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记住上海老城的城门,只需要坐一坐11路电车,一圈绕下来,东西南北、大小新老,大致心里有数。其实这些城门原来还有名字,如小东门叫宝带门,现在还有“宝带弄”存在。老西门叫仪凤门,同理也有一条“仪凤弄”。另外像小北门叫拱辰门,老北门叫晏海门……等等。这些名字显然是文人雅士起的,老百姓没读过书记不住,就以地理位置、建造年代的先后以及城门规模的大小,将之简称为“东西南北、大小新老”的排列组合。大南门在今中华路跨龙路口,当年是城南主要的出入口,正式的名字是跨龙门。何意?鲤鱼跨龙门的意思。进了跨龙门,就是县桥南街(后改名阜民路,现光启南路),直通当年的老文庙(今聚奎路附近),想要跳龙门,必须先到跨龙门。小刀会起义后文庙迁到西门,老县学成了居民区,但跨龙门的名字仍在,1907年城外的小路大佛厂东街改建成马路,就以“跨龙路”命名。没有机会通过读书跨龙门的老百姓还是习惯性地称其为“大南门”。 中华路跨龙路南望 原大南门(跨龙门) 图片来自百度街景 今天想起说大南门,源于今年4月份,我曾写过一篇陆家浜路一家证券公司门前的一对石狮子,其中说到中华路跨龙路南向一点的东江阴街,曾有一座“高昌司庙”旧址,七十年代拆除时保留了一块1940年由黄金荣等人立的“高昌司庙碑”。上海老城以南在唐代就有高昌乡,明代有高昌渡,人口鼎盛就有了高昌庙、高昌司庙。在四十年代上海的行号图上,“高昌司庙”仍清晰可见。 四十年代上海行号图 “高昌司庙”清晰可见 高昌司庙旧址 2021年4月摄 前两天路过跨龙路大南门,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北到中华路、南到东江阴街,跨龙路以东一大片,只留下少量老房子,以及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上海电话局南市总局旧址,其他都已推平,成了收费停车场。 围墙之内已成平地 只有少数老房子还在 糖坊北弄已完全消失 靠近糖坊弄还有一些老房子 靠近中华路的老房子 主人留下的花盆 有些房子已无法接近 东江阴街上还存在的房子 看细节还相当精致 停车场中华路入口 跨龙路东侧的中华路734号,现为中国电信营业厅,曾经是上海电话局南市总局,竣工于1920年,至今已有101年历史,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顶部设有方形基座冠穹顶,基座正面有大钟。四角有科林斯柱,带巴洛克浮雕装饰。大南门电话局曾被称为“华界电话局”,因为在此之前,上海的电话业务是被外国人垄断的。上海电话局南市总局是上海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电话电报局。1906年建立南市电话局(又名“电话沪局”),位于东门外的新码头里街。1920年在大南门建新址,次年迁入,至今正好一百年。1923年起开办长途电话,抗战期间上海电话局南市总局迁址闸北,这里成为分局。抗战胜利后改设电报营业分处,又称第八营业处。1955年改为上海市市内电话局中华路分局。 上海电话局南市总局旧址 优秀历史建筑铭牌 大门 西侧立面 我是上午八点路过的 我发现大钟显示的时间是10点16分 我好奇查了查 发现很多写这幢建筑的文章 时钟都指向10点16分 又一张10点16分 它是哪年哪月哪日停在10点16分这个时刻的呢? ![]() ![]() 昔日的街道、民居和寺庙 如今已成为收费停车场 城市更新的步伐滚滚向前 但愿不要忘记 这里曾经生活过的人 以及他们供奉过的神祗 |
|
来自: 昵称Ha3PDtiL > 《了解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