙中山纪念堂对面),即是上述那堵墙的原址。





  

当年的护城河


  古代有城必有池,池即护城河,石岐铁城也不例外。至今石岐还有九曲河、水关街、上下河泊和后岗涌这几个地方。从名字看,这些地名都同水有关,其实都是当年的护城河,后来拆城筑路,城区扩大,河面被填平或覆盖而成为路面,建有民房,有的则变成下水道了。



          又有几个年轻人记得曾经的九曲河呢?然而,在老一辈石岐人的印象中,九曲河还是那条船来艇往、深深融入石岐人生活的“护城河”,长久以来,人们枕河而居,在此淘米、洗菜、戏水,尽享洗沐和饮用水的便利。当年,这可是一条贯穿石岐城区的河流,“源出良都蟾蜍岭西,汇合双合山北峡水,经三角塘、库充,于蚬涌分流,通往岐江”,因弯弯曲曲绕了九道弯而得名。
     过去,石岐城区范围很小,九曲河以南,就相当于现在常说的城乡结合部了。除了河涌交错之水乡景状外,遍布四野的鱼塘景色亦为洋洋大观。放眼望去,均为或大或小的鱼塘,就好像是镶嵌在烟墩山下无数面的小镜子,艳阳之下熠熠生辉。别看九曲河河道窄窄的,河水也不深,其出产的鱼虾却为数不少。由于连通着岐江,逢潮涨潮落时,成群结队的鱼虾会从岐江“逆流”至九曲河,人们下网时常能捞到大鱼。





信息采集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