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益凸显,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掌握好科普知识,有效保护环境,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健康。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保护环境健康你我他》栏目,请疾病预防控制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就生活环境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方方面面的解读,并指导大家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近一个月来,我国部分地区雾霾现象频发,雾霾污染的健康危害又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那么,雾霾到底有哪些健康危害?雾霾天应该做好哪些防护呢?
雾霾天气多出现在城市
雾霾,顾名思义就是雾和霾的组合。雾霾是人类活动与特定气候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雾霾的发生多见于城市。其中雾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从而降低能见度。
霾也称阴霾、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PM2.5颗粒物是构成霾的主要成分,它对人体的伤害最大,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解决空气中PM2.5问题是治理空气雾霾污染的关键。
PM2.5影响健康到底有几宗罪
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粒径小,可以负载很多重金属离子(如铅、镉、砷等)、化学物质(如硫酸盐、甲醛等)以及细菌病毒等有毒有害物质。
PM2.5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细支气管、肺泡,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损害呼吸系统,破坏免疫系统,引发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疾病,并对人们日常出行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空气PM2.5粒径小,易在肺泡区沉着。进入呼吸道的大气颗粒物会破坏呼吸道的防御机能,使肺功能受到损害,引起咳嗽、咯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诱发或加重炎症,还会引起儿童和成人哮喘的发生和症状的加重。
PM2.5会刺激肺内迷走神经,造成自主神经系统紊乱而波及心脏,引发心脏毒害,如心率变异性改变、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等。
PM2.5能够引起血液系统毒性,它可以造成凝血功能异常,使体内血黏稠度增高,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发生血管意外的一个潜在隐患。
PM2.5上面附着很多重金属及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可损害遗传物质和干扰细胞正常分裂,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引起癌症和畸形的发生。它易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低出生体重,毒物还可以通过胎盘,直接毒害胎儿,特别是在妊娠早期。
科研资料显示,PM2.5对人的健康危害复杂且多样,甚至有些危害效应到现在还没有被人类完全认识。
雾霾天自我保护八要点
如何在雾霾天保障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戴口罩。可有效地阻隔雾霾中的污染物直接接触到口鼻,是直接且有效的预防方式。口罩最好到医疗用品商店购买。
2.戴帽子。头发会吸附污染物,出门前戴帽子,就能减少污染带来的危害。
3.穿长衣。不要为了漂亮而穿着暴露,因为穿着暴露就会增大和有害空气接触的面积,冬季穿长长的大衣,既保暖又健康。
4.减少出门。可直接隔断与雾霾的接触,尤其是老人与儿童,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5.户外活动记住“短平快”。在雾霾天气减少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应遵循短暂停留,平和呼吸,小步快走的原则。
6.搞好个人卫生。在雾霾天上班或外出做其他事情,回家后要及时搞好个人卫生。
7.进屋就洗脸洗手。“全副武装”在室外逗留后,皮肤接触有害颗粒物最多的地方就是脸和手,所以,进门就要洗脸、洗手。
8.注意饮食、调节情绪。多吃富含氨基酸的食物以维持抗体正常的生理、生化、免疫机能,以及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由于雾天日照少、光线弱、气压低,有些人在雾天会出现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等现象,应该注意调节。 (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王先良 叶丹)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份最新报告指出,全球三亿儿童,即大约每七名中便有一名儿童生活在户外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空气污染水平高出了国际标准的六倍或者以上。 题为《为儿童净化空气》的报告借助卫星图像技术首次呈现了正在遭受户外空气污染儿童人口的数量及他们在全球的分布,他们所在地区的空气污染水平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标准。 这项研究的结果将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会议召开前一周发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在会议上呼吁世界领导人采取紧急措施减少各国的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是造成每年全球约60万名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并且每天对数亿儿童及他们的未来造成威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安东尼·雷克(Anthony Lake)说。“污染物不仅对儿童正在发育的肺部造成损害,还可能侵入血脑障壁,永久性损伤儿童正在发育的脑部,从而影响他们的未来。空气污染给社会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忽视的。”
研究同时探究了室内污染的严重影响,室内污染通常由燃烧用于做饭和取暖的煤炭和木柴等燃料而引起,主要受其影响的是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儿童。 户外和室内空气污染与肺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有着直接联系,这些疾病是造成近十分之一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罪魁祸首,空气污染也因此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之一。 儿童的肺部、脑部以及免疫系统仍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呼吸道更容易被渗透,因此他们比成人更容易受到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的影响。此外,幼儿呼吸也比成人要快,与他们自身的体重相比,幼儿吸入的空气更多。最弱势的儿童在空气污染所导致的疾病面前处境最为不利,因为他们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本已不佳,又无法享有完善的医疗服务。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与会的世界各国领导人在其本国内采取以下四项措施来保护儿童免受空气污染的影响。 · 减少污染:为了增强儿童的安全和健康状况,所有国家应努力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空气质量标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政府应采取如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投资于增加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等措施。 · 改善儿童卫生保健服务:投资于全面的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包括免疫接种活动、提高认知、改善社区管理、使更多的肺炎(五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杀手之一)患者就诊,从而改善儿童对空气污染的抵抗能力,提高儿童患病后以及受到影响后的康复能力。 · 尽量避免儿童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工厂等污染源不应靠近学校和游乐场所。改善垃圾管理可减少社区内的垃圾焚烧量。更清洁的厨灶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从整体上减轻空气污染有助于降低儿童暴露在空气污染中的风险。 · 监测空气污染:改善监测力度已被证实有助于降低儿童、青年人、家庭和社区在污染空气中的暴露度,使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污染的成因,并倡导行为的改变以使空气更安全。 “保护空气质量就是保护儿童。二者与我们的未来休戚相关。”雷克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降低空气污染水平,并致力于保护儿童免受空气污染的影响。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孟加拉国和津巴布韦等国倡导研发、推广和使用更为清洁的厨灶,并且通过在一些国家开展项目以减少户外空气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支持开展改善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以及为儿童接种疫苗来防止肺炎等病症的项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中国政府在应对空气污染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表示赞赏,这些措施包括了制定空气重污染应急分级预警、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重点整治最易造成污染的产业。中国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大气环境治理设定了目标,就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承诺,并批准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这些举措都将使中国变得更加环保、健康。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正与政府合作伙伴共同研究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并支持政府在《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下起草《儿童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参与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促进他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并培养儿童成为解决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未来领袖。 “我们需要采取更多的行动来保护儿童免受空气污染的影响,这不仅需要政府采取行动,还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减少户外空气污染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目标,而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是可以通过采取立即的行动来实现的。这些行动包括使用清洁能源、确保良好的通风、建造节能的住宅和学校、在所有室内场所禁烟。家长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改善儿童对空气污染的抵抗能力,以降低患上因空气污染所引致的疾病的风险。具体措施包括减少孩子暴露在烟草环境中、避免营养不良、对六个月以下的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扩大肺炎疫苗的接种覆盖、提供适当的治疗以减少肺炎的发病率也是挽救幼儿生命的关键措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花楠(Rana Flowers)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