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书精雅】于钟华《唐代行书技法四十例》第七例

 昵称1337259 2016-11-06

书法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为生成的书写动作,古典书论中称之为笔法;一是作为现成结果的书法作品,比较强调视觉效果。笔法着眼于具体的生成动作,书法作品供人观看,自然要强调其观看性,既然是强调观看性,就要符合视觉艺术层面的形式美法则,所以,孙过庭就曾在《书谱》中明确提出“数画并施,其形各异。”

“数画并施,其形各异”的意思最初的理解是在一个字中,如果有几个同类的笔画,比如连续几个横画出现时,就要讲求各横之间形态上的变化。其他笔画,以此类推(图7-1)。但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数画并施时,各异的手法有很多种,可以是起收笔的变化(图7-2),可以是点画粗细上的变化(图7-3),可以是点画俯仰曲直的变化(图7-4),但完全可以把思路伸延开来,同类笔画间还可以是间距上的变化(图7-5),更可以通过对其中一个或几个笔画进行变异,即成为非此笔画的形态处理(图7-6),这样的效果或许更高明。


图7-1  唐代行书中的数画并施形各异


图7-2  起、收笔的变化


图7-3  点画粗线的变化


图7-4  点画俯仰曲直的变化


图7-5  点画间距的变化


 图7-6  点画形态的处理

如果我们愿意再进一层,还会看到唐人张怀瓘在《用笔十法》中为我们提供的招式——“随字变转”,他的解释是说,在《兰亭序》中,王羲之写的“岁”字一笔做垂露,上面的“年”字则变悬针(图7-7),又说王羲之写了18个“之”字(图7-8),“各别有体”,就是各不相同,所以可见不光是在一个字中,即便是一幅作品中有相同者或笔画,或整个字,都要进行调整,以免数字雷同,不使观者丧失观看的乐趣。

图7-7  点画的随字变转


图7-8  《兰亭序》中18个不同形态的“之”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一点上,不只是晋唐人信手拈来,分寸即在手中,到了唐人以后,这一点还得到了重点的强化,比如米芾不仅在书论中宣称“三横三画异”,而且在具体的书写中,不管是《蜀素帖》还是《苕溪诗帖》(图7-9)都有充分而有意识的展示。

图7-9  米芾行书中的数画并施形各异

需要说明的是,晋唐人的“其形各异”和唐人以后的“其形各异”有着本质的区别:晋唐人的形异源于笔法,笔法正确其形自然各个不同;宋人以来的形异则是一种纯粹视觉上的理性调整。两者的区别可作天地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