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研文章评选】绥阳、余庆、道真三县农村信用工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60摘手管理员 2016-11-06
 
  本报告分析了绥阳、余庆、道真三县农村信用工程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总结了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创建工作合力,必须强化诚信农民建设、净化创建环境,必须强化服务“三农”定位、促进全面小康三点启示,为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借鉴。


强化创建工作举措 建设农村普惠金融
——绥阳、余庆、道真三县
农村信用工程的做法及启示


  近年来,我省各地以诚信农民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信用村组、信用乡镇、农村金融信用县创建活动,不断把诚信农民建设引向深入,绥阳、余庆、道真等县起步早、内容实、措施硬、效果好,在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迈出了可喜步伐、作出了重要示范。

主要做法

  坚持立足县情、服务“三农”、促进小康的定位,以建档立卡、信用评级为基础,围绕群众需求热点和难点,通过强化组织和制度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增设服务网点、加大信贷投放等举措,不断加大支农支小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

  (一)强化工作组织保障,不断提高创建质量。按照“农信社主抓、乡镇主推、各部门参与”的原则,成立县乡创建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和创建载体建设,构建政府、农信社、村支“两委”、农户“四位一体”创建格局。余庆县将信用工程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诚信社会建设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以村社结对联建、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内容的“五联五民”活动,印发信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农户担保贷款管理办法,投入资金100多万加强农户电子档案建设。通过送金融知识下乡、进校园活动弘扬诚信文化,成立文学艺术联合会、创办《余庆信合》,积极探索信用工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采取“财政预算一点、村组筹集一点、信用社核减一点”的措施化解村级历史债务22万元。

  (二)强化资源整合力度,巩固支农支小主力军地位。坚持把信用工程创建与小康建设、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相结合,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重点,强化组织、融资、担保平台建设,在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中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绥阳县以“双信工程”(信用工程和阳光信贷工程)为载体结对共建,创造性地把基层党组织在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与农信社的资金优势结合起来,破解政府与金融部门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各自为阵,互不搭界的“两张皮”状况,利用贷款证发证会等“三会一议”,围绕建档立卡、授信评级环节,统筹开展工作,调动各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12年成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 支持工业园区及“5个100”项目建设,贷款4548万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贷款15.9亿元支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危房改造等民生事业建设。

  (三)强化金融精准扶贫机制创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狠抓金融扶贫机制创新,开展扶贫融资租赁合作,不断拓宽扶贫融资渠道,实行柜面放贷、阳光放贷、限时放贷,为群众提供便捷的信贷服务。道真县围绕精准扶贫,深入开展诚信教育进村组、进田间的“五进”活动,通过开办金融夜校、外出千里大走访、发放《致农民朋友公开信》等形式,了解群众金融、信息、技术需求。通过扶持小额信贷公司发展、强化银企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开辟贷款绿色通道,推出30秒钟调阅一户档案、5分钟办理一笔业务的限时服务,让群众得到便捷的信贷支持,户均贷款9万元以上,并将贫困村贷款期限延长到2.5年以上,加快烤烟、茶叶、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四)强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构建便捷城乡结算体系。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市场挑战,按照多元化、市场化、电子化要求,通过安装ATM自动存取款机、POS机、在行政村建设服务点等举措,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和省内外银行的合作,加大银行卡支付产品创新,积极开发远程电子支付业务,不断改善支付环境。绥阳县深入实施党建带动、创新驱动、改革推动、管理联动、文化拉动“五动协同”,加强与保险机构、电力、水利、网络公司合作,开展全员营销,积极拓展“三农”市场、个体商户领域。道真县深入实施以“突出宣传教育基础、突出建档评级关键、突出民主评议关口三个环节,确保创建取得实效”等内容的“五三工作法”,设置助农取款点83个,村村开通自助服务终端,缩短了金融服务半径,仅此一项就为农民节约开支7万多元。

取得的成效

  农村金融信用县创建提高了“三农”及县域发展的投融资能力,营造了全社会明礼守信的意识,提高了社会管理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加快了县域经济发展,提高了促农增收效果。通过创建,增强了农民遵守法律法规、合同的意识,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聚集了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要素,促进了经济发展。绥阳县通过创建,经济发展呈现强劲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保持高位运行,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3.17亿元,增长17%,增速位列全省第5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0元,增长13.2%,总量位列全省第2位;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达90%,位列全省第9位;增比进位综合考核在全省47个非经济强县中名列第1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溪源村张少淑姐妹3人,自筹资金40万,向农信社贷款20万元兴办农家乐,仅“五一”期间一天最高的收入就达1万多元。

  (二)发展了农村普惠金融,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深入开展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 实现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为减贫摘帽、同步小康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撑,解决了贷款难、难贷款的问题。余庆县通过上浮人行基准利率10%-20%等措施,为农户减免利息1.4亿元,并于2013年将《余庆县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规程》写入了国家级西部山区新农村建设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创建的质量和水平。道真县通过强化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对自助终端客户的指导,引导群众办理涉农贷款、农村低保等支付结算,共计授信农户6万户,户均授信5.7万元,发放小额信贷45.92亿元。绥阳县蒲场镇,来自重庆的周云康流转土地300亩,成立公司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经过镇党委的协调,通过授信评级,贷款300万元,渡过了难关。

  (三)群众诚信意识显著提高,农村金融环境不断改善。通过创建,增强了农民与企业之间、农民与金融机构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农村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信用证成了农民珍惜的“道德身份证”,减少了群众履行合同中的不诚信现象。绥阳县党员干部带头清偿了历史欠款,在群众中树立了守诚信的典范,短短2年时间,全县12个信用乡镇农户主动归还不良贷款3249笔,共计5136万元,形成了农户积极参与信用工程建设的局面。

  (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社会管理的成效。通过创建,基层组织找到了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新载体和抓手,在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办成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诚信已经成为广大农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互相监督的有效措施,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主体和动力。余庆县将诚信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中规范农户的诚信行为,并将农户的信用等级的初始评定和年审权交给村民主议事会,确保了公正公平,提高了社会治理水平,2013年获得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颁发的“长安杯”荣誉称号。

几点启示

  绥阳、余庆、道真的实践表明,强化组织领导、净化信用环境、突出服务“三农”定位,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是加快农村信用工程创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

  启示一: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创建工作合力。各地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始终把农村信用工程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努力形成县、乡、村齐抓共管,多方联动推进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高层次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发展、高强度推进,注重创建平台和农村服务网点建设,加快农村金融信用工程的创建步伐,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空间。

  启示二:必须强化诚信农民建设,净化创建环境。以培育诚实守信农民、发放无担保涉农贷款为重点,强化信用基础建设,做好授信评级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严格的诚信惩戒机制,公检法、银行、乡镇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加大打击逃废债工作力度,多措并举着力化解历史债务,抑制农村非法借贷,不断健全守信者得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利益导向机制,净化农村信用环境。强化金融风险意识,建立金融风险规避制度,帮助农信社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启示三:必须强化服务“三农”定位,促进全面小康。必须强化发展意识,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强农信社自身建设,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大局,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方向,以同步小康为总体目标,深化改革,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要与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精准扶贫、农村电商结合起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民、农村发展;要与基层党建、发扬基层民主结合起来,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成效;要与“三严三实”结合起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密切干群、党群关系。
                     
       (执笔:陈光)


来源:省委政研室农村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