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岁画家朱屺瞻作品欣赏

 老刘tdrhg 2016-11-06

百岁画家朱屺瞻作品欣赏

朱屺瞻

朱屺瞻先生(1892-1996)清光绪十八年五月初二生于江苏太仓浏河新镇,名增钧,号起哉、二瞻老民。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养菖蒲室、修竹吾庐。系我国著名的寿星画家,画坛的一代宗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西泠印社顾问等职。出版有《朱屺瞻画集》、《癖斯居画谈》、《朱屺瞻画选》等。

百岁画家朱屺瞻作品欣赏

朱屺瞻精通中西艺术,其画贯通古今,融合中西。擅画山水和花卉蔬果,作品清新质朴,雄健磅礴,意境高远,在画坛上独树一帜,深受行家赞誉,被视为无上精品。从50年代以来,他先后在上海、南京、北京、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过十多次个人画展。1962年参加法国春季沙龙画展。1983年为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画巨幅《葡萄》,1986年应邀赴美讲学,并在百岁纪念日,在上海举办了“百岁书画展”。

百岁画家朱屺瞻作品欣赏

与徐悲鸿同创默社画会

1917年的夏天,26岁的朱屺瞻赴日本东京川端美术学校学画,师从藤岛武二,这也令他首次接触到了梵高、塞尚、马蒂斯等后期印象派的作品,这段经历在很大程度上为他后来的探索提供了大量理论基础。1931年,朱屺瞻受聘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授与校董,此后数年中他又先后参加了白社画会,并与徐悲鸿、汪亚尘共同发起组织默社画会,为近代中国美术教育投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热情,而其主持的艺苑绘画研究所也受到了当时教育界人士的一致称赞。

百岁画家朱屺瞻作品欣赏

“富二代”画家

1892年朱屺瞻出生在浏河,一个世代经营酱园生意的家庭,幼年丧母的他体弱多病,因此父亲送他到私塾读书习字,正是在童塾师的影响下,朱屺瞻第一次感受到了绘画艺术的魅力,走上了一生的艺术之路。朱老的夫人陈瑞君女士笑言:“他们家是资本家,有很多家产的,也就是现在的'富二代',所以其实他不应该去画画的,应该去继承家产的。但是他不愿意,就只喜欢画画。”

百岁画家朱屺瞻作品欣赏

《四君子图》

17岁时,朱屺瞻来到上海实业学校求学,并得到时任校监的表叔、著名国学家唐文治的教诲,唐非常欣赏这位年轻学子的绘画技艺,但也看出了他心中如旋风过竹林般的杂乱无序,唐大师告诫朱屺瞻:“习字作画,点画皆须着力,切忌浮滑。”而这番鼓励也让朱屺瞻花了一生的时间去慢慢体会、揣摩。美术评论家丁羲元说:“我看朱屺老画画,甚至于到了100岁,拿笔都是很稳的,大写意画的悬腕,这些都是从小练出来的功夫。”

朱屺瞻与齐白石

朱屺瞻交游很广,尤密切敬仰的,当推齐白石。他初不识白石为何许人,于展览会中见白石所作山水一帧,以为笔墨奇崛有大家气,遂在脑中留一印象。既而晤徐悲鸿,见其所用印,颇多出于白石手刻,逋峭雄逸,叹为观止。悲鸿愿作介求刻,他恐白石因此不收润金,乃按润例托荣宝斋代求,与白石打交道,由此而始,时白石年六十七年,屺瞻年三十八岁,可谓忘年之交。戌寅春,白石作墨梅图寄赠,题识云:“屺瞻先生既索予作梅花草堂图,并题诗句,又索刻石,先后约四十印,今索画此墨梅小幅,公可谓嗜痂有癖矣。当此时代,如公之风雅,难于再得,因序前事以记知己之恩,神交之笃。”这年白石又为刻印:“屺瞻欢喜”、“太仓人”、“心游大荒”。每刻印成,白石必自装木匣,亲书地址及姓名,郑重报寄。

一次,白石以“形似是末节”、“六十白石印轩”印见寄,屺瞻因作《六十白石印轩图卷》,跋云“湘潭齐白石先生以篆刻名天下,奏刀沉雄淬利,古迈绝伦,为予治印章六十余方,因名予斋曰:六十白石印轩然大波,以资景企。”叶恭绰有题云:“齐白石,今之畸人,不可方物。朱君屺瞻,笃好白石所治印及其书画,有如板桥之与青藤,且名所居为六十白石印轩,风趣可想。”白石亦为作跋,如云:“予刻印浮名扬于世,誉之者固多,未有如朱子屺瞻以六十白石印名其轩,自画其图,竟成长卷,索予题记,欲使白石附此卷而传耶?白石虽多知者,何若未子之厚我了。”屺瞻以修竹吾庐为其祖湘 之故居,毁于“八一三”事变,又求白石为刻“修竹吾庐”印,以资纪念。

百岁画家朱屺瞻作品欣赏

丙戌,屺瞻拓《梅花草堂白石印存》,潘天寿题签,白石作序,略云:“六十白石印富翁朱屺瞻,海上画家用也。喜篆刻,二十年来,得予所刻印六十石,以六十白石印富翁自号,迄今丙戌已越三年,从乱离中绕道五万里外犹寄石来京,所添印又将廿余石,拓之成书,名《白石印存》,请为一序,予不能辞。”这年,张道藩邀白石南下,白石言:“此次欲见者三人,梅兰芳、符铁年、朱屺瞻。”白石既来沪,屺瞻与梅兰芳、符铁年驱车往迎,白石与屺瞻万里神交垂二十稔,一旦相逢,白石执手忘情,连声说:“想煞我!想煞我!”白石寓居上海愚园路,赶制画幅,拟举办画展,闭门谢客,然对于屺瞻,每访辄欢谈竟日,屺瞻叩以画理,以“贵在独创”告之。又出示所绘梅竹,白石以笔墨隽拔,清劲绝俗,画品一如人品,欣然为题一诗。及白石离沪返京,以十二寸半身像为赠,像侧大书“常相见”三字,嘱悬床头以当面晤。

画展奇迹

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朱屺瞻家中的经济每况愈下,但六十多岁的他心中始终想着的是绘画。朱老夫人陈瑞君女士说:“他就是那种只要能画画,对身外之物都毫不在意的人。”最困难的时候,一天只有一毛钱的豆腐过一天,“他也照样一餐豆腐拌饭吃,从来没有觉得吃不下这些东西。”

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1956年,朱屺瞻被陈毅市长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不久后,又被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每月有了工资收入,创作条件大为改善,他也从此全力投身于传统艺术的创作之中,同时也从中西并重的艺术道路,转向国画创作。通过多年的积累,朱屺瞻渐渐领悟了“师造化”的真谛,艺术上要独立创新,就必须到大自然中去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于是在之后的20余年间,朱屺瞻带着画夹四处写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前后,他花费了三年时间临摹历代名画,从风格、环境、源流等方面温故而知新。

百岁画家朱屺瞻作品欣赏

1981年,90岁高龄的朱屺瞻先后在上海、南京、成都、北京举办了个人画展,激起巨大反响。上海美协副主席张培成回忆当时看画展的感受:“一下都把我们震住了,墨用到这么焦、这么黑,但还是这么滋润,山水的气势和分量油然而生。”随后,朱屺瞻以五年一次的频率又相继推出了95岁、100岁和105岁画展,每次都以全新的作品面世,创造了美术史上的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