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生活入手,激活课堂

 thchen0103 2016-11-05

从生活入手,激活课堂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品社课教无定法,教师可以根据班内孩子的实际情况去设计教学,从生活入手,让孩子们到生活中去寻找素材,到生活中去探索发现,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的美好。从生活入手,不仅可以激活课堂,还能激发起孩子们探究新知的欲望。然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品德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去激活课堂,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这样的课孩子们才会喜欢上,才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挖掘已有生活经验,激活课堂

著名儿童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得源于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做。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知识经验相对较少,但是如果在教学时,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去挖掘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唤醒他们在内心中保存的一些生活经验,这时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发言一定会特别积极。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的过程中,唤醒记忆,打开记忆的大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这一主题时,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入手,考一考最简单的交通规则,最基本的交通知识四年级的小孩子一定会懂得一点,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被激活了。然后教师再适当加大点难度,让学生们通过知识探究,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等活动去获得新知。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看似简单,但是能激活孩子们的思维火花,让孩子们仅凭已有的经验便可轻松的进入文本知识中去。所以,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去挖掘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激活课堂教学。

二、联系生活经验,激活课堂。

品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只有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联系儿童生活的实际,才能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从田野到车间”时,教师在设计备课时,可以按照“激趣导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实践操作—评价反馈—拓展延伸”的思路开展教学。因为这一单元与农业知识有关,尤其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一些知识孩子们在生活中就已经获得,或是已经亲自尝试过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的通过活动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农民的辛苦,懂得要珍惜节约粮食;懂得农业也离不开科技知识,科技知识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这样的教学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课堂教学由浅入深,可以激活课堂。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活课堂

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提高认识,调动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这一活动主题时,学生可能对过去旧中国曾因落后被帝国主义所欺凌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刻,仅是从电视中看到过。所以我在教学这几课时,主要运用了教室里的多媒体,通过看视频,看图片,讲故事,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旧中国的历史。尤其是我结合我们当地的大青山胜利突围战役,出示了大量的图片,放上悲伤的音乐旋律,再加上我的解说,因为我们这里很多孩子经常去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参观,所以在此情此境下,很多孩子都落泪了,他们在听,在看的过程中已经深深地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已经在心中下定决心,要去用自己的能力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创设情境,可以激活课堂,课堂教学才有魅力,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四、亲身体验生活,激活课堂。

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养成的最佳途径。在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就有一句话非常醒目:“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只有亲自去实践,去做,去经历这件事,才能对人产生深刻地印象。可见我们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这样也能加深巩固记忆,激活课堂。比如在教学三年级第四单元“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这一活动主题时,我们可以组织好学生亲身去体验一下劳动者劳动的场景,可以让学生去体验一下环卫工人是怎样工作的?交警是怎样指挥交通的?厨师是怎样从早到晚忙着做饭菜的?小商贩是怎样从早忙到晚的?这些劳动者虽然看似工作比较简单,但要是真做起来,需要毅力。也许一时的体验,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仅觉得好玩,而且在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就能感受到这些劳动者的辛苦。从而懂得了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要用行动去感谢他们。从而达到了教学效果,我想只有孩子们亲身体验了,他们的头脑中才会记忆犹新,才会发自肺腑的去尊重劳动者。所以亲身体验生活,也是激活课堂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小学品德课程也提出:教育活动内容来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只有让孩子们走近生活,走进生活,才能从好奇中走出来,对所学的知识去关注,留意,去获得知识。让儿童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回归生活,激发学习动机,激活课堂氛围,才能在有效的课堂中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从而受益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