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一章第二十二 恭闻大道之生。生之于一。暦数之始。始之于一。一为万事之本始。万理之统宗也。以无极言之。即是无声无臭。无形之一。以太极言之。即是含体含用。有本之一。若不得此一。造化不能枢纽。品汇无以生成也。所以天地万物。纷纭交错。有形有象者。莫不得其一。各具无极之理。各完太极之性也。是故圣人得之于心。天理浑全。而万事俱备。达之于用。万殊一贯。而达本穷源。君臣父子。三纲五常。无不齐之于一。治之于一也。天文地理。人物古今。无不体之于一。用之于一也。经中所说。正是此义。闻经之上士。果能抱元守一。心太极之理。身全造化之一。洞贯该摄。纯全不二。能修于己者。未有不能治于人者也。 此章经旨。重在抱一为天下式。能抱一。所以诚全而归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人皆知不曲而求全。不枉而求直。不洼而求盈。不敝而求新。不少私而求得。不抱一而求多。此皆是以小害大。以末丧本。所见者近。不能见其远。所以不曲而求全者。反害其全。不枉而求直者。反失其直。不洼而求盈者。反去其盈。不敝而求新者。反败其新。不少私而求得者。反丧其得。不抱一而求多者。反失其多也。惟圣人则不然。圣人之以曲自养。不居功。不伐善。不好高。不自大。不以取胜于人为心。不以自私于己立念。达之于人。家国天下。未有不保全者也。全之于己。身心性命。未有不保全者也。故曰曲则全。曲而能全。可知圣人之曲。其道大矣。夷险祸辱之来。是非顺受。不辨不争。此便是枉之之义。人皆知以不枉而求直。不枉而求直者。强为之直也。强为之直。其势必至于枉。所以圣人顺其枉而不逆。枉之日久。枉者未必常枉。理之直者。不求而自得。故曰枉则直。枉而能直。枉之道亦大矣。沟渠深下谓之洼。即是以洼下自处之义。圣人以谦退自处。不敢为天下先者。即如地之洼下一般。虽不有心求于盈满。天下归仁。洼之者。未尝不盈也。故曰洼则盈。洼而能盈。用之于地下。用之于家国。无往而不妙。即是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之义。敝者。如敝败之旧物一般。圣人修于内。而不修于外。若有敝不新成之貌。却不知守敝者常新。眩露者必旧。人皆知以不敝而求新。不知反失于旧。是知道德贵乎隐藏。隐藏者。养之于敝也。不养于敝。则不能新矣。故自敝则新。圣人隐蔽而不露者。正欲得其抱元守一。少私寡欲。不使七情交妄。心存养性。不致五性失和。抱一之道既得。一贯之理时行。故曰少则得。所以欲修大道。先去情欲。不能少私。不能寡欲。不得一贯之理。不得抱一之道。必然多见多闻。多学多惑。心理不能融贯。内外不能致一。失于一者。未始不惑。故曰多则惑。圣人舍其多而守其一。其理不惑。其事不乱。观万物之理。即一物之理。观万人之事。即一人之事。能尽于一。又何惑乎。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此句是总结上文之义。言上文六句。皆是抱一之道。圣人约之于理。归之于道。惟以抱一。为治天下之法式也。切思一者理也。虽天下万事万物。各具一理。未尝不同出一源。以一理推之。物物无不贯。事事无不通。譬如仁主于爱。亦只是爱此一理。义主于别。亦只是别此一理。礼主于敬。亦只是敬此一理。智主于知。亦只是知此一理。信主于实。亦只是实此一理。此理在人心。本无不足。因自己不能尽其当然。所以私意横生。曲者不能全。枉者不能直。洼者不能盈。敝者不能新。少私而能得者少矣。多学而不惑者亦少矣。此皆是不能得抱一之道而然也。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所抱者虽一。所应者无穷。是以天下之人。不教而自一。天下之物。不齐而自一矣。故曰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下之人。有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之心。故不能得抱一之道。切思自见者。能见于己。不能见于人。所见者不远。所明者不彻。圣人不自见者。因物而见物。因事而见事。故能穷其义理之精微。究其兴亡之征应。上能察于天文。下能察于地理。中能参于人物。古今之变。秩然而明。幽显之机。洞然而见。此是圣人不自见之妙处。是谓真见。其见故明。文中言不自见故明。即是此义。自是其是者。是之名虽出于己。而是之理未必服于人。其是故不彰也。彰者。彰显之义。所以圣人不自是者。因物之是而是之。因事之是而是之。理之是而是之。因道之是而是之。其是之所以然者。合于道。合于德。合于理。合于性。合于天。合于人。虽鬼神不能移。虽圣人不能改也。故曰不自是故彰。天下之人。皆知以自伐。狥有功之名誉。以自伐。衒一己之才能。不知伐功求誉。其功必不能有矣。其人必不肯誉之矣。所以圣人不伐而功自有。不衒而功自着。虽欲掩之而不可得也。何待伐之乎。圣人不自伐其功者。乃是归功于天下也。是以天下未有不归功于圣人者也。故曰不自伐故有功。天下之人。皆知自矜其长。或俨然而自尊。或傲然而自足。倘有长于我者。则我之长又短矣。矜之亦何益哉。圣人不徇长短之迹。不生计较之心。虽不有心于长。天下莫不以长归之。是故聪明智慧。人不可及。耳目心思。人不可到。不长而自长。长之实未尝不着于天下。长之功未尝不在于天下。故曰不自矜故长。细看上文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总是不争之妙义。圣人与天地为一体。与万物为一身。曲成而不遗。爱育而不弃。何争之有乎。所以天下之人。与圣人合其德。与圣人合其心。闻风者诚服。沐德者心悦。乌得有争者。故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者。盖以君臣父子。尊卑上下。皆得其理。故不争也。得其理。则圣人抱一而式天下之道。于此可见也。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此三句。是总结一章经旨之意。首句曲则全三字。本是上古古圣之语。天下之人。果能得此曲全之理。天下国家。不求全而自全。君臣父子。不求全而自全。此便是抱一之旨。有此曲。便有此全。天下之人。亦有曲而不全者。究是未得至诚之理。果能以至诚而用曲。天下之理无不以至诚而全归者。故曰古之所谓曲则全。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人果能曲己以从人。受其枉而不辩。陷于洼而不辞。少私不惑。自敝不新。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深得曲中之妙。又焉有不抱一为天下式哉。 |
|
来自: 向死而生hl265w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