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龙渊《道德经讲义》——反复章第四十

 向死而生hl265w 2016-11-06

反复章第四十

恭闻天地消长之道。不噏聚。不能施化。不施化。不能噏聚。噏聚者。气之静也。施化者。气之动也。静者。体之所以立。动者。用之所以行。此两者非反复之功力。则阴阳进退之道不有。万物生化之机不立。详此反复之功力。即是动静之先机也。先机动。不得不动。先机静。不得不静。反之而复命立基。反之而乾坤合体。反之而阴阳受符于北元。反之而斗柄回寅于太簇。反复之妙。微乎深哉。是故圣人深知反复之微机。不溺于人欲之私者。反之也。去妄存诚者。覆之也。于是乎能一天地之理。能尽事物之变。正己正人。修身治国。无所不得其理也。

此章经旨。乃是言天地有无相生之妙。皆是大道反复动用之机也。人能知此反复之理而修之。则可以出有入无。与大道同其动用矣。

反者道之动。

大道之妙。有妙动妙静之机也。然动之机。不因动而生。动之至于极也。动极而反于静。静极。动之机乃生焉。故言反者道之动。天地之道。不反复。则阴阳不能消长。譬如十月反于纯坤。冬至之一阳乃生。四月反于纯干。夏至之一阴乃生。不但造化之理。有此反复。且如人之七情六欲。皆属于动。若不以静反之。则动念成乖。举心是妄。若看破此理。以智慧觉照之力。摄妄归真。反情归性。少有一毫念虑之妄。一照便回。断不肯动中生动。乱我之性真。业中造业。害我之天德。行持日久。我之性。自然如深潭印月。我之心。自然如止水无波。到此天地。反之之力。则亦不用矣。学道者。请试思之。

弱者道之用。

此句正是明示大道妙动之义。道机之动。不违于时。不失于气。不择物而施。能顺万物之情。不逆物而用。能从万物之性。委曲周遍。可谓弱矣。然其用则入水火而无间。透金石而无痕。体万物而不遗。体万物而不匮。不以刚为用。而以柔为用。即易曰。见群龙无首吉。故曰弱者道之用。即如春夏温和。能生万物。秋冬凛冽。则杀万物。温和柔也。凛冽非刚乎。不但天地之道。有此柔弱之用。人之处世。语言平和。则听者易于受而不违。行事宽恕。则事必易于成全而不败。是知弱之用。无事无物不宜也。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即道之动。有理有气也。万物之生。生之于有。有此理。便有此气。有此气。便有此物。天命所以流行而不已。万物所以生生而不穷。倘若不有此理。不有此气。天命不流行。万物无以资始资成矣。故曰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无即是无形无色妙无之无。以性言之。即我性中不坏之元神。以大道言之。即是太极真静真无之本体。是为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也。所以妙有之理。妙有之气。妙有之动。妙有真用。皆是从无中发将出来。故曰有生于无。此章经旨。虽有动静体用之分。其中立意。惟重反之一字。反者。反复之机也。即是回风混合之妙。有此反复之机。所以万物无不有矣。若无此理。则大道亦不有矣。天地亦不有矣。万物之本。从何而立。生化之机。从何而动乎。文中言有无。人只知以可见可闻者。谓之实有。不可见不可闻者。谓之实无。又以有者。执于形色之有。无者。入于顽空之无。却不知有形有色之中。更有妙无者具焉。无形无色之中。更有玅有者存焉。人能明得此理。知反复之妙。则元性不迷。元神自住。元气自合。元精自固。元理自得。元机自动。更能打成一片。则性命自全。金丹可就矣。是故养道之人。意去邪思。心除妄想。止其强大之心。学习柔弱之志。言语柔和。不可与人争强。凡事谦退。不可与人取胜。千辛万苦。昼夜不眠。亦只是为求妙无妙有之理耳。此妙无妙有之理。惟大悟大彻之人。得遇真师诀破。方可知其动静体用之微。方可得其反动弱用之妙。倘若不悟此理。只从外面庄严。不修性命实理。则性迷情妄。失却真常之道。生死轮回陷入苦海。万刼难复本性矣。譬如人之迷失家乡不知回家之道路。流落在外。衣食难求。未有不死者。果。是多刼多生。有文见性之人。看破世事。当于此章经旨。仔细参详。其中言虽简而意博。文不烦而理奥。所该者广矣。学道之士。慎勿轻忽。但只是道玅玄玄。形容不尽。不得不谆谆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