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锦坤:我与李小龙的一次切磋

 清茶清清 2016-11-06

           李锦坤:我与李小龙的一次切磋

作者:李锦坤(空手道九段范士,香港冲绳刚柔流空手道桥治会馆长)

李锦坤:我与李小龙的一次切磋

图注:李小龙宗师在桥治会黑带萧荣配合下电视演武,右一为作者李锦坤馆长

能吃人不能受之苦,定能成人不能得之成”。


此乃李小龙兄于桥治会指导我腿技时的金句,并且启发了我的人生,而桥治会的座右铭“武成必经苦中练,功就皆由醉中求”,便是源于小龙兄。


岁月如流水,匆匆又数十年。犹记起1970年,藉着好友郑君绵引荐,在俞明家认识小龙兄。及后他受邀请到丽的电视和无线电视做截拳道示范表演,便借用桥治会本部做事前练习和彩排。


由于大家同是青年武术家,一见如故,谈得极之投契。可是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更何况是两个血气方刚的年轻武者——一位是截拳道的一代宗师,而我则是刚好考获空手道黑带三段的“新扎师兄”,当然要比划一下。


初时只是互相击拳靶测试劲力,但如此比拼又如何显出真本事呢!最终,我们同意在露台进一步印证。由于露台地方浅窄,大家规定只可以手技切磋,亦不攻击头部。一切就绪,鸦雀无声。绵叔和小龙兄好友小麒麟分别站于露台左右两端,把守护栏。


先礼后兵......漫长的两分钟三回合电光火石的对搏,最后都是小龙兄技胜一筹,而我则为我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自豪,输得心悦诚服,犹荣矣!


事隔四十五载,由于感受太深,小龙兄每一拳至今仍历历在目。未战之先,我自信心非常之强。因为于1968年在荃湾河背街(兰宫戏院对面实属龙蛇混杂之地)开馆,经常有不速之客前来“踢馆”,有的是比试,有的则为”摆着数“,千奇百怪,来者多是中年汉。所谓”拳怕少壮“,我在日本习武时,埋桩、搏击是每天的必修科,面对挑战绝不畏惧,处之泰然。然而,站在我前面的李小龙当时在香港仍是寂寂无名,故有眼不识泰山。


”战“——空手道一般都以半前屈立为桩,双手防护,小龙兄斜站略握拳,从容不迫。


游斗片刻,我即以正拳、逆拳,配合进步连环冲击。龙兄卸身护中路,没有回击,并用退步,让我进击扑空。稍一定神,我调整战术,以虚实扰乱做开路,并以相同技”直拳“冲扑(但已被看穿拳路),进击途中,龙兄不招架,高速以攻破攻,用左右勾拳压着互击,双方搏拳,虽则只是电光火石之间,已意识到对方拳重而快速(一蹴而就)。我左右肩臂间骹位处连环中拳(隐约听到绵叔叫停,但没被理会)。冷静后再游斗,我感到臂骹酸软战斗力减弱,但意志仍然很坚强,力图”战斗到底“。


再抢攻,可是速度大减,徒劳无功,而龙兄却处之泰然,慎密稳重地卸闪消解,没有回击,给我回气。”意定“后,龙兄开始进攻,即刹冲刹停,高速进击,相信是以直拳带动勾拳突入......从醒觉至反应之瞬间,招架未能消解,已为时太晚,穿过防技连击中左右肩臂间骹关节,无从再战,举手示停。小龙兄确实技高一筹,大家握手言欢,在场众人亦为之松一口气......

之后,小龙兄在到电视台表演前,在桥治会本部再次示范腿技,能够在近距离欣赏到一代宗师至高境界的腿法,实在叹为观止,上乘的腿法灵活如手技一样。


 往后小龙兄多次邀请我于九龙弥顿道“新乐酒家”午膳,每次小麒麟均在,话题都是环绕练武哲学,而听君一席话得益之多,令我毕生受用,也是驱使我日后书写四本著作的原动力。


在近距离偷师之余,当然没有错失“求教”的机会,小龙兄每次来锻炼总会带同好兄弟小麒麟与我一同协助握靶,由于之前已有互击试靶的经验,故懂得怎样协调。


小龙兄腿技运用极多元化,“埋靶”时喜用组合多种腿法施技,感觉腿速极快,力量集中,只听到震耳坚实的爆炸声,很多时候,小麒麟被劲力推弹开数尺。如要描述乃:静如水(发技前),疾如风(施技中),劲如箭(踢、蹬足技),柔如鞭(迴、摆足技)。

......

两星期很快过去,小龙兄带着数名桥治会教练及六岁儿子李国豪,穿插于两所电视台间示范截拳道,表演非常成功,获得广大市民的爱戴。


小龙兄是位”忠义“的仁者,文武全才,学养极高,他的武技、哲学更令人拜服。为人好客,处事直接,要求甚高。回美国前更特别将一卷八米厘菲林短片赠送给我,全是他在两所电视台表演时所拍摄,而该短片更成为日后我的最佳教材,同时是李小龙唯一截拳道电视表演的珍贵版本。回美国后寄来两封信问好和感谢,有情有义。

注:本文选摘自罗振光专著《李小龙隽语录》李锦坤先生序。

李锦坤:我与李小龙的一次切磋
李锦坤:我与李小龙的一次切磋
李锦坤:我与李小龙的一次切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