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透过现象看本质,也探晴雯被撵之谜

 时髦的傻子 2016-11-06

 透过现象看本质,也探晴雯被撵之谜                                         

 

                         时髦的傻子

 

  

 

   晴雯被撵这一红楼疑案,百多年来众说纷纭, 而且只要涉及这一问题便充满火药味,晴袭之争势同水火。晴雯究竟因何被撵?大致上分为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袭人告密说】,一是【晴雯作死说】。但本人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是晴雯被撵的根本原因。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也就是说,这两种说法都不足以构成晴雯被撵这一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而仅仅是红楼梦文本呈现给人们的一种表象。作为红迷读者,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去探索晴雯被撵的真正根源。

    本人发现许多吧友有这样的疑问:“晴雯究竟有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过,竟至于王夫人恨不得挫骨扬灰而后快。难道仅仅是因为长得漂亮,做事张扬?”这样的疑问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任何事情的发生有前因才会有后果。那么,晴雯被撵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很明显,【绣春囊事件】是抄检大观园、晴雯被撵的导火索,或者说【绣春囊事件】只是晴雯被撵的诱因。【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那么引起晴雯被撵的内因究竟是什么呢?私以为就是贾府钟鸣鼎盛诗礼簪缨温柔富贵掩盖下的高层领导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换言之,晴雯不过是贾府上层斗争的牺牲品。众所周知,世界上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绝对的。贾府当然也不例外。而贾府表面上的和谐平静只是暂时的,是相对的。诚如列宁所说,【对立面的统一(一致、统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大家知道,邢夫人是荣国府的长房夫人是大太太,从理论上说应该是荣国府的当家人,但荣国府的权力实际上却掌握在王夫人手里。当然这是和贾府最高统治者贾母的偏爱分不开的。贾母为什么偏爱二门?恐怕不是一句“天下老,偏的小”的俗语那么简单。我们来看看邢、王二夫人的实力就可明白:1、娘家家族势力上,王夫人自不必说,【护官符】里的四大家族之一。而邢夫人娘家一般般,好像她弟弟一家人还要依傍她生活2、王夫人是二门贾政原配夫人,有儿有女,女儿元春后来还贵为皇妃。大儿虽早夭,但二儿子宝玉深得贾母溺爱。而邢夫人只是长门贾赦原配去世后的【填房】(做填房的大概娘家都一般,如尤氏),无儿无女,就连贾赦的迎春和贾琏都不把她怎么当回事。3、王夫人虽然像袭人一样也是个没嘴的葫芦,但行事还算稳重。邢夫人却是禀性愚弱,只知奉承贾赦,家中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出入银钱,一经她手,便克扣异常,婪取财货。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故甚不得人心。至于后来专门出面为贾赦说鸳鸯,更是引起贾母厌恶。

 

    从实力上说,邢夫人绝对处于下风,这恐怕就是贾母偏爱王夫人的症结所在吧。自古以来【扶竹竿不扶井绳】只怕是人之常情,贾母岂能例外?正因为如此,名义上是长门的儿子贾琏和媳妇王熙凤(王夫人娘家侄女)干脆住到贾政、王夫人这边,成了王夫人麾下的忠实干将。但是,邢夫人没有竞争的实力不等于没有怨恨的心理。曹雪芹借兴儿之口说王熙凤:【如今连他正经婆婆都嫌他,说他:‘雀儿拣着旺处飞’,‘黑母一窝儿’,自家的事不管,倒替人家去瞎张罗。要不是老太太在头里,早叫过他去了。】而且在行动上也时不时地利用自己的身份给贾琏、王熙凤难堪,以发泄胸中的愤懑之情。

 

    73回【迎春不语,只低头弄衣带.邢夫人见他这般,因冷笑道:“总是你那好哥哥好嫂子,一对儿赫赫扬扬,琏二爷凤奶奶,两口子遮天盖日,百事周到,竟通共这一个妹子,全不在意但凡是我身上掉下来的,又有一话说,——只好凭他们罢了。况且你又不是我养的,你虽然不是同他一娘所生,到底是同出一父,也该彼此瞻顾些,也免别人笑话。】第74回【一语未了,只见贾琏进来,拍手叹气道:“好好的又生事前儿我和鸳鸯借当,那边太太怎么知道了才刚太太叫过我去,叫我不管那里先迁挪二百银子,做八月十五日节间使用我回没处迁挪太太就说:你没有钱就有地方迁挪,我白和你商量,你就搪塞我,你就说没地方前儿一千银子的当是那里的?连老太太的东西你都有神通弄出来,这会子二百银子,你就这样幸亏我没和别人说去'我想太太分明不短,何苦来要寻事奈何人。”

 

    75回贾府中秋家宴讲笑话儿【这次在贾赦手内住了,只得吃了酒,说笑话因说道:“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生母亲病了,各处求医不得,便请了一个针灸的婆子来婆子原不知道脉理,只说是心火,如今用针灸之法,针灸针灸就好了这儿子慌了,便问:心见铁即死,如何针得?'婆子道:不用针心,只针肋条就是了'儿子道肋条离心甚远,怎么就好?'婆子道:不妨事.你不知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众人听说,都笑起来.贾母也只得吃半杯酒,半日笑道:“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了。”贾赦听说,便知自己出言冒撞,贾母疑心,忙起身笑与贾母把盏,以别言解释贾母亦不好再提,且行起令来。】

 

    以上引文俱说明贾府虽然表面上平静,但实际上贾赦、邢夫人对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一干人是耿耿于怀的。回到【绣春囊事件】,虽然【绣春囊事件】具有偶然性,但是【偶然性里隐含着必然性】,贾府上层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必然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的【偶然】表现出来。邢夫人从傻大姐手里拿到绣春囊,【邢夫人回头看时,都是些女孩儿,不便递与,自己便塞在袖内,心内十分罕异,揣摩此物从何而至,且不形于声色,且来至迎春室中。】——【且不形于声色】一句表明邢夫人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打发王善保家的把绣春囊送给王夫人本身就有发难的目的:在你宝贝儿子生活的地盘上竟然发现了这种有伤风化的玩意儿,看你老王脸面何存!看你老王怎么处理!第74回中王夫人【气色更变】、【一语不发】、【含着泪】、【越发泪如雨下,颤声说道】、【又哭又叹】等语均说明王夫人对此事的敏感程度和重视程度。因为王熙凤毕竟是内侄女,贾府大权争取到贾宝玉手里才是王夫人的如意算盘,在这权力交接的节骨眼上,千万不能坏了宝玉【一生的声名品行才是天大的事情。因此在王熙凤的提议下,迅速组成专案组,并且吸纳王善保家的加入其中。

 

老实说,王夫人把王善保家的纳入专案组,绝不是看上这老婆子有什么能力。只是因为她是邢夫人的心腹,把她纳入专案组就等于把邢夫人的耳目安排到自己身边,也好让你老邢看看我老王是怎样清查怡红院,怎样净化宝玉成长环境的,也让你老邢无话可说。这其实就是王夫人的一种手段而已。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殊不知这王善保家的比邢夫人还痴愚歹毒,只为怡红院丫头们平时扁看她就【趁势告倒了晴雯】。王夫人叫来晴雯一看,【见他钗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而且形容面貌恰是上月的那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此时此刻,王夫人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要撵走晴雯。她心里可能也清楚,晴雯尽管长得漂亮,是自己厌恶的那种【妖精】,但也未必就真的勾引过宝玉(因为她已经相信了晴雯所说【不近宝玉】的谎言)。但那已经是次要的了,主要的是王善保家的专门说的就是晴雯,而且这晴雯确实【有春睡捧心之遗风】,若不撵走晴雯必然会落下邢夫人口实。在事关自己儿子的命运和一个丫头的命运上,王夫人自然会毫不犹豫地倾向于前者!这王善保家的小人得志以至于得意忘形,结果在探春处挨了一巴掌,在迎春处又抄检出自己外甥女的情书,【自己打了嘴】,且邢夫人也嫌她多事【打了几个嘴巴子】。真是【害人如害己】,守着邢夫人的对头王熙凤丢尽了老脸,遭到了报应。但可恶的是,她的一番谗言却为晴雯殒命埋下祸根。

 

    此外,晴雯身上有赵姨娘的影子,袭人麝月身上有周姨娘的影子,所以有些吧友说【晴雯就是将来的赵姨娘】。豪门大户历来不乏妻妾之争。想来赵姨娘肯定也是长得有几分姿色(从探春的相貌出众也可推断)贾政才会看上的,平时恃宠而骄招是惹非也是有的。通观红楼文本,王夫人喜欢周姨娘而厌恶赵姨娘是显而易见的。【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当时王夫人并不知道这丫头是哪一个,但第一印象就是【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这里面有没有对赵姨娘的厌恶之情掺杂期间很不好说。及至把晴雯叫来一看,【王夫人一见他钗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而且形容面貌恰是上月的那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今既真怒攻心,又勾起往事,便冷笑道:好个美人!真象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宝玉今日可好些?"】晴雯给王夫人的主要印象就是【轻狂】,联系赵姨娘平时的作为也是【轻狂】,因此王夫人把对赵姨娘的一腔无名怒火发泄到晴雯身上极有可能。这恐怕也是王夫人恨不得将晴雯挫骨扬灰的原因之一。

 

    77回,【原来王夫人自那日着恼之后,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王夫人皆记在心中.因节间有事,故忍了两日,今日特来亲自阅人一则为晴雯犹可,二则因竟有人指宝玉为由,说他大了,已解人事,都由屋里的丫头们不长进教习坏了因这事更比晴雯一人较甚,乃从袭人起以至于极小作粗活的小丫头们,个个亲自看了一遍。】

老实说,从古到今只要是有人群的地方,【两只势利眼,一颗富贵心】的人大有人在。那些【和园中不睦的】婆子们,看到王善保家的状告晴雯合了王夫人的意,也就【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添油加醋说了怡红院丫头一些脏话,既迎合了主子又发泄了私愤。尤其是【指宝玉为由,说他大了,已解人事,都由屋里的丫头们不长进教习坏了】更是剑走偏锋,直指王夫人的心尖子宝玉,击中了王夫人软肋。这就是撵晴雯连带着撵走芳官、四儿以及众戏子的根本原因。【王夫人又满屋里搜检宝玉之物凡略有眼生之物,一并命收的收,卷的卷,着人拿到自己房内去了因说:“这才干净,省得旁人口舌。”

 

    关于晴雯被撵这一红楼疑案的【袭人告密说】,著名红学家周思源先生概括为八个字:“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是站不住脚的。本人也曾有多篇帖子探讨,有兴趣者请参阅:http://tieba.baidu.com/p/3174880323?pid=54025072329&cid=0#54025072329】

    至于【晴雯作死说】,我认为这也只是一种表象,或者说只是【晴雯被撵】的众多外因之一。晴雯性格上有缺陷(有些吧友称为亮点),很难为古代乃至现代的俗世所包容,这是好多吧友(包括本人)曾经讨论过的。但这也并非晴雯被撵的根本原因。晴雯不同于金钏。金钏和宝玉开玩笑有点过头,是王夫人亲耳听到的。虽然说王夫人把金钏撵出去有点【量刑过当】,但毕竟还有所因由。晴雯却实在是冤枉。正如晴雯对宝玉说的【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

 

总之,晴雯被撵事件,贾府上层的矛盾和斗争才是根本原因;【绣春囊事件】是导火索;王善保家的是主犯;那些和园中不睦的是从犯;王夫人既是悲剧导演又是刽子手;袭人是无辜的嫌疑人,百多年来遭到人们的质疑和诟病;晴雯是第一冤大头,无辜做了贾府上层斗争的牺牲品。晴雯悲剧的现实意义就在于用生命和血泪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灭绝人性,揭示了封建制度要被历史车轮轧得粉碎的历史必然。

 

 

 

 

 

补充一点:晴雯身上有赵姨娘的影子,袭人麝月身上有周姨娘的影子,所以有些吧友说【晴雯就是将来的赵姨娘】。豪门大户历来不乏妻妾之争。想来赵姨娘肯定也是长得有几分姿色贾政才会看上的,平时恃宠而骄招是惹非也是有的。通观红楼文本,王夫人喜欢周姨娘而厌恶赵姨娘是显而易见的。【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当时王夫人并不知道这丫头是哪一个,但第一印象就是【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这里面有没有对赵姨娘的厌恶之情掺杂期间很不好说。及至把晴雯叫来一看,【王夫人一见他钗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而且形容面貌恰是上月的那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今既真怒攻心,又勾起往事,便冷笑道:好个美人!真象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宝玉今日可好些?"】晴雯给王夫人的主要印象就是【轻狂】,联系赵姨娘平时的作为也是【轻狂】,因此王夫人把对赵姨娘的一腔无名怒火发泄到晴雯身上极有可能。这恐怕也是王夫人恨不得将晴雯挫骨扬灰的原因之一。

回复删除46楼2015-08-11 10:5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