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约不到炮,是你太害羞

 昵称31728201 2016-11-06

约不到炮是你太害羞

撰文:马用成/主编:小日

 

(一)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扰?


  • 痛恨在很多人面前发言,害怕一切需要发言表现自己的活动;

  • 和不熟的人待在一起需要不停刷手机,否则会觉得超级尴尬;

  • 大老远看见认识的人,不会主动上前打招呼,而是绕道走开;

  • 发微信能解决的事情就绝不打电话,可以打字就绝不发语音;

  • 害怕聚餐,无法与大家融入到一块去,在一旁跟个傻子似的;



困扰的人生


别人在聚会的时候频繁切换话题左右逢源,一副好像什么都知道的样子,而你明明比他们了解得更深入,却不知如何启齿,只能保持沉默,形单影只的窝坐在角落里。

在这个炮火连天的年代,“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你做任何事都只能一个人,偏偏看到别的男性身旁总是花团锦簇,彩蝶翩翩不间断,单身狗的你,除了眼巴巴地各种羡慕嫉妒恨之外,也只是不停“汪汪汪”地发出一些感慨:“这个世道太乱了”“好姑娘都被狗X了”“现在的姑娘都他妈瞎了眼么”……

是啊,为什么别人的炮火接二连三,而偏偏就你约不到呢?因为你太害羞了。

 


你太害羞了


(二)

害羞是一种人格特质。

害羞是一种害怕心理。

害羞表现为在社交场合感到不自在、紧张、避免与他人接触以及情感上的社会性抑制。

害羞的人不敢与他人对视,当别人对他讲话时,他总是在退缩,自己讲话的声音很小,显得不愿与与他人交谈,总是担心自己的缺点会暴露在阳光下,会让别人看不起自己。


因而不敢表达自己。

越是表达自己就感到越害怕。



越是表达自己就感到越害怕


大学生小雪,就是这样一个性格比较内向、害羞,处事谨小慎微,自尊心强的女生。

生活中的小雪,总以为别人时刻都在注意自己、评价自己,因而她总担心自己会出什么差错,而让人瞧不起。

小雪喜欢上了一个同级的男生,她不但不敢表露,而且还怕别人知道这个秘密。有一次,有同学开玩笑说:“我知道你爱上他了,你就别在心里藏着掖着了!”小雪一听就心里发慌,担心别人会对自己评头论足。

此后,于是她见人就躲闪,一有人与她聊天她就面红耳赤、心慌意乱、语无伦次,以至于最后见人就害怕。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有一次,一个好朋友叫我出去吃饭,没想到他同时还叫了几个别的朋友,都是我不认识的。

席间,别人谈天说地有说有笑,我因为性格的原因,并没有过多的参与其中。别人和我寒暄,我也只是机械地应对,显得有些僵硬。

中途出去接了个电话,回来的时候,我听到了其中有个人对我朋友说:你的这个朋友是不是不喜欢我们啊?大家聊得这么开心,他却总是一言不发,跟他单独说话,他却一副不耐烦的表情……

显然,我的害羞被误解成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

 


害羞被误解成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


(三)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社交,是人们寻求认可的本能延伸。

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同他人交流,但在实际生活中,与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却往往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害怕。

这点,说好听点儿叫害羞,说的不好听了,


就是典型的社交恐惧症。


关于社交恐惧症,维基百科是这样解释的:

社交恐惧症,又名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


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在心理学上被诊断为社交焦虑失协症,是焦虑症的一种。此症最早被发现于1985年,当时被认为是忽略性焦虑失协症,经过14年才渐渐被重视。


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林恩·亨德森,在《害羞与社交焦虑症》一书中对社交恐惧的定义相比之下则要精炼很多,她说:


由于害怕外界的消极评价而对社交产生不舒服的、恐惧的情绪,以及在社交情境中表现出退缩、回避行为。


《害羞与社交焦虑症》


而对于社交恐惧症的患者,林恩·亨德森的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菲利普·津巴多教授,曾进行过这样的描述:


社交技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个体,就像刚踏上异乡土地的旅人。他们不懂当地的语言,无法融入当地的生活。”


社交恐惧症通常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的体会过社交恐惧。譬如说,对于参加聚会或其他会暴露在公共场合的事情,一般人都会感到轻微紧张,但这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出席,所以这种短暂的恐惧就没有达到被称为是“疾病”的程度。而真正的社交恐惧症则会导致无法承受的恐惧,严重的案例里,病患甚至会长时间的把自己关在家里。


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是一本在美国与其他国家中最常使用来诊断精神疾病的指导手册。在该手册最新的第五版(DSM-52013)中,对社交恐惧症的诊断,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


  1. 个体由于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而产生显著的害怕和焦虑。

  2. 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症状会导致负性的评价。

  3. 社交情况几乎总是能够促发害怕或焦虑。

  4. 主动回避社交情况,或是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

  5. 这种害怕或焦虑与社交情况、社会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威胁不相称,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会功能的损害。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四)

据美国的心理学家研究称,

社交恐惧已经是仅次于忧郁症和酗酒的第三大心理疾病。

罹患社交恐惧症的人越来越多了,这可能与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有关。

早在2000年的时候,上海召开了有关社交恐惧症的研讨会。

研讨会的主讲人、美国著名精神病学教授戴维西汉先生说,社交恐惧症的发病是因为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



脑内多巴胺(da)和5-羟色胺( 5 -ht)


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特别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它也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


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

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


社交恐惧症患者在面对或进行其所恐惧的社交活动时,除了感到焦虑外,多数会伴随着如脸红、发抖、异常冒汗、心跳加速、心悸、轻微头痛、晕眩、胸闷、呼吸急促等生理症状。不仅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甚至还会影响患者的体质,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疾病,譬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大多数的社交恐惧症患者都会表现的很内向,不愿意与他人交流。

所以,对于医生们而言,要治疗这些病人的困难不在于患病的人越来越多,而在于患了社交恐惧症的人常常都会因为害怕或是不愿意接触陌生人,或是怕被贴上“有精神病”的标签而不愿意就医。



不愿意与他人交流


(五)

VR技术会给医疗行业带来巨大改变。

这一点,在之前的VR筑梦人:为治疗癌症,他们住到细胞里》(←点击阅读)一文中,我们已经探讨过了。

今年7月下旬,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在于上海举行的全国第二届精神专科医院院长论坛上发布了一项新课题,称:VR技术将应用于社交恐惧症的康复干预治疗

这是国内首次将VR技术引入治疗领域。

由徐一峰院长领衔的这项新课题首先将目标锁定在了患病人群并不小的社交恐惧症身上。徐一峰院长说:


VR技术在精神科治疗领域的应用可能性是无限的,因为很多精神科患者大脑中的病态思维很难真实再现,VR有望解决这个问题,并对患者加以训练。”


以前,社交恐惧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在心理治疗方面,典型的行为治疗比如系统脱敏疗法,又称暴露疗法,就是通过专业医师的引导,让患者想象某一社交场景,逐渐克服恐惧。

VR技术和传统的心理治疗结合到一起,对于社交恐惧症的治疗成效无疑会有显著提升。

这是因为:


  1. 虚拟现实通过重现环境,可以增强临场感和沉浸感,在同一个地点,甚至可以模拟体现多种不同的社交场景;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 

  2. 较之真实社交,虚拟现实社交可以让社交恐惧症患者更有安全感,至少虚拟现实中的人物不会为他们贴上“有精神病”的标签;

  3. 通过应用VR技术,可以打造一个专属平台,供一群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交流,共同进行治疗。

 


VR社交


综上所述,想要通过VR技术达到治疗社交恐惧症等心理疾病的目的,将不再是奢谈。

一旦告别了社交恐惧症,能够尽情地向心爱的姑娘表露自己的心意,不再羞答答地跟个大老娘们似的,你还用得着害怕没的约么?


社交恐惧症温馨短片《我害怕》:迈出心理“舒适”区




本文特别鸣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今天内容到此为止,我是小日先生:)



“你他妈快点!我赶时间!”——《真爱至上》


VRLAND:中国首个VR娱乐自媒体



允许我,用未来的语境和你说话

“VR,就是这世界所有的一切”


“唯有宇宙和人类的愚蠢是永恒的”


#我身在 当时你 幻想的 未来里#


商务合作、创投活动、行业报道、新人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