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中医师承(下)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6-11-06
五、昆明“口头毕业证书”的颁发
从2004年接触中医,到2006年开始跟诊习医,这么多年,除了病人的疗效对自己是个鼓励外,更希望自己辨证施治的能力被老师认可或表扬。2011年3月,我、少明和胜利三人飞抵昆明探访赵老师,我们哪也没舍得去,五天就待在赵老师家里聊天玩牌下棋。最后一天,赵老师突然把我们仨叫到一起,说要给我们颁发“口头毕业证书”。我们面面相觑:不知“口头毕业证书”是何物,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发给我们?
我们围着桌子坐下,少明这时低声说了一句“我们不想毕业呀”。我心里也直犯嘀咕,“被毕业”后老师是不是就隐居了,再也不带我们了?
面对我们茫然的眼神,赵老师非常认真且严肃地说:“今天对你们之前习医过程做个简单的总结:第一,形成中医思维。传统文化与医学结合用于中医则形成中医思维,其中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运六气、十二经络、藏腑、气血等。中医从四诊开始,就要用中医语言、中医方法辨证施治,然后再用中医理论处方。第二,系统的应用规则。我们用药思路:补气血、温肾阳、化脾湿、泻糟粕。这种思路用在君臣佐使则可理解为:君——养命(补气血),臣——温肾阳,佐——解决矛盾、疏通(化脾湿)、泻糟粕。我们的君药以养命为主,有的医生则是以治病为主。第三,形成临床经验。中医思维、应用规则要体现在临床上才有意义。此两者不断地在临床上训练、用熟,便可形成自己的经验。别人的经验再好也只是间接经验,唯有通过不断地训练、自己的直接应用,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和直接经验。以上三个环节基本具备的话,从行医的角度讲,学医也就基本成功了。”
那我们做到以上三点了吗?
赵老师接着说,“以上三者缺一不可,每个环节都要懂、要熟、要形成,如果其中两个环节很熟练另外一个环节缺少的话也没有用。有缺陷的话则无法行医。你们三个人跟了那么长时间,基本具备了这些能力,但仍须不断学习,学无止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如果一直在学习,这里学完了那里学,四处拜师学习后还不能应用就会感到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三个环节形成后应用起来马上就能产生感觉,一有感觉了就有乐趣就有成就感。你们形成比较快,能力具备也比较强。我个人认为中医思维基本都形成了,加上自己的学习,尽管没有专门上过课,但取得的成果比较大。”
是的,如果学了中医却连自己家人的健康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该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曾有一位学中医的小伙子发私信给我:“我妈一直在住院,反反复复,总是刚要出院又有点头晕肢体麻木,一星期前,当我再次提出用中医治疗时,我爸跟我急眼了,说‘当初让你学西医,你偏去学什么中医,你看看你,你妈的病你治不了,我不会给你当实验品……从去年你爷爷(哮喘)奶奶(静脉栓塞)住院到你妈住院,我就没见一个看中医的,中医根本就不行,你该干吗干吗去!’我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后来想想还是因为自己没学好,如果他们能看到我把家人的病治好了,就不会这么说了……”他发私信给我的目的是想从河北到深圳来跟我学医,可我没法给他提供学习的场所,更何况我自己就是“非法”的,在赵老师那学到的中医再本真再有疗效,我也只能“非法”家人和亲朋好友。
这七八年,我接触了不少中医大夫,大部分像上面讲到的小伙子一样,面对家人的病痛一筹莫展,最后不得不选择西医。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我们的习医过程采取的方法是非学院式的按部就班,给人的感觉是上课学习气氛不是很浓,所有的理论基本上是在生活中、临床当中、茶余饭后、散步中聊一两句形成的。诊病能力是在临床,在不断与病人交流、同行交流中掌握,虽然看起来比较随意,不是专门坐在课室里学习四五年,但效果是以疗效做检验而不是以时间或以文凭做检验的。
最后,赵老师说:“学医的目的是为了用,这需要不断实践,通过实践来不断用熟、感悟、提升,一旦用于实践当中,每个人用药时会把自己的个性、知识背景、对中医理解的不同糅合进去。传承、完全不失真地传是不可能的,所以自己的特点要加载到行医当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完全照搬是不可能的,完全照搬只有死路一条,我没有告诉你们任何一个药方,没有任何死的规则。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希望你们有机会多走多看,吸取别人的长处,民间的、学院的、各门派的,甚至山区里不起眼的地方都有藏龙卧虎之人,哪怕点拨一两句都会有巨大的启发或终生受益。”
能从深刻道理中总结出简单的规律来的人,道也。赵老师是悟道和得道的高人,他把自己近20年来对中医的学习和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习医行医方法,为我们打开了亲近中医、弘扬中医的大门。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任何事物都要回到最本源的地方,一旦回到本源的地方,道就体现出来了。这就进入‘无’的状态。该阴则阴,该阳则阳,心中始终是‘无’(心中一旦‘有’,就有分别之心了)。”颁发完“口头毕业证书”,赵老师再一次强调“守一、无为、不武”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希望我们日后面对所有病证时都能够做到以“无为”达“有为”。
“捧”着“口头毕业证书”,内心五味杂陈,我万万没有想到老师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肯定我们的习医成绩并准以“毕业”。以至于回到深圳,我在整理老师的这些文字时,边整理边听录音边在Q上跟少明说:我任由感恩的泪水浸润我的脸庞。我在想,我何德何能啊何德何能,上天如此厚爱我,让我以疾痛的形式、3次手术的代价接触中医,进而得到赵老师无私的传授!
我仍然记得,接受了“口头毕业证书”后,在飞回深圳的路上,我的内心一直觉得力量无穷,所以我在微博上写着“……我将带着‘无’重新上路,内心强大,慈悲所有”。
 
六、结语
总有朋友好奇地问我为何要学中医,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为老了以后可以善终,为了有尊严地死,为了不躺在医院的ICU病房里全身插满管子孤独地死去且耗尽家人的钱财。
为了达到这一愿景,在全国人民炒股票炒房产时我孤独地“炒”中医“炒”健康,我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中医上,且放弃单位所有“进步”的机会,还经常“逃班”跟诊。刚开始,周围人的不解、取笑、鄙视皆有,然而,8年下来,当初抨击我走火入魔的人反而佩服我的选择和坚持,对我刮目相看。因为,他们发现唯一不亏本的人是我,我不仅赚了健康,还习到了医己医亲医友的能力。
有位中医前辈说过:“业余学,身家用。”呵呵,当我快完成这篇文章时,我觉得这位前辈简直就是为我而说的,想想,我不就是按照这种原则学和用的吗?
提笔写《我的中医师承》这篇文章时,跟师这几年的画面就犹如电影镜头似的在我大脑里不停地切换。然而,其中两个画面有时会长时间地定格在脑海里。一是我慨叹中医之玄之难学时,赵老师说了一句“步缓任街长”;二是我因腰痛第一次自己处方给老师批驳“毫无章法”时,老师又说了一句“大道无近功”。结合这么多年习医体会和习得的一点儿辨证施治能力,再品味这两句话,会觉得特别有意义。其实,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给自己信心给自己耐心,水到渠自成。
星云大师说成就大器要有四个条件:一要经得起烦嚣,二要受得了气愤,三要忍得下挫折,四要耐得住时间。由于民间中医生存环境恶劣,在遇到种种人为刁难或政策打压时,星云大师的话往往成为我坚持下去的一种力量。
我曾经在微博上写道:“我弘扬中医或当‘医托’时的感觉正如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所描述写诗时的感受一样,‘觉得自己是一件幸运或受难的乐器,不是我在找诗,而是诗在找我,逼我展现它’。不同的是,我没有受难的感觉,只有幸运和愉悦的感觉。‘不是我在找中医,而是中医在找我,逼我展现它。’”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如果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赵老师就是一位具有强烈责任感的长者,他把自己研究和实践了多年且行之有效的一套习医、行医方法无私地传授给有机缘的中医爱好者。就中医而言,因传承断代,当人们重新回到古代,在原始经典里盲人摸象式的探究、研究时,你若能得到民间大医的传承,这是一种非凡的福分啊!
这篇文章纯粹是我个人的习医体会,其中的表述或观点未必正确,且个人的经验不具普遍性。山外有山,我相信民间还会有许多像赵老师一样的明医,甚至比赵老师道行还高的大医。如果大家有缘分遇上,真心希望你们能像我一样把握住机会,低位求和学,再择机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也为中医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