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态度:“低效”比“装忙”更可怕

 帅汤007 2016-11-05

装忙和低效有一样的表现,就是一件工作要做好久。

有人明明完成它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却把“战线”拉的很长,通宵达旦的去加班——这种人是“装忙”

有人真的是要比平常消耗的时间更多,其原因因人而异,因为智商或是能力……他一直在努力,却依旧通宵达旦的加班——这种人是“低效”

图片来自网络

1.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学校调来了一位副校长。从这位校长来到学校的第一天开始,学校便出现了第一间很晚依旧亮着灯的办公室,之所以这样描述,是因为他本人有时候并不在屋里。凭借着我当时不多的阅历,脑子里冒出了一个词:装忙。后来我们也会发现这位副校长会把很多活巧妙的分配给各个老师,唯一会认真完成的任务,是校长委派的重要文案。作为语文老师出身的他,自然会很精彩的完成这一切,但比起我印象中的那些“勤政”的领导来说,他的工作量真的让人气愤。当时我产生了一个判断:装忙可耻!

我始终认为这种可耻的行径迟早有一天会被领导看透,但直到我五年后的离开,他依旧很风光的担任着副校长的工作。行事风格并未改变,反而还多了几个效仿的“粉丝”。

2.后来我来到一家刚创业的小公司,小公司嘛,起步阶段能招到人就不错。因此,在公司业务开始起步时,招到了一个小姑娘。说是小姑娘,其实也有25岁了,只是……的确像个孩子。她起初的工作只是每天发一些公众号的文章,这是我原来工作中摘出的一部分:简单说就是从网络上找几篇心理教育的文章,复制粘贴到公众号,做一下排版发出去……顺一点的话,估计也就是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工作量吧(因为其实排版也没那么高要求)。她却每天中午时才会完成,而且绝不超过两篇……有一次我提到最好是三到五篇她却气的快哭了……委屈的跟我说了好久她找文章的过程有多不容易……

后来时间长了,我也发现她并不是故意拖沓,是真的高效不起来。我也会不时跟她聊聊时间管理、工作自主的问题。每次说到这个问题,她也表示特别同意,感慨的同时又强调了她自己的时间特别不够用……一次,我一早把编好的50节教案想让她编到一个文件里,建一个目录,打印出来,第二天我上班,看到她睡在公司沙发,说昨天弄到凌晨,索性就在公司睡一会儿了。我可怜她的同时,却也不知哪来的愤怒……

这种低效,我始终不忍心说她什么,但随着公司又招了别的人,新人也会跟我反映:这些“杂活”我做的快的结果就是老板又会把这些任务给我,但是xx(那个人),现在杂活越来越少,反倒感觉轻松了呢……

来自网络 

#“装忙”和“低效”你会更反感哪个?

刚参加工作时候的我,包括现在我心里那个“理想国度的我”,都会认同“装忙”是可耻的,同时也会对“低效”送上一些同情,甚至真的会有一些行动来帮助他们摆脱“低效”。

但现在我的态度,从职业和公司的角度看,“低效”比“装忙”要可怕的多!

装忙的人在有意的向领导或者周围的人展示自己的勤劳,这虽然在道德上并没有占据高点,但精明的装忙者通常能清楚关键的事件是什么,然后用“勤劳”的状态去完成那件关键的事情。这样,他们一方面可以完成关键的工作,以回应职位要求以及领导的期待,同时也不可否认的营造了一种“认真”的氛围。与此对比的,如果公司里都是高效工作,干完活就回家的状态,这种“高效”的氛围,也会不可避免的滋生出敷衍和应付风气。权衡利弊,只要你别太过分,领导和职场都会选择“装忙”的人。

低效的人通常都会在道义上获得同情,如果没有到难以接受的程度(因公司而异),领导和身边的人通常也会避免看到你加班和辛苦的委屈,因此低效的人往往被安排的工作量也会有所减少。这就造成我之前说的那个故事中的结果:高效的人反而会觉得不公平,之后呢?高效的人也开始装忙,低效的人依旧低效……低效另一个可怕的地方在于:装忙的人也是可以完成更多工作的,但低效的人真的不能!……当公司真的有很多事要做时,低效的人更能结结实实的拖垮一个公司整体的运转效率。

职场人不是学校的学生,学校看到你的认真了,很多错误都会原谅你。职场只需求你的结果,你所能完成的,只要满足职位的要求就是一位好员工,但如果不能,再认真也是枉然……夸张点说,那句“没有功劳,还没有苦劳么”,在职场里就是扯淡。

图片来自网络

#“装忙”和“低效”都在追求一件事——勤劳

逻辑思维前不久刚转载了一篇文章,标题为《勤政是不是一个领导的优秀品质》,文章的观点是:越勤政的领导,其实越是专制,而专制肯定不是一个领导的好品质。由此,我们不妨也思考一下:勤劳是员工的好品质么?

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要区分两个词:勤劳和认真。

认真的态度是公司都希望的,认真的表现之一一定是勤奋,但勤劳的表现不一定代表着认真。不论是“装忙”还是“低效”,他们都在追求勤劳,他们的目的也是为了表现出认真的态度。认真的态度,对于职场而言无非是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获得领导的赏识,获得同事的认可和钦佩;另一个目的,认真的态度可以规避错误或意外带来的责罚。

前者好理解,后者举个栗子:

学校第一年高考成绩取得了突破,大家心里都明白是因为生源好,但肯定也有下半学期补课的功劳;于是第二年的高三年级组长,决定第一学期后半开始进行补课,成绩还说的过去;第三年开学就补课了……提前补课的结果是后期学生的倦怠,老师们深感学生学不下去,但也没有一个年级决定延后开始补课的决定……

为啥?如果减少补课的时间,成绩一旦下滑,那就是你不努力的结果,谁还会在乎是生源还是老师教学方法的问题?(企业其实也常如此,只是事业单位规避责任的现象更明显罢了)

装忙和低效的人都在追求这两个目的,但无疑装忙的人似乎第一个目的的成分更多一些,低效的人几乎陷入了追求第二个原因的恶性循环(如果认真上在不表现的多一些,效率的不足会带来更多的责罚),在这样的循环中,便会出现最可怕的一种人:始终低效,当他认识到这点后,开始装忙,以'表现更加认真'的状态对待工作。一个低效的人最终的归宿是装忙……道义和能力的全面的丧失。

#不是我为装忙说话,谁敢说自己没“装忙”过?

“装忙”是我们从小习得的一项尴尬的技能,如果1小时的作业,我们写完了,多少家长会让你痛快的去玩?真痛快的玩了,期末没考好,那你1小时的高效只会换来爹妈对于你“只想着玩”的评价。久而久之,多少人敢于始终不“装忙”?(这样看来,有些人很可能小时候装忙的习惯成了自然,长大了就变成了“低效”……)

《罗生门》(找个没水印的真难)

我的一个朋友去到一个新的单位,不久后,她跟我抱怨说明明很简单的一个档案检查的工作,三四个人两三天就能弄完的事,他们从副校到主任到科员开会就不止一次,然后反复审核,领导们还经常深夜加班……至于的么?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后来她发现全学校的人都特别热衷在群里或者朋友圈变相告诉别人自己加班了。

朋友对他们的行为鄙视到不行,我调侃的跟她说你也发啊?得到的结果是:我才不!

又一次,因为限号的原因,她早早的到了单位。我玩笑的建议道:“如果是我,我肯定会发一个朋友圈调侃一下:你见过6点的xx中学么?”我陈述了事实,并没有故意装忙(符合我的道德底线),但我也一定要装一下我的认真。因为他们单位一定是这种氛围,要融入就肯定要按照他们的“规则”生活。

不论是否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成,再找点事做。每天绝对高效的8小时谁也吃不消,因此一件工作高效完成后,稍微放一放,检查一下或者不那么耗费脑力的再想想……这通常是我的选择。

工作做完,直接打开公司的电脑玩会儿游戏,老板来了理直气壮的告诉他,我已经把活都做完了,而且还超过了你的预期……这得是多牛的员工才有资格做的事,至少我不敢。原因之前提过,你的表现虽然无可挑剔,但是所传达的影响却不是老板所希望看到的。因此,稍微的装一装忙,是职场的一条谁也不提的“潜规则”。你可以蔑视,但不能免俗。

我鄙视装忙的人和装忙的工作氛围,多少年过去依旧如此。但我在我的道德标准下,也会装一装忙,毕竟我还在这个时代里。

“最明智的生活方式是既蔑视一个时代的风尚,在生活中又丝毫不违背它。”——《罗生门》芥川龙之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