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扶阳医学,循火神之路(上)

 游云杂谈 2021-12-02


傅文录   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

郑钦安卢铸之医学,称之为钦安卢氏医学、郑卢扶阳医学,简称为扶阳医学、中医扶阳学、扶阳中医学等。笔者学习中医扶阳医学已有十余年,特别是近三年涉及到卢铸之医学,即郑卢扶阳医学,感觉到其学习思路与方法迫切重要性,因为一个新的学科与学派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我们如何学习好这门扶阳医学,并尽快进入到快车道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试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从顶层思维方面,以尽快把这门易学难精的扶阳医学,成功的从理论上学习明白、临床上熟练掌握脉法药三位的一体治病过程,从而提高自己的临床诊疗水平。

一、名师与高徒

扶阳医学是目前受到众多人关注与学习的一个学术流派,特别是近十年来学习扶阳医学似乎形成子一股潮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唯一的解释,就是她能帮助我们走出辨证论治的困境,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这可能是目前众多仁人志士追随扶阳、学习扶阳医学之动力与原因吧!

其实,这只是目前现状的一种表面现象,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个动力之背后,则是一个名师与高徒的传承过程。俗话讲“名师出高徒”,而郑钦安始祖之所以成为扶阳医学学术流派的创始人,与其名师传教有密切的关系,虽然说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在这个师傅引路之始,是非常关键的。郑钦安的老师,刘沅、刘芷唐(17681855)先生,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四川双流云栖里人,儒释道无不精通,主张三教归一,乃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创立了槐轩学说,名震一时,是历史上少有被奉为教主的学问大家,后世誉其为“一代大儒”、“通天教主”、“川西夫子”,该学说知行合一弘扬圣贤之道,且以儒为本,用仁爱思想作为基础,推仁推爱,以达到成已成人之目的,并有《十三经恒解》鸿篇巨著留传于世。

郑钦安16岁时,求学于刘沅老夫子之门下,在这样大家风范的熏陶之下,以及在潜移默化郑钦安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如他在《医理真传》自序中说到:“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阴阳化生五行,其中消长盈虚,发为疾病,万变万化,岂易窥测?诊候之际,犹多似是而非之处,辨察不明,鲜有不误人者也。余蜀南临邛人也,迁居于成都省城,学医于止唐刘太老夫子,指示《黄帝内经》、《周易》太极、仲景立方立法之旨。余沉潜于斯二十馀载,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仲景立方垂法之美。……酌古准今,论深注浅,颇得仲景之微,亦且明透。其中分阴分阳之实据,用药活泼之机关,间有略而未详者。余不揣鄙陋,以管窥之见,谨将乾坤化育,人身性命立极,与夫气机盈缩,内因、外因,阳虚、阴虚病情实据,用方用法,活泼圆通之妙,详言数十条,以明仲景立法垂方之苦心,亦足以补修园先生之未逮”。

从郑钦安的自序中我们看到,其无不体现出中华文化精神与源渊,特别是刘沅引导他重新回归中医学的原典上,找到了《周易》、《内经》、《伤寒论》那个时代的本位,且刘芷唐老夫子从宋明理学错误地认识自然界的静态观,回到了自然界起始于动态观上,因为刘沅提出了“养吾浩然正气”,而这个浩然正气即是元气,且阳气即是元气,阴阳二气同寓元阳,而且他重视乾元一气,认为这一元正气乃是“理气合一”,是天地万物的根本,由此而演化出了万物的一切。而郑钦安完全秉呈了师傅的学术理念,始终重视乾元一气,认为人之生命都是以“坎离之极”立命之根本,这才有了后世郑钦安提出扶阳理念、阴阳辨证、阳主阴从等学术思想。

一个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扬,是需要在历史的长河时间中得到历练的,扶阳学派到了清代末期虽然已经形成了气候,但只是在川蜀一偶中局限性传播,而到了郑钦安的亲传弟子卢铸之这一代,才正式开始了火神派扶阳理念的大量传播与发扬。卢铸之(18761963),字禹臣,清末秀才,出身于中医世家,拜郑钦安为师,成为其入室弟子及唯一传承人,三年跟师,有闻必录,缔造并形成了钦安卢氏医学,即开创了郑卢扶阳医学学术思想体系,并积极推广传播扶阳学术思想。特别是1911年以后,他在成都开办了“扶阳医坛”,讲授《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及郑钦安医学三书,这个讲坛一至持续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卢铸1963年去世之后,由他的儿子卢永定(字云龙,1901~1986)继续开办这个讲坛。受益于这个讲坛的人物,大都成为了扶阳大家与名医,如云南的吴佩衡教授,人送雅号“吴附子”可见一斑,上海的祝味菊先生,雅号“祝附子”,以及“范火神”范中林先生、唐步祺、李可等,都成为了一代扶阳大家与宗师。

从扶阳学派立宗以来,造就了无数名医辈出、当代名家,先从正宗的一脉传承来看,刘芷唐→郑钦安→卢铸之→卢永定→卢崇汉,这才是真正地验证了“名师出高徒”的预言,不仅仅是如此,就连涉及到了学习郑钦安医学三书的人物,都还涌现出不少了的名医大家,这在中医历史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创造了中医名家辈出的历史传奇与神话,这个奇迹的出现,绝非是偶然的,一定与其学术思想传承密切相关,这肯定是不言而喩的。让我们翻开中医历史上的传承画卷,除扶阳学派之外,再也没有第二个学术流派名医辈出,我们如果追随这样的名医之路,当然能进入中医成材的快车大道!

二、道术乃合一

中医学是一门道术合一的自然人文哲学科学,她不仅仅强调“道法自然”(《老子》)理上之规律,同时也重视在术数用法上的灵活性,因为“道”与“术”须臾不可分离。而恰恰是扶阳医学完全地遵循着这样的规律,一路走来100多年的传承过程中,已经充分说明她的“道术合一”之正确性,以及她的学术思想与应用体系,完全融汇在这个“道术合一”的框架之内,因此她才会有今天全国扶阳论坛召开七届的盛世场面,以全国性火神派扶阳学习之热潮。

扶阳医学的“道”是什么?“术”又是什么呢?道是形而上的理,因为形而上者谓之“道”;“术”是形而下的用,因为形而下者谓之器,器是看的见、摸着的用。扶阳学派的“道”是站在中华文化文明哲学的顶端,即文化文明的源头始端来看待扶阳医学的哲理,既扶阳医学我们在中华文化之源头上,找到了我们的扶阳理念,因为不管是医学,还是社会科学文化,都源于我们祖先对自然界哲学认识开始,即哲学认识自然与人类的观点,她指引着扶阳医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未来。

那么,扶阳医学的自然哲学思想,是怎么样认识自然与人类自身关系的呢?这我们仍然要从刘沅刘芷唐老夫子,以及他的弟子、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这二位说起。因为扶阳理论的提出必须要在用上有所反证,最后才能自圆其说。郑钦安扶阳理念以及郑卢扶阳医学,对于这个认识是以“一”贯之,有理、有用,而且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这与刘沅、刘芷唐的槐轩学说,以及三教归一理念有密切的关系与影响。

历史上有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这与前人对于这与自然界的认识观有密切的相关性,而且中华文明文化的儒学思想对于中医学之后来的发展影响巨大,刘沅刘芷唐老夫子,通过对儒释道三家归一学术思想深入理解之后,重新指出宋明理学的认识错误之处,因为《宋明理学史》上认为自然界之起始于“静”,即太极未动之前是“静”的状态,刘沅刘芷唐老夫子在他的《正讹》一书中,“彻底否定了宋儒的主静说与所谓的太极图密切关联”,并提出了“太极本无图”之说,并认为太极就是无极,且太极就是“理气合一”、“天地以一元之气生万物”(《子问》),“人得天地正理正气而生,能完全此理于身”(《俗言》),并强调太极是动静一体的,而非静止的太极。认为三教归一之修练,只有在动静相结合的状态下参悟并修行,才能够达到“至善”,他重视乾元一气,把人体本元归结为阳,强调正气即是阳气,阴阳二气统于阳,即真元阳气乃是人体之根本,乃“天地以一元生化万物”之理。而郑钦安则一脉相承地继承这个学术思想体系,如他说:“先天也,先天一气,造成五官面骸;后天也,先天一气即寓于中。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先天立命,后天成形,形合乎命,命合乎形,神宰乎中,性命乃成”(《医法圆通·先后二天辨》)。且“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医理真传·气血两字一卦解》)。郑钦安把师傅的“道”与中医的“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扶阳学派道术合一的学术思想体系。

中医学扶阳之道,即是天道,亦是人道,术以载道,术能体现并反映出道。而天人合一之道,理气一元之道,知行合一之说,三教归一之理,性命双修,明心见性,存心炼性,修身养生,均是体现出中华文化文明道术合一之理念。而扶阳学派创始人郑钦安始祖,正是在师傅“道”的思想“乾元一气”、“真阳元气”乃一是天人之始的理念影响下,才开创性地提出了阳主阴从,在阳气为主导下的“阴平阳秘”(《内经》)状态,才是中医认识阴阳观的原始点,中华文明之源泉,中医药扶阳思想之顶点上。

从中我们可以得知,无道不能知术,无术而不能传道。扶阳医学由于站在“道术合一”、“知行合一”的立场上,站在中华文明哲学的起始点上,来看待天地人的关系,因而扶阳学派的学术思想才得以自创始以来,人材辈出,火神涌现,受人关注,形成了百年以来逐渐发展壮大的一个颇具特色并倍受争议的一个学术流派。

理法方药,是一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的凡人过程,而郑卢扶阳医学则是由万物到三,三到二,二归一,一则是道,是成圣仙之路,正如《素问·玉版论要》中指出:“揆度奇恒,道在于一”。因为扶阳医学掌握了道,我们可以在脉法药三位一体化思维下治疗并引导疾病走向痊愈,而当我们跟着疾病后面跑的时候,证明我们永远都没有入道。所以说,郑卢扶阳医学,她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火神派宗师与临床名家,因为她符合中国道家成仙,儒家成圣,释家成佛,即三归极为一,道术合一之体系。

http://fuwenlv.blog.sohu.com/322586973.htm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