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下十九)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6-11-04



68.面神经炎案

张某某,女,38岁,职工。2008413日就诊。

患者有“面神经炎”病史1周余,曾治而无明显的效果,患者在3年之内曾连患本病,经治而愈。1周前不慎受寒伤风,又出现口角歪斜,偏向左侧,右侧面部麻木伴眼睑不能闭合,说话构音不清,仍感有进行加剧的趋势。现症见:面口歪斜,口角流涎,畏寒肢冷,右侧面部麻木不仁,冷感明显,气短懒言,四肢冰凉,舌淡胖水滑,脉沉细无力。证属阳虚中风,治宜温阳解表,疏风通络,方用再造散加味,药用:

党参30g,附子30g(先煎),生黄芪30g,桂枝10g

炙甘草10g,羌活10g,防风10g,川芎10g

白芍10g,细辛10g,石菖蒲10g,天麻10g

白芷10g,威灵仙10g,桃仁10g,红花10g

干姜30g,全虫10g,蜈蚣2条,白附子10g

僵蚕10g10付。同时配合面部电疗。

二诊(422日):服药3天,面部口角歪斜已复原七八成之多,自感右侧面部已有肌力。服完药后,面部已恢复正常,且月经已停数月又复至。面部光泽红润,自感左侧(健侧)有紧缩感,精神大振,头目清晰,从未有过的好现象,上方加:白芍药30g,威灵仙30g,丹参30g,三七10g,血竭10g,穿山甲3g(另冲)。6付,以资巩固治疗。

【按语】面神经炎反复发作,病人甚为痛苦,加之前次治疗几个月才得以恢复,而且害怕针灸治疗。因此,笔者以扶正祛邪,通经活络为主,方选再造散加味,且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患者自感精神倍增,面部肌肉活动自如,恢复完好,特别是服药后全身情况改善,病人对治疗充满信心,月经复常,面色红润,表示出正气的恢复,阳足血活而经脉畅通无阻。二诊之后加强养阴柔润之品,以防止燥热伤津,以加强远期疗效的巩固。

 

69.夜晚发作性哮喘案

刘某某,女,38岁,市民。2008410日就诊。

患者有“支气管哮喘”病史10年余,每年的春天5月份发作,到夏秋之后逐渐缓解。开始曾服用中西药物效果不佳,后来每次发作均用激素舒喘气雾剂吸入,来控制发作,但用药越来越频繁,发作时间越来越提前而时间延长。现症见:自汗,动则喘气,夜晚12点前后发作性气喘胸闷,憋气,梦中憋醒,吸入激素后才能缓解入睡,平素畏寒肢冷,双下肢尤甚,夜晚被子暖不热,面色苍白虚浮,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证属肾阳虚损,肾不纳气,治宜温肾纳气,方用破格救心汤化裁,药用:

附子60g(先煎),炮姜60g,炙甘草20g,三七10g

红参10g,砂仁10g,山萸肉60g,生龙牡各30g

紫石英30g,灵磁石30g3付。

二诊(420日):服药之后,夜晚发作消失,自感精神倍增,要求再服6剂,上方药加上肾四味各10g,以强化疗效。病情逐渐缓解,但由于不能继续坚持服药,而中断治疗。

再次复诊:至20094月初,老病又犯,又开上方药,服用18剂左右,病情又缓解,患者又中断巩固治疗。

【按语】哮喘发作,此例病人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每年以春天五一前后;二是夜间12点前后发作。这提示两种情况:一是春季阳气升发,升发不能,阴阳交错,故而发作;二是夜间12点前后正是子时,子时一阳升,阳不得升,阴盛阳衰,故而发作。特别是长年治疗而不能痊愈,且久病久肾。故而肾阳亏损,肾不纳气,阴邪上犯,故而阴邪上干阳道,而导致哮喘发作。治用李可老中医破格救心汤化裁,回阳救逆,温补肾阳,纳气归肾,同时佐以活血化瘀,因而临床疗效显著。但本病非一日之功,要想完全控制发作,长期性的巩固治疗,以彻底改变虚寒性体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70.产后头晕汗多案

张某某,女,38岁,农民。200851日就诊。

患者在广州剖宫产术后半月余,由于当时气候炎热,室内空调冷风不断,后来进行性出现头痛头晕,大汗淋漓,动作喘气,曾按“三叉神经痛”等病进行治疗而无效。现症见:畏寒肢冷,天气炎热,患者却厚衣包裹与常人显然有别,动则汗出,气喘嘘嘘,头痛头晕,大便稀溏,小便短少,舌质略干苔薄,质稍红,脉沉细濡。证属阴阳两虚,瘀血内阻,外感风寒,营卫不调,治宜平调阴阳,方用十四味建中汤加味,药用:

党参30g,苍术10g,白术10g,茯苓10g

炙甘草10g,熟地黄10g,当归10g,川芎10g

白芍10g,炙黄芪30g,肉桂10g,桂枝10g

附子10g,麦冬10g,半夏10g,肉苁蓉10g

泽兰30g,益母草30g,桃仁10g,红花10g

炮姜30g,山萸肉30g,丹参10g,三七10g

石菖蒲10g,天麻10g,生姜10g,大枣10枚。

二诊(56日):服上方药3付,自汗消失,头晕大减,病减八九成之多,但仍畏寒肢冷,方药对证,原方再进6付。

三诊(514日):其他症状均消失,只有从卧位到立位时,则有一过性眩晕,改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进行巩固治疗,药用:

半夏20g,苍术10g,白术10g,天麻10g

石菖蒲10g,白芷10g,威灵仙10g,党参30g

生黄芪30g,陈皮10g,黄柏10g,干姜30g

茯苓10g,泽泻10g,生麦芽30g,丹参20g

三七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

青皮10g,鸡内金10g3付。

    【按语】产后多虚又多瘀,加之伤寒受风,故病人出现一切诸多症状,均派生于产后体虚而诸邪乘虚而入所致。故此,治疗首先抓住扶正这一关键环节,采用大方复治的十四味建中汤加生化汤等之品,扶正为主,兼顾瘀滞这一病理环节,药后症状大减,且随着方药巩固病症消失。由于头为诸阳之汇,邪去则正安,正气上升达头部,则清阳上升而诸邪自去,后期则采用益气升阳之法合活血化瘀之品,则病情得以治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