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期胃癌内镜治疗指南ESD

 在水一芳zg 2016-11-05



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作为内镜下早期胃癌切除法,是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开发的,其缘由是1980年代开发的ERHSE(局注肾上腺素高渗盐水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这种方法是仅有针状刀将病变全周切开,用圈套器切除的方法,对大的病变还是很困难,而且用针状刀切开穿孔的危险很高,只在一部分医院进行。

ESD是ERHSE法的进一步发展,开发了可以安全切开的的器械,而且在手技上,不仅能全周切开,通过对黏膜下层的剥离,对各种病变都可以一次性切除。因为有黏膜切开以及黏膜下层剥离的意思,命名为黏膜下层剥离术,译为submucosal dissection。

由于ESD的出现对大的病变或有溃疡瘢痕的病变也可以一次性切除,可以说适应扩大病变的施行增加了,不仅对标准适应的病变,对以前需要外科切除的病变,如果内镜切除可以治愈的话,对患者来说QOL以及医疗费用方面有非常大的好处,现在急速普及开来。

另一方面,适应证及技术的掌握,治愈切除的标准,ESD后的临床对应,并发症的增加等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

为了让ESD成为胃癌的标准治疗,以下3点非常重要,即①(术前的)适应标准。②(术后的)根治度的评价标准。③(与根治度相应的)ESD后的指针。这3点常常被混同,有必要清楚区别,评价判断。





内容选自《消化内镜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