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ess is More

 去昆仑 2016-11-06
这是加入小组的第一年,毫不夸张地说,这个组改变了我的人生。
因为丢掉很多对物质、人际关系、过去的依赖,能够轻松地走出舒适区,换了工作,换了国家,开始在很多意义上真正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
所有回复都整理在这里,算是给自己的总结归纳吧。

2016-03-26
所谓极简,方法和想法最重要,每个人身处的国家环境不同,自己极简的方法也该相应改变。做母亲成家的极简方式会和单身不同,有春夏秋冬国家的衣物选择又和热带国家不同,并不是用极简品牌穿黑白灰东西贵就达到了极简的目的(那大概是消费主义的另外一个陷阱)。
我自己很容易被外物消耗,人际关系复杂,对物品的欲望,都可能无谓地消磨掉我非常多的耐心和精神。极简后我在生活和经济上有更多自由度,也有更多精力来审视自己。

极简实践
1. 不办会员卡,平时消费记账,不要小票。
2. 购物时尽量不要品牌的袋子,卡片和包装。
3. 尽可能依赖电子版本而不是印刷物。
4. 只在有需要的时候购物,不是打折季。
5. 尽可能少地在网络上留下评论,特别是微博微信Facebook这种social network.
6. 珍惜物品,衣物鞋包勤保养,餐具和家具常清洗消毒。

一些关于极简的想法
1. 旅行不是逃避生活本身的方法。
2. 女生买衣服/化妆品/护肤品/首饰是为了修饰自己,如果皮肤差身材不好,哪怕全身上下都是好牌子好质料也并看不出品味好,但如果个人状态好,就算穿的只是衬衫短裙也显得有气质。所以在个人状态不好的时候,要多注意照料自己的身体,而不是买昂贵的化妆品和衣服试图掩盖缺点。
3. 消费主义的一个圈套就是,通过各种宣传让你觉得“通过购买这件东西就能拥有品牌宣称的生活方式”。但事实是,你用着英国皇室御用的钱包品牌,里面还是没有几块钱;你拖着一万块的旅行箱,还是住三百一晚的商务酒店。当然,这只是些极端的例子。主要提醒自己注意的是,虽然说极简鼓励你买尽可能好的东西,但品牌定位要和自己的地位和消费能力相关。
4. 必要的时候,极简生活能把平日的生活花销减小到最低的程度。我目前有一小笔存款,还在不停增加中。平日吃穿用度都非常简单。就算是不上班只做零碎工作或是在家里工作,也能维持一年左右的生活。这样下来我转职能够考虑的职位,地点,都相应地能够有所增加。
5. 磨脚的鞋,不合身的衣服,生锈的首饰,让自己觉得困扰的人,让自己变得痛苦的关系,果断丢掉就好了,很快就会痊愈。眷恋是整个人生中最消磨却最没有意义的事情。
6. 拟定人生目标时要从本心出发, 想一想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要过何种人生, 如果现在重病了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最想完成的事情又是什么? 你不能一边羡慕人家在美国薪水高工作好一边想待在亲人身边, 不能既去好学校念书又羡慕那些还在上班赚钱的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 只有求仁得仁。
7. 我目前的开心程度和下列事物呈正相关, 当季的花,床铺的舒适程度, 睡眠质量和时间, 食物质量, 话剧和音乐剧, 和家人交流的时间, 家居服的质地。
8. 我常看1Q84里关于青豆的部分, 觉得其实minimalism并不仅仅在于东西少, 更重要的在于对生活有掌控力和极强的自制力。
9. 喜欢的东西和喜欢的人, 都不一定要留在身边。太喜欢什么东西往往会有执念, 不纠结于是否能保有它会比较轻松。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2016-05-13
最近一段时间在节食+运动。
以前工作忙的时候,物品极简容易,但节食特别难。因为丢东西对我来说是种减压的过程,但节食好像会增加自己的压力。所以忙和累的时候会去吃高脂肪高糖的东西。偶尔也会想,现在几乎不在衣服鞋子护肤品上花钱了,如果再不吃自己想吃的东西,人生好像没什么太大意义。
后来意识到,其实节食这件事和极简是一样的。我们经常买不需要的东西,然后潜意识里欺骗自己说“我买了这个生活就会变成更好的样子” “我买了这个就能够掌握这门技能”;而吃东西是,我们告诉自己“吃了这个草莓冰激凌就会高兴起来” “一顿垃圾快餐能让自己忘记白天工作的压力”。
但吃完之后,人生的问题和压力都不会消失,就像买完东西以后人生的问题不会消失一样。而且不健康饮食带来的身体不适只会让人增加更多的烦躁和不安。
回家以后每天控制碳水化合物,基本上断糖,把牛奶酸奶换成豆浆和各种杂粮粥(我对奶制品有轻微的过敏),多吃青菜,把零食和甜品换成适量的水果红枣和坚果。不仅脸上困扰了我一年多的过敏基本痊愈了,整个人也感觉轻松了好多。

2016-05-19
把一部分上次没有捐的书在豆瓣上送人了。
我自己除了教材之外已经几乎不买纸质书,有非常想看的也会去图书馆借。看到豆友们拿到书很开心的样子,觉得这些书在爱惜它们的人手上比待在我家当无用物落灰要好得多。

一直很想养猫,但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不是个很负责任的人,极简的初衷也是向往随时可以离家的状态。
养一只宠物责任太大,还是远远看就好。
以及,我是一个连养宠物的责任都拒绝担负的人,就更不要说婚姻家庭这么沉重的东西了。

2016-05-23
目前我喝水用两个杯子,一个是工作期间花大价钱(折合约600人民币)买的骨瓷杯,另一个是高中过生日时候同学送我的生日礼物,大概价值人民币三十块。两个杯子大小重量手感都很相似,外观的花纹略有不同。一个装茶叶另一个喝水,偶尔会混淆,并没有觉得贵价杯子就更好,或者廉价杯有什么不好用。
刚接触极简主义时,觉得一切一定要买好的。所以买了能承受范围内最贵的(当然也是喜欢的)杯子,耳环,项链,包,鞋。现在虽然都还在用,但已经没有追求最贵最好或者某些品牌的执念了。
最近认真回想了一下,国内外广告都是铺天盖地,国内因为有各类新媒体公众号,这种风气更盛。因为有着利益驱动消费导向的本质,所以它们输出的价值观是这样的:如果你用了韩剧女主角的口红色号,就会美得像韩剧女主一样;如果你背了这季新款的包,你就会像照片里的模特和网红一样又美又潮;如果大家都追捧什么东西,那么你也必须消费感受一下才不会被人群抛弃。在这样大规模的洗脑下,真的很少有机会建立私人的审美观和消费观,甚至是世界和价值观。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消费 “我需要的”,而非要追逐 “别人告诉我我需要的” 呢?

2016-06-06
组里经常有人在极简过程中和家人有意见上的冲突,其实我也是这样。
前面大概有十来年没有和家人一起生活,突然住在一起了以后,有很多矛盾。
比如我想处理掉放了十几年的餐具和买来用不上的电器,老人却觉得总有一天会用上,或是丢了可惜。我提倡不买少买,老人却总是买一大堆东西囤积在家里。
我解决的方法是从自己的东西做起,首先逐步清理掉自己房间和一部份公共区域,多出了很多活动置物空间,打扫清洁也比较方便整洁,把更多的钱和精力花在消耗品上。家人由此慢慢也体会到极简的好处,也开始会放弃许久不用或者完全用不上的旧物了。

2016-07-31
换工作以后换了电话号码,也顺便换了微信号。
发了一条朋友圈说明要换号,如有需要联系我的请加新号。从前不算工作关系大约有一百多联系人,真正来加我新号的,只有一小半。剩下的,我也并没有主动去加上。
可能是生性比较冷漠,在舍弃“认识的人”这方面一直做得很绝对。我的想法是,人可能的确能够在人生中的某个阶段建立深厚的友谊,但一旦发展的环境和个人选择三观相异,人生的道路也如同参商,再不相交,在某种程度上,我并不认为这种友谊十分必要。
我的工作属于比较浮夸的圈子,从前经常会因为朋友圈里信息的影响觉得“我一定要去什么地方”“我一定要买什么东西”“我要让人觉得我活得如何”。但后来发现,人生只有一次,毫无必要为了别人的眼光和意见决定自己如何生活下去。
目前在工作之余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去真正想去的旅行地,除了家人和必要的工作关系外并不会主动告诉外界“我是如何活着的而我又去过了哪里”,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很安心。

2016-09-30
关于职场
工作上我需要的东西很少,公司有工装和更衣室,只能配黑色鞋。
在办公室放了一双翻皮面尖头高跟(开会及应酬),一双舒服的平底,都贴了鞋底和鞋垫。平时穿平底,因为走路不会有声音,避免吵到同事,也不会在领导前面显得有压迫感。
包,基本不需要。上班挂工卡,兜里放钥匙、手机和卡包。
首饰,我的行业是个男性主导的行业,打扮越男性化反而在谈判沟通时越有优势。为此剪了很短的短发,首饰基本闲置,用男香,戴手表。
办公室纸质文件每天一碎,需要归档的纸质文件和softcopy每天下班前整理备份。
打电话发邮件时尽量简洁直接不讲废话,不用实物to do list, Excel记录每天具体行程及工作。

2016-10-22
最近两周身体很不好。
做了以下几件事:
1. 预约全身身体检查、大病险续签、买了新的重疾和人寿险。
2. 尽可能清理掉所有带有文字的日记、作业、网络痕迹、照片、聊天记录,贵重物品变卖典当,日用物品缩减到最少,并延迟大件物品的购买计划和旅行计划。一是希望自己经济上能够比较宽裕,二是万一有事别给家人留下太多念想。
因为本身东西非常少,所以做以上事情的时候并没有花太多时间。

2016-11-05
最近基本上抽空就去医院,提心吊胆地等结果,反反复复地确认病情。
也在医院看到不少被疾病折磨的病人和亲属。
从上月初身体不好的时候我就在想,人生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极简之初,也是所谓“有品味的生活”或是“少而精的生活”的奉行者,耳环鞋子包要特定牌子、杯子一定用骨瓷...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然而生病未确诊的这段时间里,我在想,如果真的只剩下不长的寿命,我会去做些什么?买以前舍不得买的鞋、包、手表?花很多时间精力在打扮自己上?并不会,只有这时才会发现原来这世上的物品除了最基本的使用功能之外,品牌、历史、设计、甚至质地都不会再产生任何附加值。
如果真到那一步,我想认真吃每一餐饭、在可以正常入睡时好好做梦、参加内观训练尝试认识自我、经常和家门外的猫玩、去这世界上最有回忆和最喜爱的地方见见老友、看总想去的那场演唱会、尝试没有过的新鲜体验以及尽可能地陪伴家人。
你看,人生没有一件重要的事是与物品本身相关的。但为何我们却在和物品纠结中茫茫然度过了这一生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