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古风填词八·押韵

 江山携手 2016-11-06

谈到古风,或者说诗词,一定会遇到关于押韵的或多或少的问题,其实押韵本来是很基础的问题,并不需要特别的来说明的,但是因为之前很多朋友都探讨并提出过相关的问题,加之语言学专业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便特别为篇章来说说自己的心得。

第一个大问题,押韵的标准是什么?我是不是应该用平水韵。

问这类问题的朋友很多,似乎很多人都很喜欢,甚至很执着于平水韵,或者是古韵,或许是认为这样更接近古风,甚至是古的本身,但我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或者说这样的理解是在给自己制造困难,也是一种误解和扭曲。为什么这么说呢?汉字的组成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元素,而在这三个元素中,变化速度最快的是字音,其次是字形,最末也就是字的意思。所以才会每朝每代都有自己修订的韵书,比如唐韵,宋韵,之所以有这些韵的原因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边上字音的变化太快,不得不更新规范。同时,在古汉到现汉的演化过程中,很多声音已经消失,比如入声。那么古韵中入声的字写在现在的古风词或者诗词里面到底该怎么念呢?就是没办法念了。再如《楚辞》,楚辞之所以叫楚辞,本意是楚地方言写作的诗歌,也用的是当时的读音,现在也是不得而知当时的读音的真实面目,那么现在的“楚辞”的概念和古代也不一样了。试问旧的字音变化消失无从考据了之后,又怎么能用旧了的标准来衡量现在呢?我们的古风的概念本来也是用现代汉语,复古宣扬古典文化而出现的产物,是带着新的思想的,所以不用平水韵和汉韵也并非非理论上对古风二字的不遵。既然针对现在的字音读法已经修订了新的韵书,自然是用新的标准要求新的读音预言了,所以我的建议是查阅或者参考《中华新韵》,而非平水韵。

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篆书也是汉字,但是现在正常交流用篆书么?现在的书写体汉字是简体标准字形,篆书也是汉子没错,但是用篆书写字对实际交流只会增加阻碍,除非篆刻一类专门需要,用于交流则多了炫耀之嫌。

第二个问题,押韵是不是应该押韵母?那为什么有时候韵母是一样的但是读起来却很拗口呢?

其实这里的押韵又出现了一个误区。一个韵母可以分解成韵头,韵腹,韵尾。简单的说,韵头是介于声母和韵母之间的存在,又称介音。而并非每一个韵母都有韵头韵尾,但是每一个韵母都一定有韵腹,而押韵所押的内容其实并不是整个韵母,而是韵腹。再简单的说就是并不是说韵母是什么,韵腹就是什么,所以有时候就会出现这种问题,比如第一句结尾是盼,而第二句结尾是间,然后奇怪的发现,为什么押的都是an,但是却很拗口呢?问题其实就出在韵腹上了,盼是an,但间其实就是ian了。判断韵腹的方法是每一个韵母都有对应的转化出对应的韵腹,不过要求记忆这些太麻烦也没有必要,讲这么多只是想从原理上解释为什么同韵母却不同韵的这种现象会存在。也创作的时候,也不要尽被韵母迷惑,写完之后仔细阅读就可以发现是否有押了韵却拗口的所在,有的话就自然要改了。

所以总之一句话,押韵除了看韵母是否没有错之外,也要实际注意阅读,是否真的通顺,押韵。因为韵腹的关系,也就实际上生发了第三个问题,就是押韵的时候是不是只能压一个韵母。其实古人的押韵也有宽韵和窄韵之分,所谓宽韵,指的就是临近的几个韵也可以,而窄韵则是很明确的一定是哪个韵格的就一定不能错。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如果第一句子结尾是“风”,第二句结尾为“中”,则韵母分别为eng以及ong,实际上韵母不同,但阅读演唱却无不可,就是押宽韵的典范,韵母不同却不影响读音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韵尾都是ng的原因。填词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其实也不喜欢这些专业的语言学知识,但是说这些还是为了解释清楚因果始末,有时候明白了因果也或许有利于理解和操作。古风的作品如果是歌词,那么自然以最后的演唱和整体效果为主,即使是朗读,也都主要是看是否琅琅上口,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死韵拘泥压抑了活的文章,总之一切为古风诗词的整体效果服务。

第四,一首比较长的作品是不是要换韵呢?有时候一韵到底又要尽量的避免重复真的很难。确实,一个韵部的字和读音本来就是有限的,又要避免减少重复,对于大段或者过长的歌曲诗词确实不好操作,而且还要估计到内容,不能为了押韵而写出莫名奇妙的东西就更难了。那么这个时候为什么不换韵呢?试想以拼凑压韵写出匪夷所思的句子的硬伤和换一个韵来避免生拗硬凑,到底哪个好一些?请记住较长的间奏或者主歌副歌之间,都是可以考虑换韵的所在。长的间奏会较短的淡化之前的韵,不突兀。主歌副歌之前也可能乐曲的感觉不同,比如副歌非常激昂,而主歌则是大战前的宁静,不同的意境选择不同但是可能更适合的韵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总之不要怕换韵,这是为了避免硬伤,也是累计一韵到底的功力的一个必要过程。

前四点相比较而言属于比较知识性的关于押韵的问题,而后面的两点则是属于比较技巧性的。

刚才说过不同的意境不同的韵效果不一,原因在于每一个发音的时候口形不同,称之为四呼,开口,齐口,合口,撮口。无疑,想ang这样的发音就是开口了。不同的发音对应的口型不同,而齐口的yi比起开口的ang气势自然相差甚远。所以根据这点,加上每个人不同的写作习惯,也该也可以归纳出自己写作的时候什么类型的曲子用何种韵更好。当然我并不鼓励固定创作模式,因为一个韵下面的字毕竟是有限的,这样很容易造成故步自封的局面不容易突破而自己抄自己,但是有时候在特别的风格下选择相对合适的韵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最后一个就是真正来说诗词最难的了,就是不是每个句尾想用什么字就能用什么字啊!虽然韵部的字有限,但是很多字是用不上的,不可能用完韵部却还是没有韵压,这就是诗词的难度所在了,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可以随便写的,要注意美感啊意思啊。总结多年经验想到一个办法,可以称作借尸还魂。。

所以借尸还魂就是替代调整的意思,不是喜爱的意思只能用喜爱这个词,还可以用钟情等等,汉字之所以博大精深就是因为同义词众多,比如下面这组,钟情,倾慕,爱恋,痴心等等,其实上面的词只是随便说的,意思都差不多,但是韵母却不一样。有时候写到最后,可能不在韵上,但是稍微调整试试同义词代替或许就可以有好的解决了。

而在各种替代之后还是搞不定的话就只能加大借尸还魂的力度了,就是调整句子内部的词语顺序。随便写一句比如:落日斜阳射大雕。(随便写的大家无视其本身文采)但是需要押ang的韵,大雕似乎不太好替换了,但是这个句子还是有七个字,就是这七个字的顺序还可换,这可以说是把同义词替换的方法扩大,变为同义句子的改写,假如改为:“射雕落处是斜阳”就可以解决韵的问题。一个句子的好几个词都可以用同义词替代,而不论古汉还是现汉的语法都允许倒装,或者成分提前等活用的用法调整语序,这样就可以比较好的解决押韵押不到的问题了。随手举得例子可能不好,但是确实写作的时候替代的办法却是我自己很喜欢用的。

这些是我能想到的所有包括从语言学的角度上解释押韵的,关于押韵的一些问题和心得,只是希望对在这方面有问题的朋友有所帮助。我的语言学学的并不是很好,如果有专业知识出错的地方,敬请指正以避免误人子弟,那么不但没能帮到别人,反增恶业,罪过便大了。其实这些问题都比较基础没什么高深的所在,只是希望能帮助到需要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