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妥妥搞定“熊孩子”的操作指南,你值得拥有! 2016-11-03 东西儿童教育3评 01 他们常常说话不算数,说好了不买东西,到了超市就变卦,亲情的小船说翻就翻;他们把你刚刚收拾干净的玩具房弄得乱七八糟,然后坐在一堆七零八碎的玩具中甩出一个天真无邪的笑;他们有时喜欢跟你对着干,你说往东他偏往西……他们就是破坏力超强,还没法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的“熊孩子”! “熊孩子”的房间永远有一种你难以欣赏的凌乱美 能不能告诉我,你是如何办到的…… “小梵高”,你的抽象画,你爸看过了吗? 当买东西的要求被拒绝,总能想到一些办法 看别人家的“熊孩子”是不是特乐? 我承认我不但笑了,还觉得这些孩子蛮可爱呢,因为心里平衡啊(是不是有点阴暗?),想到大家都有过被“熊孩子”搞得哭笑不得的经历,再看看我们家凌乱的玩具房、被涂得面目全非的墙纸,就淡定了不少。 02 但系,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我在朋友圈里,看见一张图: 下面是朋友的吐槽:我的房子租给几个年轻白领,今天因为要修燃气灶进去房间,顿时傻眼了,乱得无处下脚啊。作为一个母亲,我真心有点看不下去,这算不算教育的失败呢?就算读书厉害,能把生活过成这样,也实在是让人无语啊。 我仔细看来看去,总觉得这可以让房东一秒钟内怒火中烧的景象似曾相识。忽然心里一惊,我们家的玩具房不经常是这个样吗?! (前几日的某晚,玩具房一角实景图) 原来,“熊孩子”长大后,就成了别人口中教育失败的邋遢青年。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扫天下的高大理想就不说了,把房间弄得满屋邋遢的行为所表现出的不负责的态度,的确让人生厌! 邋遢还只是“熊孩子”让人讨厌的一个方面,还有公众场合不顾及他人感受大吵大闹、要东西不给就在地上打滚撒泼、对任何理性的建议都听不进等等,这些行为都让人头疼反感,而这些行为,最终带给孩子的是什么呢?就是变成一个人人讨厌,避而远之的人,缺乏实现美好生活的能力,也无法赢得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我可不想出品一个让全世界嫌弃的小孩,得想法子整治整治家里这位“熊孩子”了! 03 熊孩子之说话不算数篇 应对招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说话算数就不叫“熊孩子”了,“熊孩子”翻脸可比翻书还快,而且翻起脸来不分场合,说哭就哭,说闹就闹,家长没点洪荒之力都扛不住。 出门前,约定好了不买玩具,按时回家。“熊孩子”欢喜雀跃的点头应允,只要能出门,什么都好说。 结果,到了商场,看到新款“超级飞侠”,之前的约法三章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被拒绝后,“熊孩子”开始一哭二闹三打滚,怎么办?低头玩手机,假装眼前这孩子不是我的?还是压住心头小火苗,默念:我亲生的,我亲生的……然后蹲下来,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宝贝,你记不记得,前几天我们才买了一个同款的,只是颜色不一样啊…… NO,你懂的,这些招数往往不管用。 我默默拿出手机,按下了录音播放键,把出门前她答应我不买玩具的话,放给她听,问她:说话算数不? “熊孩子”说话算什么数啊,自然是拼命摇头,假装录音里说话的是外星人,但她不好意思的神态还是没逃过我的火眼金睛。 哼,看我待会怎么整治你! 回家后,陪她选好了书,答应睡前给她讲故事。结果,待她爬上床做好听故事准备后,我不吭声了,丫头傻眼了,妈妈你不是要给我讲故事吗?怎么说话不算数!我微微一笑:妈妈这不跟你学的嘛。这次,轮到“熊孩子”不吭声了。 这个招数反复用了几次,现在,“熊孩子”说话算数的次数多很多啦,因为她发现,爸爸妈妈要是跟自己学着说话不算数,那损失不是一般的大 :-) 附送一个小技巧:“熊孩子”大哭大闹抓狂时,千万别跟他对峙,最好的方法永远是转移注意力,说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先让他的情绪平复下来,至于讲道理解决问题这些事儿,都得在情绪平复后再进行。 熊孩子之拒绝整理篇 应对招数:把整理收拾变游戏 “熊孩子”对玩具的态度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玩腻了,随手一丢,没过三分钟,整个玩具房就变得乱糟糟的。你跟他说:你弄这么乱,必须自己收拾好哦!他会当你是空气。 我还试过更狠的:你再不整理自己的玩具,我就把这些乱七八糟的玩具丢到垃圾桶去!刚开始还奏效,但几次之后,“熊孩子”不但不怕,还故意激怒我:丢啊,你怎么不丢啊! 最后,还是跟幼儿园老师学到的一招管用,那就是把整理玩具变成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将玩具送回家”,“布娃娃、小熊该睡觉了,我们把它们送到‘床上’去好不好?”接着,孩子会把玩具一件件地送上“床”——放到该放的地方;“火车、汽车也该回车库里去休息吧”,孩子假扮司机,把车开回车库里。 我们把这个游戏精神延伸到了其他家务活上,比如“家庭大扫除舞会”,放孩子喜欢的音乐,递给她一把扫帚,我们一起边跳舞边扫地,她可是相当期待这个隔天举行的舞会。 比如“寻找宝藏”,我们将一些她喜欢的小玩意藏在沙发角落之类的地方,在擦灰、整理物件的过程中寻找宝藏,比赛看谁先找到。 还有像这样的家务事表格,孩子每完成一个任务,就用贴纸做个标记,标记累积到一定数目可以换取奖品,超有成就感的。 熊孩子之死不认账篇 应对招数:“捧杀”+以身作则 死不认账估计是大多数“熊孩子”的通病。犯了错,闯了祸?总之咬紧牙关是关键。前几天,我听到客厅传来“啪”的一声,知道糟了,一定是“熊孩子” 把我放在桌上充电的手机给摔地上去了。果然,手机屏上赫然一道裂痕,刚买了不到一个月的新手机啊,我这个气啊,质问:是谁摔了我的手机?“熊孩子”理直气壮的回答:爸爸摔的! 跟孩子她爸核实,罪魁祸首当然是“熊孩子”,可人家就是死鸭子嘴硬,不但不道歉,还表示此事跟自己无关,不但栽赃陷害爸爸,还不忘添一句:是我帮你把手机捡起来的哦。我去,坏人变好人了。 此时该怎么办? 揭穿她?丢了面子的“熊孩子”肯定会耍横,我可是受不了她那不管不顾大哭大闹的劲! 忍了?更不可能!岂不是滋长了她不负责任的恶习! 嘿嘿,考验我智商的时候到了,想出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捧杀”。我不但没揭穿她,反倒给了她一个重要职位:妈妈手机的保护小魔仙。 假装不知真相的宣布:摔坏手机的爸爸太不靠谱了,鉴于丫头帮忙捡起手机的行为值得称道,特赋予你“妈妈手机保护小魔仙”的重要职位,以后你就全权负责保护妈妈的手机,妈妈手机要是再被人摔坏,你就要用自己的零花钱补贴哦。 自从担任重要职位以来,人家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多了,不再像以前,毛手毛脚的拿起手机随便玩,有时我把手机随手放在沙发扶手上,还会主动帮忙移到安全的地方。 “熊孩子”真是变样了! 还有,“熊孩子”有时死不认账,其实不是没有责任感,而是爱面子(人家小朋友也有面子的好不好)。如果,家长能在自己犯错的时候,大方而主动的给孩子认错,慢慢的,孩子就会觉得认错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这个以身作则的方法也很奏效。有一次我不小心把丫头的玩具给摔坏一个角,很郑重的给她道歉,她忽然啃啃哧哧的小声告诉我:妈妈,上次你的手机是我给摔坏的,对不起。 对付“熊孩子”,最忌讳的就是陷入到互相伤害的僵局中,然而,这恰恰是最常见的状况。巴拉-巴拉掰这么多,就是希望能给大家分享一些我实验过,对付“熊孩子”真正有效的方法。 为什么我们要绞尽脑汁,想出各种聪明招数对“熊孩子”循循善诱?因为,孩子最终需要成长为一个成熟理性的人。小时候,还能用“熊孩子”这个略带可爱的称呼蒙混过关,长大后呢?我们还能将一个不成熟的巨婴交付给社会吗? 我想,我们的孩子,不见得读名校,不见得成为精英,但起码,他应该是一个有生活能力、有情绪管理能力的人。这个孩子,应该拥有与独立所匹配的技能—能让自己的家干净整洁、懂得选择自己需要的放弃不需要的、明白有些情绪需要妥善管理,知道有一些责任是自己必须学会承担的…… Ps:写完这篇文章,我就发动孩子和她爸,把整个家清洁整理了一遍,玩具房都是丫头自己收拾好的。劳动结束后,她特搞笑的像个小大人一样巡视了一遍,最后因为对自己特满意,所以奖励自己吃了一块巧克力。(可怜的她自从有颗龋齿后就没吃过甜食了)满满的成就感啊,瞧,“熊孩子”也是能变样的! 不过,我严重怀疑我们家还不是最“熊”的,如果你家藏有前方高能的“熊中极品”,可以在留言中写下他的光辉事迹,如果有让你焦头烂额,本文却找不到方法的问题,我们可能会在下一篇文章中继续探讨哦。 这是逃妈和八岁儿子逃逃在美国打造的公号 逃妈主写侃育儿,逃逃主讲学英语,关注下? 微信ID:东西儿童教育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