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叔本华看了《红楼梦》

 lj0279 2016-11-06

如果叔本华看了《红楼梦》

叔本华句子2016-11-04阅读原文

昨晚睡前随手翻了翻《红楼梦》,书中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冷清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喜之时,他反以为悲。

林黛玉的这种想法是不是让人感觉似曾相识?对,我立马就想到了叔本华。他在书中引用过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这句话现在一直被我当成座右铭。

关于上述的观点,叔本华从哲学的角度在他的著作中做过详细的阐述。他说,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

进一步,叔本华指出,每一快感的产生其实就是意欲所受到的抑制得到了消除,意欲获得了解放。也就是说,每种快感的产生都只是一种需求的缓解。

由此,叔本华得出了他的结论:衡量一个人的一生是否幸福并不是以这个人曾经有过的欢乐和享受为尺度,而只能视乎这个人的一生缺少悲哀和痛苦的程度,因为这些才是肯定的东西。

他说,这个世界只是地狱——在这里,人类既是被折磨者,同时又是折磨人的魔鬼。

在《红楼梦》的开篇,那块无材补天的石头请求那一僧一道携带他到红尘中历练一番,也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

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间则又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二仙师的话简直就跟叔本华的话是同一个口吻!他说,生活总的来说就是幻灭,不,应该是骗局才对;或者更清楚地说:生活有某种扑朔迷离的特质。我想要是叔本华读了《红楼梦》,一定会称赞此书为智慧之书,并且像他经常引用歌德的话那样引用书中的话。

小时候囫囵吞枣地读过一遍《红楼梦》,当时只觉得特别悲,看完之后合上书,好几天沉浸在一种莫名悲伤的气氛中出不来。后来又买了本80回版本的放在身边,一直没有怎么看,怕自己看了会变得意志消沉。此刻了解了叔本华的哲学之后,才醒悟,原来书中竟含有如此高深的智慧。这又应了那句话:深刻的哲学必然渗透着常人所认为的悲观意味。我们之所以觉得悲,大概就是因为我们的思想还不具备那样的高度。看来我要再好好地去读读《红楼梦》了。

以前加过一个哲学群,听见里边有人说,中国古代没有哲学,还说中国古代的文化都是反人性的什么的。此刻我想起来了这件事,我想他一定是没有好好地读过中国古代的书籍,中国的古文讲究简洁凝练,一个字一个词都可能有很深的含义,更多地需要读者去细细品味,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高度就领会不了书中的深意。虽然不像西方的哲学那么讲究逻辑性,但是他们达到的高度,中国的古人也曾经到达过,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