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道理,教方法| 追身球,攻哪里?守哪里?

 敬人畏命 2016-11-03


球场对垒中,不能对来球的落点做出明确的判断,将会严重影响击球的质量。

想让对手毫无反手之力,球的落点有两种,一种是空挡球,一种是追身球。所谓空挡球,就是把球打向防守空白且远离对手的地方,无形中加大球与对手之间的距离,迫使对手不能够快速回动到最佳击球点,加大了对手击球的难度。


追身球,一般是出现在发球和杀球的时候,直接将球打到对手身体最近的位置或者直接打中身体部位,也许应该是这样理解。要想依靠追身球打的对手束手无策,关键还是要对落点的把握得当。


什么时机最适合打出追身球呢?

有人说:“接发内角、外角、后场球时以发球者为攻击点,扣杀追身球”。这只是以偏概全的笼统说法,一般而言,单打时,杀球后的上网,尤其是对手接杀后被动回的质量不高的球,扑杀追身;


双打时,后场杀球,杀对方的身体位置;前场封网时,扑杀对手的身体位置。(业余混双时,面对对面的美女还是手下留情的好)

 

羽毛球杀追身球,攻哪里?守哪里?

羽毛球杀追身球,攻哪里?守哪里?为什么要在落点上做到“斤斤计较”呢?而不是对着对手身体上随便招呼呢?点滴之间便透露出大神与二痞子的差距。一般情况下高手打出追身球,落点刁钻,频频得手;而有些人打追身球时,则被对方见招拆招,轻松反制。

同样是追身球,差距咋就这么大呢?不得不提的一点——精确的落点,不同的落点,不同的接法,掌握不了这些回球时会明显的发力别扭、动作别扭更甚至直接失分。

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打好追身球,就得从身体上把精确的落点一丝一丝的剥出来,才有可能事半功倍。

正手肩部

大部分人还是习惯右手持拍,因此大部分是右肩,这儿应该算是一个死角,因为不侧身就很难举拍挡拍,肩膀位置的球很难回击,更不要说反击或发力了,侧身可以接回来,但是慢了一步,一切都将功亏一篑。

正手手腕、手肘

这里也同样存在着一个死角,相比于肩膀,手腕、手肘处的死角给人以无从下手的感觉,却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侧身退一步,提拍回击,是一个很好的角度,但是反应稍微慢一个节奏,回球的机会一样稍纵即逝。


胸口

胸口位置是身体的中路,生物进化过程中,这是急需机体保护的部位,手掌、手腕很容易触及胸前。但是,持拍胸前却变成了最不好挡球的位置,冲着胸口的球一般情况下能够及时做到侧身的机会很渺小,大部分人会因为条件反射将球拍横于胸前去挡球,很容易造成回球质量不高,使自己陷于被动,甚至直接丢分。


ps.

小编有一次打混双,一不小心杀了对方女搭档一个胸前追身,瞬间浑身尴尬,此时对方女搭档举起球拍喊了一声:卧槽.....

画风一转全场都笑趴了。

特别提醒:业余混双绝不对女搭档回追身(xiong)球,拒绝二痞子!


肋骨

肋骨的位置,可分为两种,持拍手肋骨和另一侧肋骨,同样是刁钻的位置,在这两个位置想要主动发力击球,引拍的过程几乎为零,只好妥协性的被动回球,为下一次进攻重新寻找机会。


综上不难看出,所谓追身球就是追着身体打的球。

拿出拍子不妨感受一下,球场上一个人的有效防守半径应该综合考虑三个因素,一步迈出的最大距离拍长和手臂长度 ,这样的防守半径也是一个人最快的防守距离,这仅仅是最快的距离,拥有距离就难免形成防守空挡,其中原由其实很简单,因为球拍的长度极大的限制住了正手位置附近的击球能力,所以追身球大多会向着这一部分盲点进攻,但是很多时候看情况,也会进攻反手位。

如何应对追身球?

留给对手一丝机会,就是留给自己多一分的危险,球场上不能给对手留有打追身球的一丝可能,攻防有序,该到底线的球绝不到中场,不给对手任何进攻漏洞。

当来球向着胸前及腹部时

1)做好击球的重返准备;不可匆忙中胡乱的架拍于胸前;

2)把身体让开接球;

3)用正手接中路追身球时,右脚后撤向右转身击球;用反手击球时,左脚后撤向左转身击球。


来球向着肩部时

迅速撤左脚,转身后引拍,极短的时间内很难做出正确判断,因此保持拍子击球区在身体未移动前头部的位置,击球即可。没有角度创造角度,没有空间创造空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击球时机。

来球落点靠前时

1)此时虽然落点距离身体很近,但是击球点却距离身体较远,就这上前一步迎球,抢着球打。


2)脚要上前一步主动击球,不能“够”着球去打。

来球在腹部以下

当球速很快的击向身体时,此时的身体反应能力已经严重不足的时候,可采用胯下击球这种较为花哨的击球方式。


特别提醒:胯下击球需谨慎,尤其是准备要二胎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