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上六)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6-11-04



六、附子的中毒与救治

(一)中毒原因

“水能浮舟,亦能覆舟”(《金匮要略》)

火神派医家推崇附子的效用,而附子的效用也他们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甚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并因此而造福病家、铸就擅用附子的医名。但是因附子有大毒,用不好会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也多有终身视附子为蛇蝎而不敢用的医生。明代的张志聪《本草崇原》中即记载了这样的医者,并记述了他们的劝告:附子不可服,服之必发狂,而九窍流血;服之必发火,而痈毒顿生;服之必烂五脏,今年服之,明年毒发。这种看法,证明他们可能观察到因服附子不当而中毒者,而古往今来,发现附子服用不当而出现医疗事故者,也时有报道。

但仔细分析之,我们也不难发现,中药治病,在于以药物之偏性来纠正人体病证之偏。如果医者在应用附子之时辨证有误,既使辨证无误而当温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掌握好的方法,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的反应。显然,在这些某个环节中,减毒去毒的方法没有充分地掌握,这才是导致附子中毒发生的关键。

1.中毒分析

总结各种中毒情况的发生,大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应用附子没有经过医生的安排,自己看书抄方,按书本办事,一些书上没有注详细的服用方法。

2一些非正规大夫,我们所谓的江湖游医,才学识浅,为人看病,胡乱下药,由此而导致中毒。

3临床辨证功夫不过关,对三阴证的辨识不准确,治三阳病误用附子,而导致中毒。

4医生安排病人用药,比如先煎舌尝无麻味等,而煎药者并非病人本人,由于误用而导致中毒。

5一些附子,在炮制等环节,没有严格把关,导致先煎也出现中毒。

6一些过敏或是高敏性体质的人,既是小剂应用附子,也可出现中毒象。

因此,我们应用附子的每位医者,如果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附子的来源、炮制、配伍、剂量、煎煮、服法等各个环节,既胆大又心细,小心谨慎,防止附子的中毒意外反应完全是可能的。

鉴于此,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猛浪从事,而是以积极科学求实的态度,才能发挥好附子“百药之长”的最佳功效,而避免出现意外的伤害。

因此,才会有近代名医恽铁憔说:附子最有用,亦最难用。这一语道尽了附子的特点。说他有用,是因为它是“百药之长”。而且为“热药之冠”(唐步祺),说它难用,是因为附子大热、药性峻烈,而且有毒,应用起来无不顾忌。而医家们的作用,就在于扬长避短、化害为利。

2.中毒原因

陈学习认为,以下四方面,可能是导致中毒的主要原因:

1)药不对证: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医者根据患者疾病的性质,以中药之偏性对其进行纠正的过程,如果辨证失误,运用毒性较大的中药即会出现中毒反应。即使是公认安全的中药,也可能导致毒副反应的发生!故明·倪朱谟《本草汇言》中云:“若病阴虚内热,或阳极似阴证,误用之,祸不旋踵!”由此可见,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准确与否,是导致药物作用向“效”或“毒”转化的重要条件。中药的毒副作用,是随着机体状态或疾病状态而发生变化的。根据《内经》运用有毒中药“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指导原则,在中药毒性研究中,应牢固树立“证”和“辨证论治”的概念。研究机体在“证”状态下中药毒性产生的规律是中药毒理学研究的特色。现代毒理学也认为:“药物的任何作用对健康人和非适应证的人都是有毒性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药物具有毒物的性质”。应准确掌握附子适应证与禁忌证,凡现脉实数或洪大、大便热结、高热、内热外寒、真热假寒的阴虚和热证患者应忌用;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及孕妇应禁用;年老体弱、心功能减退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2)配伍不当:恰当的配伍可以减低附子毒性,如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有附子配伍以减毒的论述:“俗方每用附子,须甘草、人参、生姜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同时,古人也认识到附子配伍应用不当,也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如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附子:“畏绿豆、乌韭、童溲、犀角,忌豆豉、稷米”。若配伍应用不当,则易于中毒。据传统经验认为附子辛热有“堕胎”损害胎元及助阳劫阴的作用,故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附子。附子与麻黄、吴茱萸、威灵仙、蟾酥等配伍时应小心谨慎。如有报道附子或乌头中毒病例中,就有附子与麻黄配伍中毒;或服药期间饮酒中毒,分别停用麻黄、停饮白酒后再服用等量附子而未发生中毒。

3)煎煮方法不当:因附子毒性的大小与煎煮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煎煮时间不足与煎煮方法不当。已被公认为附子中毒的原因之一。如张延军等报道急性乌头碱中毒20例即多与煎煮、制备不当有关。朱祯禄等对不同水解时间的4种附子液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随附子液水解时间的延长,有毒成分含量降低,毒性随之减小,而有效成分总乌头碱含量不变。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中所含的生物碱毒性较大,但经较长时间煎煮后,可使毒性很强的双酯类生物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等,而所含强心成分却变化不大。但有人研究《伤寒论》附子诸方认为:附子不一定非要先煎,炮制过的或(和)附子与干姜、甘草同煎,其用量不大于干姜,甘草用量时可不必先煎,一般不会引起中毒。

4)体质因素:机体因先天禀赋差异、过敏体质或对附子的耐受性不同,也可致中毒。年老体弱者使用附子,即使是按规定剂量有时也可发生中毒,故用时宜从最小剂量开始。不同个体对附子的耐受性不同,如《本草纲目》即记载了多例“体瘦而冷”禀赋虚寒者长期服用附子汤、丸制剂,未见中毒迹象。而“有人才服钱匕,即发躁不堪”,并明确指出,“此皆脏腑禀赋之偏,不可以常理概论也”。现代毒理学研究表明:机体的功能状态与毒性作用密切相关,首先毒药对机体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有关,当神经系统处于抑制、深睡或麻醉状态时,机体对毒药的敏感性降低。其次,与机体肝肾功能强弱也有关,如肝、肾功能不足,解毒、排泄能力下降,则易于中毒。此外,寒冷、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等因素可以降低机体排泄器官的功能,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和处理毒性成分的能力,故易致中毒。

3.亲身体验

金雪明先生为了体验附子的毒性,曾经对附子进行了品尝:开始用6g,煎半小时顿服,无丝毫的感觉;第2天用10g,第3天用15g,亦无反应;第4天用30g,煎1小时服,仍安然无恙;为了加深体会,又每天煎服30g,连服4天,不但没有出现毒副作用,精神反而较前充沛;金氏自己属于阳盛体质,8天共服附子181g,无多大反应,如用于虚寒之体,则更何虑哉!这种神农尝百草之精神,对于我们应用好附子掌握第一手资料,确是必要,也为我们合理应用好附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笔者在开始用附子的时候,也是小心谨慎,特别是自己先煎服附子尝试,从10g20g30g45g60g,经过自己煎服之后,做到心中有数,而后再为他人开用附子的时候,心中就有了底线,增加了用好附子的充分把握。与此同时,常与药房主任沟通,如果附子换了产地、品种等,事先通知自己,以便重新考虑用药与用量的问题,坚决做到万无一失。这样,既是保证自己的安全,也是在保证病人的安全。

4.临床注意

为了能够很好的控制附子的毒性,陈学习等认为从以下5个方面要注意:

1)控制煎煮时间;

2)把握给药剂量;

3)规范炮制方法;

4)掌握适应病证;

5)合理配伍应用。

 

(二)中毒反应

中毒反应有轻有重,这个轻度中毒反应,不少的火神派医家多认为,这也是药效,也是好事,也是附子在发挥治疗作用的表现。但这个表现,做为一个合格的火神派学者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本领,因附子的中毒表现与药效反应,往往是表现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一定要严格把握。

1.中毒表现

北京的王正龙先生认为,所谓附子的毒性,是指附子强大的热量而不是砒霜那样的毒性,附子中的乌头碱也不会沉积在体内。而中毒反应,以中毒程度由轻到重依次表现为:

1嘴唇舌尖发麻;

2肘关节以下发麻(兼前症);

3胸口发麻、发闷、心跳加快(兼前症);

4小腹发麻(兼前症);

5膝关节以下发麻(兼前症);

6视物发白(兼前症)。

  王正龙先生认为,如果出现这些的情况,一般3小时即可化解,没有什么危险。及时将下一剂中的附子用量减少10~20g即可。除此顺序以外的发麻表现都属于血脉末梢被疏通的表现,属于好现象,几天之内就会消除。应该知道,在服药期间,每出现一种情况,体内就会减少一种病邪,患者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不必神经过敏。

  2.中毒特点

在临床上,我们千万要注意重度中毒患者,这些患者主要有以下4大特点:

1麻:是麻木,附子中毒后先见口、舌、唇麻,流涎,出汗,呼吸先快后慢直至麻痹,继而面麻,最后是全身肢体皆麻,而痛觉减轻或消失。

2颤:是颤抖,出现唇、舌、肢体颤动,引起语言断续,含糊不清,肢体无力,不能持物、行走,重者不能起床,四肢发硬,肌肉强直,手足抽搐或牙关紧闭。

3乱:指症情逆乱,病人头痛,头晕,耳鸣,复视或视物模糊,心乱胸闷,烦躁不安,语言及神志不清,瞳孔开始缩小,后期扩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小便失禁等,检查可见病人血压及体温下降,心电图表现为一过性心律减慢,而后出现房性、室性期前收缩和心过速,乃至心室颤动。

4竭:是指衰竭,病人可见严重的心律失常所致的四肢逆冷,陷入休克状态,心房纤颤,剧烈咳嗽甚至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发绀等急性症状,甚至引起突然死亡,其死亡的原因主要为严重的心律失常与呼吸衰竭——即呼吸循环衰竭;检查有血压降低,心律齐,心音微弱,腱反射迟纯,瞳孔散大或缩小,严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3.中毒程度

吴生元教授则总结出附子中毒有以下3种程度:

1)轻度:于服药后15~30分钟即可发生,开始口唇、舌尖发麻有热刺胀大感,两颊如虫蚁爬行,唾液增多,说话不大灵活,继则指(趾)尖端发麻,肢体有紧捆感觉。怕冷风、心慌,呼吸窘迫,不一定出汗,脉搏稍快,血压或有轻度升高,体温无明显变化,神智清楚。

2)中度:唇舌四肢发麻加重,手足指(趾)挛屈伸不利,多口涎,恶心,呕吐,上腹部灼热疼痛,头昏乏力,四肢重滞如绳捆扎,胸部紧压感,呼吸困难,憋气,哼挣不已,有时胸腹撑胀感,心搏渐次转慢转弱,脉搏细迟无力,可出现心律不齐,间歇脉,血压不稳定(多见下降),出汗、怕冷,面色苍白或发青,皮肤发冷,瞳孔逐渐变小,神志尚清楚或见烦躁展转不安。

3)重度:意识朦胧或昏迷,皮肤苍白而冷,口唇指端发青,多粘汗,口噤不开,喉间痰声漉漉,呼吸、心跳都不规则,间歇性憋气或暂停,可出现严重的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体温下降,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纯,甚则大小便失禁,四肢痉挛或抽搐。严重者死于心脏及呼吸麻痹。亦有因昏迷时呕吐物堵塞呼吸道窒息而死者。

当出现上述比较严重的情况之时,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防止病人意外的死亡。

4.蓄积中毒

关于长期服用附子是否有蓄积中毒的问题,王正龙先生认为附子没有蓄积中毒的可能,但也有人认为附子久服,也可引起慢性中毒,慢性中毒多表现为下肢麻痹、小便不利、大小便失禁、视物不清等症。笔者曾遇到1例患者,在服四逆汤附子60g(久煎2小时)处方12剂后,出现口唇抖动,全身情况良好,考虑为附子中毒可能性较大,服用黑大豆60g,炙甘草60g3剂后症状减轻,但未消失,又加防风30g,绿豆粉30g(冲服),服3剂后观察尚未得到结果。

无独有偶,赵金铎先生曾见一痹证患者,因其寒湿之证明显,屡次服用大剂量附子,病情明显好转,但出现口唇及舌体麻木的症状,停服附子3年不愈,屡经治疗无效;赵先生详细询问病情,疑与附子慢性中毒有关,因此就处方用黄连、黑豆、甘草小方与服,不数剂而愈。

 

(三)中毒救治

中毒的救治,分院外治疗与院内治疗。

1院外治疗:

主要针对较轻的中毒反应,或是分不清是中毒反应,还是药物正性作用的时候,这时可在家中进行,即医生指导病人在家中,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依据解毒作用的快慢或是方法的快慢,下面可分别选择:

1蜂蜜解毒法:即立即让病人服用蜂蜜二两或半斤,或者服一斤也可,这是最快的方法之一,简单而有效。笔者曾用此方法,对于轻度中毒者,一服而有效。

2单味生甘草:生甘草中医历来做为解毒的药物之一,可用生甘草100~300g,煎水服用,速度较快,而易取易用。

3绿豆解毒法:单用绿豆煮粥服用,或把绿豆打粉,直接冲服,效果更好。

4肉桂解毒法:王其慧曾救治附子中毒16例,草乌中毒3例,均获良效。方法是:上等肉桂研为细末,轻度中毒者用30g(小孩用10g),入沸水200ml(小孩70ml),密闭5分钟后,1次顿服。重度中毒者,连续服3~6次,每次均用肉桂粉不少于30g。轻度中毒者2小时可见效,重度中毒者1天内可获效。笔者也曾用肉桂粉,沸水泡服,有效而且方法简单易操作。

5米水甘草汤:朱良春老中医经验,开始可用淘米水1大碗即服,然后可用甘草60g煎服。有缓解中毒症状的作用。

6中毒解救方:金银花30g,绿豆100g,生甘草60g,水煎内服。

7防风黑豆汤:李可老中医创用,药用:生甘草60g,防风30g,黑大豆30g,加水1500ml煎汤,分次冲服绿豆粉30g10分钟即可解毒。

或用生大黄、防风、黑大豆、甘草各30g,蜂蜜150g,煎汤送服生绿豆粉,均在40分钟内救活了乌附中毒者。

8其他方法:或用生姜、甘草各30g,绿豆120g,水煎服。其他的还有黄连、苦参、黑大豆等单用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9四逆汤法:这是吴佩衡教授的经验,他认为附子中毒,可以把煨好的四逆汤再给他们吃了就好了。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因为四逆汤是个强心的,乌头中毒出现心脏衰竭而死,强心和心衰本身就是拮抗,那么特别是乌头还有其他一些生物碱,它的强心作用药效是高温的,有的研究说,在700多度的高温中仍能保持稳定,乌头胺也就是这样。那么四逆汤煨好以后再给中毒的病人吃,纠正心衰,抢救病人不是最好的解药吗?

吴荣祖认为,附子中毒以后,再以四逆汤煎好给病人吃,这就是吴佩衡老中医的经验,是中医临床疗效的重复,这个重复的内含义是有科学性的,是实践出真知啊!所以在附子大剂量运用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煎煮,一定要煎煮到位,那绝对是安全的。

 

2院内救治:

对于中毒比较严重的患者,一定要积极进行院内有效地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催吐、洗胃:对中毒时间不长的患者催吐、洗胃,有助于排出尚未吸收的毒物,洗胃用1/5000高锰酸钾液或清水、茶叶水,洗胃后胃内注入活性炭悬液;同时也可用质量分数为50%的硫酸镁50ml导泻。吴生元教授认为,此时用水一定要用温水(温开水,温盐水或温1/2000高锰酸钾水溶液均可),切忌用冷水洗胃,一则可能增加中毒现象,再则是大量冷水经食道入胃,因食道解剖位置紧贴左心后面而过,大量冷水通过,寒冷刺激可引起心脏反射性停搏,对已经受毒性作用的心脏不利。

2应用阿托品:根据中毒程度应用阿托品,因阿托品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同时又是循环、呼吸中枢兴奋剂,可改善全身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心动过缓者,阿托品应用后可提高心率,对于救治的成功举足轻重。

3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及电复律:对频繁多源性室性早搏给予阿托品的同时,还需应用利多卡因、心律平,并适当补充钾、镁以调节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稳定膜电位,延长心肌不应期,抑制异位起搏点的折返。对药物不能控制的室速、室扑、室颤应及早给予电复律治疗,对于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作用。

4对症支持治疗:静脉补液,以促进毒物排泄,并根据患者病情积极对症处理,包括吸氧、给予血管活性药物、能量合剂等;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5中药针剂:如双黄连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在综合救治的前提下,配合辨证选用上述针剂,不仅能积极有效对抗附子的中毒反应,与此同时还可大大提高救治的效率和缩短病程时间,不少的研究资料表明,比单纯的西药组疗效显著提高,而且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

6透析治疗:重度中毒的患者,如果有条件,可积极利用透析机进行血液过滤,可有效的清除体内有成分。其他的如结肠透析及血液吸附等方法,均是效清除体内物的方法,均可考虑积极利用最有效条件、最快的方法,以减轻病人的生命危险程度。

 

(四)中毒预防

除了我们积极发现附子中毒的早期情况之外,在应用附子之时,我们应该时时处处事事提高防范意识,在参照火神派医家们的经验同时,尤其是避免中毒的方法以,最好能做到以下几点:

1.防范要点

1规范用附子:必须用炮制附子,禁用生品。

2选好证情:严格辨证,掌握其适应症,即辨证有阳虚证情者。要做到五禁:面赤;舌红苔黄燥;谵狂心烦乱;尿短赤;脉数实。

3宽水久煎:大剂量附子,必须先煎1~3小时以上,再入他药同煎。研究表明,附子经长时间煎煮后,其有毒成分显著降低;且附子经加热处理后,毒性仅为原来的1/200

4讲究配伍:《伤寒论》中四逆汤,附子、甘草、干姜同煎的配伍方法,不仅历史证明可显著减轻毒性,而且近代的药理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三药同煎其生物或毒性变化大大减低。李可老中医经验,凡用附子超过30g时,不论原方有无,皆可用炙甘草60g,即可有效防止附子之毒性,经过40多年的临床观察,确实可靠。

5精研火神派医家经验:书要多读,理要精研,考虑周密,把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亲身体验,常总结,多临证,应用附子之时,胆大心细,心中有规矩,临证讲方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6充分认识附子:要安全有效地应用好附子,就必须最大限度地降低附子的毒性,合理地利用附子的偏性,反对猛浪从事,也不能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客观、辨证、公证地看问题。对附子的炮制、认证、配伍、剂量、煎煮,对中毒表现的认识和救治方法等,必须全面掌握,真正的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分清楚是附子中毒反应,还是郑钦安说的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之反应。在服用附子引起的诸多反应中,许多属于正常的药效反应,这是因为一个久病阳衰阴盛之人,服用大剂量热药之后,火热溶化冰凝,其反应肯定存在,如果不出现这些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之表现,则表明其附子治疗的目的没有达到。

2.防范策略

临床上我们如何在这错综复杂的症状中,弄清楚这个问题,判断出是非来,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细读火神派医家病案之时,就会发现他们慧眼独居、发现并有效地辨认出是药效、还是中毒反应。这一点我们应该仔细揣、临证体验,才能掌握住第一手材料。

潘青海先生认为服附子之后的三问,很有价值。三问即服药后睡眠、小便、动静三方面的变化;如三症亢进,则附子减量或停用。即病人服用附子后,睡眠安然、尿量增多、活动自如而无躁动不安,为正常反应。反之,则应考虑为附子的毒副作用,应引起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