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构“泛亚收藏”(一)|“泛亚收藏”到底牛在哪里?

 廿氏春秋 2016-11-06

解,拆解的解。

构,重构的构。

解构“泛亚收藏”。抽丝剥茧,重建传奇。


一年前,我完全没预料到“美国喜马拉雅艺术收藏史”这个题目背后,是一个情节如此曲折的故事。


从西藏白雪皑皑的群山到美国东西海岸星罗棋布的博物馆,从纽约第五大道上安思远的华丽大宅到国内藏家们精心布置的藏柜,喜马拉雅艺术辗转于亚、欧、美三大洲,既跟随着这个世界在宏观上不可逆转的潮流,也被微观上不可预知的个人命运所影响。


僧人、探险家、学者、收藏家、古董商、博物馆、拍卖行,形形色色的人和机构都在这个故事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从默默无闻,到受人追捧,再到屡创天价,喜马拉雅艺术的价值究竟是怎样在接近一个世纪的漫长旅途中不断上升的?


写作《解构”泛亚收藏“》一文,相当于解答我一些疑惑的一个尝试,将一个隐藏于历史尘雾的身影,擦出一点轮廓 。




每个被历史遗忘的重要人物,背后都有一些隐衷。休曼也不例外。


刚过50岁,克里斯蒂安·休曼在1981年突然过世。当时,他建立的“泛亚收藏”(The Pan Asian Collection)正在美国数个城市进行声势浩大的巡展。

 

1977年,作为'泛亚收藏'的艺术顾问,帕尔博士(Dr.Pratapaditya Pal)从休曼收藏的印度、喜马拉雅、东南亚造像中挑出了158件,以个展的形式在洛杉矶、西雅图、丹佛、堪萨斯巡展,一时风光无限,收获了巨大的反响。


这个巡展被定名为《不朽之感》(The Sensuous Immortals),是“泛亚收藏”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个展。这个展览直到休曼过世的1981年还在进行中。



弥勒菩萨,12世纪,东印度或孟加拉,帕拉时期

银嵌绿松石、红铜、黄铜、金,32.4cm

泛亚收藏

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图片来源:克利夫兰美术馆


一般美国人的收藏,都会以藏家或者藏家夫妇的名字命名。给收藏另请别名的非常罕见。而休曼生前出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坚持保密自己的姓名。因此帕尔博士和休曼一起为这个收藏取名“泛亚收藏”。这个名字流传到了今天,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也如雷贯耳。

 

“泛亚收藏”这个名字精准地揭示了这个收藏在丰富程度上的王者地位。中国西藏、中国内陆、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柬埔寨、泰国、爪哇等地,从公元2世纪到19世纪的艺术作品,都曾在“泛亚收藏”中有一席之地。




金刚手菩萨,8世纪

尼泊尔,铜鎏金

泛亚收藏

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图片来源克利夫兰美术馆


“泛亚收藏”在1960年代开始建立,在1970年代末藏品数量达到1600件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喜马拉雅、与东南亚艺术收藏。

 

藏主去世以后,1982年5月,安思远以1200万美元(1982年1美元=2016年2.47美元)天价整体购得“泛亚收藏”,轰动一时。其后,“泛亚收藏”中的藏品陆续四散全球。

 

2015年3月,最后的18件安思远藏“泛亚收藏”现身纽约佳士得拍场。这18件拍品最终成交17件,成交总额2203.1万美元。其中一件13世纪尼泊尔莲花手观音和一件11-12世纪(断代存疑)西藏瑜伽士分别以822.9万美元和486.9万美元为两位中国藏家购得。


如不考虑通货膨胀与保管费用等因素,这两件作品的成交价之和可与1982年安思远购入1600件“泛亚收藏”总成本1200万美元相抵。


瑜伽士(可能为帕当巴桑吉),西藏,11-12世纪

泛亚收藏

安思远收藏 (1982-2014)

纽约佳士得2015年春拍安思远专场 Lot 8

成交价:USD 4869000

图片来源:佳士得官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