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尽事物之理 反观自己本心

 eweeker 2016-11-06

紫阳补《大学·格致》之章,恐人误入虚无,而必使之即物穷理 ,所以维正教也;阳明取孟子良知之说,恐人徒事记诵,而必使之反己省心 ,所以救末流也。

穷尽事物之理 反观自己本心【译文】朱子注《大学·格致》一章的时候,特别补充说明,只怕学习的人误解而入虚无之道,所以要人尽量多去探究事物的道理,目的在于维护孔门的正教。王阳明先生取了孟子的良知良能之说,只怕学子徒然只会背诵,所以教导他们一定要反观自己的本心,这是为了挽回那些只会死读书的人。

穷尽事物之理 反观自己本心【评点】任何一门学说和理论,都有它的系统性和精华之处,不能只看表面上或者很抽象的东西,而忽视了真正的内涵和实用价值。学习研究这些学说和理论要善于抓住本质,探究真谛,汲取它的精华,将其服务和应用于现实生活,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它的价值。古人非常注重这方面,像南宋大理学家朱熹补注《大学·格致》的文章时,担心学习它的人会误解其中的意思而陷入虚无当中,因此他要求学习者一定要探究事物的真理,目的就是要维护正统的名教教义。

而明代哲学家和教育家王守仁则汲取了孟子的良知之说,主张以心为本体,提倡“良知良能”“格物致知,自求于心”的知行合一的思想,不过他仍然担心学习者只是死记硬背教义,不能抓住它的本质,所以要学习者善于反省自己的本心。在学习和研究一门学说或理论时,一定要善于抓住它的本质并汲取它的精华,而不是只学其皮毛,或误入迷途,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本质,获得真谛,让这些学说和理论发挥出积极的作用,造福于社会。穷尽事物之理 反观自己本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