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总导演独家揭秘《挑战不可能2》台前幕后

 alayavijnana 2016-11-06

文|“广电独家”记者 杨余


“就像节目的名字一样,制作这档节目,不仅是选手在挑战不可能,其实制作团队也同样在挑战不可能。”《挑战不可能》总导演左兴告诉“广电独家”记者。


10月30日,由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挑战不可能》第二季正式回归,第二季延续第一季“平凡生命,极致绽放”的节目理念,并在第一季的基础上成功升级。


从首期节目内容来看,《挑战不可能》继续刷新着观众对“不可能”的认知界定,再次完成了不可能的挑战。


李维福警官带领血迹犬“草根儿”挑战“亿里寻一”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实际上是节目组在挑战各种不可能”


以“原创”“素人”“挑战”为标签的《挑战不可能》第一季收获了良好收视、口碑与影响力,更受到观众和业界一致好评。


“既要保持第一季的精髓,秉承节目的独有属性,又要超出观众的认知和期待。”左兴坦言这是制作第二季节目的最大难点。


据左兴介绍,第二季节目在第一季的基础上有明显突破和再创新的尝试,具体体现于各个制作环节中。


其一,在选题的发现和挖掘方面,第二季节目共确定极致挑战项目58个,涉及人体生命潜能、极致技能、极致操控等多种类型。


“既然是挑战不可能,项目资源自然是稀缺的,说万里挑一也不夸张。而且大多数项目都需要持续跟踪,短则半年,长则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左兴说,为了找寻到更多高品质挑战项目,将近200人的节目组已经工作了近一年的时间。



Alexey挑战130米无防护深潜


其二,在挑战项目的最终选择上,节目组强调极致挑战、人物塑造和价值内核的三位一体。


“有的挑战者虽然具备很强的挑战能力,但是挑战项目没有任何价值引导,这与节目内核并不相符,我们会主动摒弃。”


其三,从项目落地层面来看,直接可以搬上节目舞台的原生态项目越来越少,每个项目的发掘、执行难度都超乎想象。


例如首期节目中的“血迹犬”项目,节目组筹备了8个月,为了邀请挑战者李维福带领他的血迹犬草根来进行挑战,负责的执行总导演谭娜数次飞往厦门,以诚意打动了退休后专注于研究的李警官。


为了使项目达到“不可能”的极致程度,节目组邀请了一个强大的科学团队加盟论证每一个环节,最终设计了一个稀释两千万亿倍的方案。当草根最终挑战成功时,导演说的一句话是:“天知道我们经历了什么。”


岑小林极速单摇获封弹簧腿


其四,节目组调动国内国外最优质的制作团队,共同完成了海底130米深潜的项目拍摄,为了完美的呈现挑战过程,外拍导演组投入巨资自主研发了一整套深潜拍摄设备。


正如左兴所说:“电视制作从内容上来讲是个手艺活,但从技术上又是工业活,越来越多的挑战项目需要借助高科技手段来实现。”


在左兴看来,《挑战不可能》第二季从准备策划到最终播出,遇到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依靠明确的方向指引和更加优化的制作路径,整体上团队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电视机前观众看到的是选手在挑战不可能,实际上整个团队也在挑战不可能。”



王力宏亲自尝试无齿锯


平凡生命,极致绽放

“原来还有这么多超越认知的能力”


与大多数以明星为标配的综艺节目不同,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挑战不可能》始终聚焦于普通人的无限潜能与自强不息精神,极致展现平凡生命的不平凡之处,化各种“不可能”为“不!可能”,令不少观众动容。


 “哇,原来还有这么多超越认知的能力!”这是不少观众看过节目后的惊叹反应。其实,选手们有一部分是天生具备某种能力,更多的则是拥有一种匠人精神,用一辈子的努力去精益求精的做好一件事情。


例如第一季年度总冠军“足迹专家”董艳珍、无腿攀登珠峰的“巅峰勇士”夏伯渝老人;第二季退休警官李维福和他的“血迹犬”草根等均是如此。挑战者们在面对挑战时激发的勇气、还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鼓舞着更多的人勇敢前行。


《挑战不可能》在着力展现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的同时,突破地域、种族、语言的限制,用极致绽放致敬平凡的生命。


《挑战不可能》获亚广联大奖


国际化视野,讲好中国故事

“用国际化的表达让世界认同了中国价值”


“国际化”是《挑战不可能》的另一个重要关键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首先,选题国际化。节目组放眼全球,囊括了全世界最顶尖的挑战者参与节目。


比如第一季中,行走在阿尔卑斯山3500高峰的巅峰行者诺克;来自非洲草原和蒙古草原、视力超过6.0的“千里眼”。第二季中,突破人体深潜极限的阿列克谢·莫尔恰诺夫;



读心者松明挑战华人神探李昌钰


其次,节目制作国际化。节目组邀请国际最顶尖的拍摄团队协作参与,真人秀、挑战设计等不同工作由专门团队专项承担,保证节目在分工明确,高度专业化的水准上制作完成。


央视创造传媒总经理过彤认为,《挑战不可能》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的电视工业标准,它完成了央视综艺节目在生产方式上的进阶。


最后,传播理念国际化。节目利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来呈现极限挑战、表达人类共通的故事和情感。


如“催眠小动物”挑战者韩嘉莹,她让小动物一秒入睡的技能瞬间引发所有人的好奇心,在海外平台播放量突破7亿,超越鸟叔成为2015年度全亚洲最火视频。


第二季,由近200名中国工人组成的桃花庄人塔队,首次登上了西班牙人塔大赛的舞台,成功挑战了九层人塔,在海外引发了巨大反响。


“挑战是人类共有的精神,《挑战不可能》节目特别适合国际化传播,也有利于全球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让我们能够在国际的舞台上很好地与世界交流。”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表示。


10月24日,《挑战不可能》获得了第53届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大奖电视娱乐节目类大奖,这也是中国本土原创节目参与角逐30多年来首次获得该奖项。这恰好说明《挑战不可能》不但用国际化的表达让世界认同了中国价值,也以高标准的工业化制作为中国电视节目树立了新的标杆。


《挑战不可能》彰显了央视文化自觉的高度与广度。“节目的极致呈现是创作团队齐心协力的结果,也是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机制创新的体现,更是时代、平台、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成果。”左兴一再强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