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塔沾十月雨,鬓染茉莉香【缅甸】

 叶子菁菁荷 2016-11-03
 提起缅甸,你第一个会想到的是什么?昂山素季还是遍地佛塔?
    对缅甸的兴趣源于2006年4月号那本中国国家地理,封面图片中迷蒙的佛塔和一句“多少烟云佛塔中”的推荐词一下子勾起我对东南亚那个神秘国家的向往。
    兜兜转转一年多,这个九月的尾巴,我终于登上飞往曼德勒的航班,踏上了期待已久的佛国之路。

伊洛瓦底江上
我们的第一站是曼德勒旁边的敏贡古城。
敏贡古城离曼德勒12公里,需要乘船沿伊洛瓦底江而行。游船每日一班,票价5000K每人,早上9点出发,下午1点返程,如果错过,就只能改天或者包船了。
十月份还在雨季里,天上的云浓的化不开,云缝里漏出的几丝蓝天映着混黄的江水,让人想起越南的湄公河,不同的是湄公河上有水上市场和游船熙攘的热闹,而一样是当地母亲河的伊洛瓦底江畔,绵延的只是破旧的水上民居和船只。
伊洛瓦底江上

Sandamani paya
山达穆尼佛塔离曼德勒山不远,是公元1866年敏东王为了纪念在此地被谋杀的弟弟所建,这组佛塔的特点是上百座连绵的白色小佛塔,据说是为了表达敏东王绵绵不绝的哀思。

佛塔中间的路被搭上了雨棚,这样僧人和拜佛的民众在雨天里也能轻松通过。事实上,我们也受到了这种便利。



Kuthodaw paya
固都陶佛塔紧邻山达穆尼佛塔,建造者也是敏东王,这座金色的佛塔形状和蒲甘的瑞西光塔很类似。这座佛塔最为知名的地方是塔周有729块大理石刻《三藏经》经文石碑,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书”。

下午时分,云渐渐散去,蓝天下的佛塔金光耀眼,气势辉煌。

敏贡古城
    敏贡距曼德勒12公里,位于伊洛瓦底江右岸,要乘船才能到达。一下船就会有当地人主动做你的向导,引路的同时介绍景点的历史和地理,他们多是缅甸的学生,引导游人既可以赚钱贴补生活,又能提高语言水平。
      敏贡塔,世界上最大的一堆大砖头。19世纪,缅甸孟云王发宏愿要修一座150米高的佛塔,可惜至死都只是完成了一个塔基,经历过70年代大地震的破坏,现存部分高度50米。站在塔脚下仰头看,不禁感慨,如果当年孟云王愿望达成,那今天将是如何壮观的场景在眼前。

十月的中午,即便是雨季,塔砖仍然被阳光烤的滚烫,赤足登塔,几乎无法落足,多亏向导tuntun一路指引背阴处,并且拔下沿途的野草让我们踩在脚下,才能在走累了的时候稍作休息,顺利爬上塔顶。

  敏贡著名的辛比梅宝塔,是孟云王为纪念故去王后而建。据说每年到了旱季,大风会携着沙尘把洁白的塔吹得灰黄,但是缅甸人却耐心的每年进行翻新,使得辛比梅始终呈现出洁白优美的姿态。我想,这当中除了缅甸人对佛的敬爱,是否也有对这份爱情的祝福呢。

曼德勒山
位于城市北面,高236米,可以选择徒步登山或者租车直上山顶。按照缅甸人礼佛的习惯,徒步登山是要赤脚的,所以我们选择了租车上山。山顶拍照收费500K每人,收了钱会发一张印有日期的小卡片给你,非常不合理的规定。
相传2400年前释迦牟尼宣扬佛法时路过此地,佛祖指着山下广袤的土地,预言这里会出现一座繁华的大城。佛祖所言果然非虚,曼德勒在敏东王时期盛景无两,今天虽然早已不复往日的荣光,但仍然以缅甸第二大城市的身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
随着缅甸的慢慢开放,外国游客日益增多,缅甸的僧侣和大学生常常会在日出日落的时候来曼德勒山顶和游人聊天。缅甸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在努力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曼德勒山顶的寺庙,碎玻璃镶嵌的建筑在阳光下流光溢彩,回廊交错贯通,斗拱上抄写的缅文经文更增添了一种圆融的美感,非常漂亮。当地人说这是座印度教风格寺庙,但我们都觉得建筑有明显的伊斯兰风格,不管怎样,建筑的美总是相通的。

没有想到,在雨季的尾巴上,我们还是遇到了曼德勒几年未见的大雨。早晨起床听到窗外滂沱的雨声,瞬间感觉心都碎了。餐厅,酒店大堂,满面愁容的游客们盯着窗外的暴雨,心不在焉的聊着天。
中午时分雨势渐弱,不想浪费这一天,我们还是满怀希望的出发了,计划中的千僧进餐已经错过,剩下的是马哈木尼寺,茵瓦古城以及乌本落日。
大雨,终归还是对我们的出游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茵瓦古城
古城的门票是含曼德勒皇宫的通票,不能单独购买,售票点在柚木寺门口。进入古城要坐船,船票1000K每人。古城可以租马车游览,我们碰到的是9000K每车,最多坐4人,如果天气好又有精力,步行逛古城也不错。
茵瓦古城曾经是缅甸的都城,是曼德勒周边非常著名的一座古城。很多人的游记都把这里夸上天,真的来了却是失望多多。我宁愿相信是因为暴雨造成的泥泞和一些突发的小事件影响了游玩的心情。
船到茵瓦,天上还在飘着细雨,码头堆积着来不及疏散的游客和马车,地面泥水横流,混着马粪,几乎无处落脚。马车的价格比几个月前的攻略涨了一大截,在这样的天气里,步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心情在这个时候已经有点郁闷,但是既然来了,该体会的还是要体会。最终,三个人在一片人嘶马叫声中挤进狭小的马车厢,忍受着剧烈颠簸和随车轮飞溅的泥水向古城腹地出发。
虽然开端不如人意,但这一刻,我们对接下来的行程还是充满了期待,尽管这份期待看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实现。
雨后的古城内,土路一片泥泞,坐在马车上一路颠簸一路前行,附近生活的村民和他们的家畜坦然的生活在污水泥浆中,环境的优劣似乎与他们无关,作为游客,看到却不免唏嘘。
茵瓦必看的几个景点是柚木寺,斜塔和黄庙,车夫在走这条经典线路的途中,会根据游人的兴趣,随时停下供你参观。随着马车的深入,村落渐渐被大片田地,树林以及散落其中的佛塔取代,远远望去有些西双版纳的味道,只是更加粗糙。

柚木寺门口是茵瓦古城的售票处,在这里发生了缅甸的第一个不愉快。
缅甸人对美金的要求苛刻到近乎变态,买票时我的一张10美金纸币是敏贡古城的工作人员给的找零,却在柚木寺被售票员大姐毫不客气的退回来,理由是不够平整。耐着性子跟缅甸大姐解释,却不想对方从头到尾就是两句:要么换10美元,要么付10000K。翻来覆去几次,我的耐心耗完了,开始跟缅甸大姐争辩,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自己还可以用英文跟人吵架,真不晓得是不是该顺便开心一下子。争执最后以朋友换了一张符合缅甸大姐要求的美金而告终,固执的缅甸人民啊。
心情不甚晴朗,转头看到传说中的缅甸国宝,黑黢黢的一座柚木寺,瞬间又抑郁了几分。柚木的确珍贵,全柚木的佛寺的确独特,但是攻略里说的精美恢弘,气度不凡也的确夸张。寺庙很小,内部阴暗并且充斥着木头腐朽的气味,可能是阴雨天,感觉更加压抑。我们在殿内草草走了一圈就离开了,照片也没有认真拍,还是想走到开阔的地方去舒一口气。

黄庙是茵瓦古城里比较大的寺庙建筑,从照片看,气势的确不错,但是和缅甸所有的建筑一样,黄庙同样是适远观不适近赏,细节刻画永远是硬伤。

乌本桥
世界最长柚木桥,桥长1200多米,历时200多年不朽。在缅甸人看来,乌本桥上的六座亭子体现了佛教的“六和精神”,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缅甸青年相恋时来到桥上是由来已久的时尚。乌本日落被列为世界十大最美落日之一。
早上的大雨使得我们对今天的乌本落日不报任何信心,朋友说白天在马哈木尼寺看佛祖贴金的时候,他许了愿,求佛祖让我们可以看到日落。下午从茵瓦古城回来,天开始慢慢放晴了,虽然最终还是没看到辉煌的落日,但透过云层的温婉阳光送给我们一道淡淡的彩虹,彩虹下的人和桥也别有一番滋味。佛祖应该还是听到并且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满足了我们的愿望,感谢佛祖眷顾。


曼德勒皇宫
位于曼德勒市区偏北方,全部建筑群在二战时期被摧毁,后来皇宫得以重建。皇城建筑呈正方形,四周被护城河环绕,形制类似中国的故宫。曼德勒皇宫和茵瓦古城使用通票,外国游客进入皇宫时只能走专用的外国人通道。
曼德勒皇城驻扎着缅甸军队,大部分地区不能参观。从指定的外国人入口验票进入之后,一条大路直走到底,只有中心皇宫区域可以进入。沿途每个路口都有缅甸士兵巡回走动,开始看到他们还有些紧张,直到碰见一个主动帮我们指路的阿兵哥,才算放松下来。礼佛的缅甸人,心底里还是和善的。

Shwe-zi-gon Pagoda
缅甸四大佛塔之一,是第一座缅甸风格佛塔,也是蒲甘塔群中唯一用石头建造的佛塔。信众游人熙熙攘攘,状态维护的很好。主塔周边的建筑和雕像众多,四个入口处的长廊聚集了卖各种旅游纪念品的商贩,非常热闹。
瑞西光塔和我们住的酒店隔条小路相望,当天的第一站就从这里开始。
瑞西光塔历史悠久,并且珍藏有佛牙佛骨,因此在蒲甘人心中的地位崇高,一大早已经人流如织。在我看来,阳光照耀在金色的塔身上,带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但和几天来见到的其它缅甸佛塔一样,建筑风格还是流于粗犷,细节的刻画差了很多。

Gu-byauk-nge
离开瑞西光塔,沿新路骑行,碰到路口随意拐进去,小路深处,映入眼帘的是树影婆娑下一座吴哥风格的砖塔。
走近看,古塔铁将军把门,我们站在门口张望的功夫,一位挑着水桶的缅甸大姐走过来,原来她是这座古塔的守门人。
感谢热情的缅甸大姐,不但帮忙开了塔门,还带着我们参观塔内的佛像,并且讲解了佛塔的历史。
后来走的佛塔多了才知道,在蒲甘,政府会给当地居民一定补贴,请他们照管这样规模不大的佛塔,平时锁起来保护内部的佛像和壁画,碰到游客,管理员会开塔供人参观,做介绍,同时向游客推销自己的沙画赚钱补贴家用。
缅甸人似乎都有天生的艺术本能,人人都有一手沙画技术,几乎每座佛塔下都会看到他们背着塞满沙画的背包,用各种语言向游客推销他们的这种手制艺术品。

Shwe-leik-too塔顶看去
攻略里说这座佛塔是看日出日落的好地方,为此我们专门找到这里来勘察地形。这座塔果然可以登顶,一侧望向中部平原,另一侧可以看到伊洛瓦底江,胜在人少,视野辽阔,不足之处是塔高不够,望出去的壮观度打了折扣。

佛塔内的壁画
已经不记得是在哪座佛塔里拍到了这些壁画,缅甸佛塔里的壁画大都是破碎零散的,当地人说1975年的大地震是造成破坏的元凶,而近些年缅甸国内的动荡也使得政府没有精力好好维护古迹。照此下去,也许再过十年,佛塔壁画就会因为风化破坏不复存在了,不论对缅甸还是对佛教文化,这应该是件令人痛心的事。作为游客,我可以抛开政治,只从文化保护的角度出发,如果缅甸政府可以采取吴哥窟的方式,接受联合国的修护援助,那将是多好的一件事。

佛塔林立
直至今日,缅甸各地仍在不断修建佛塔,并不富有的缅甸人从不在乎倾尽物力供奉神明,建佛塔,为佛祖贴金,在佛前供奉,向佛寺捐献财物......千百年来,缅甸人坚持用这种方式表达着他们对佛祖的崇敬和追随信奉的决心。
没有信仰的人,比如我们,很多时候不能理解这样单纯狂热的感情究竟生自何处,又将终于何方。而对于心中有神的人,恐怕他们也会疑惑,没有精神寄托的生命如何能顺利的完结。
很难说孰是孰非,至少当下,在我看到蒲甘遍地佛塔的那一刻,还是为缅甸人的虔诚所动容,对他们的神明心存敬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