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七)-- 全红孔雀鱼的维系方法

 花楹千千 2016-11-06
随着养家的培养,全红孔雀现在除了野生、黄化、白子RRE,还出现了各种形态上的品种。例如缎带、大C、燕尾等。
但是,在饲养全红孔雀鱼的同时,多数养家也都遇到了同样的难点—如何维系全红孔雀鱼。很多养家在饲养全红孔雀鱼后都会发现,颜色会越来越淡,甚至于有的鱼会从红色变成粉色。这里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全红孔雀鱼的维系方法。
以前的文章也给大家介绍了笔者所提出的“提纯与复壮”的理论。但是,全红孔雀鱼由于子鱼的基因要同时来自于亲鱼的雌雄双方,所以,利用其它品系的孔雀鱼进行杂交做出方式会使整个过程过于繁琐,周期过长。而且做出的孔雀鱼还会出现红色部位不完全等特征,导致大量的经历浪费。所以,这里在维系全红孔雀鱼的时候,笔者建议使用同品系的孔雀鱼。例如野生全红和黄化全红。这也正是很多饲养全红孔雀鱼的养家都会饲养野生和黄化全红孔雀鱼的理由所在。
为了维系RRE全红孔雀鱼白子的基因,就必须与黄化全红进行“提纯与复壮”。
当利用全红白子RRE孔雀鱼与黄化全红孔雀鱼进行交配所做出的F1里面几乎都是野生色孔雀鱼。这是由于白子孔雀鱼的遗传基因相对于黄化全红孔雀鱼的基因呈劣势,所以,根据孟德尔法则里面所说的“独立原则”,所有子代里面所出的全红都会回归野生色。
第二步,利用F1的野生色孔雀鱼之间进行交配就可以得到全红白子RRE孔雀鱼。但是数量相对很少,这是由于在F1相互进行交配的时候,根据孟德尔法则的减数原则,F1所携带的各种基因之间进行重组,会出现四种孔雀鱼。一种是野生色全红孔雀鱼,一种是黄化全红,第三种是全红白子RRE,而第四种就是黄化全红白子RRE孔雀鱼。理论上相对比例应该为9:3:3:1的比例。
请参考下图
利用以上内容,您可以去对自己的全红孔雀鱼进行重做和改良。
目前,对全红孔雀鱼的颜色进行进一步提升,市面上又出来了称之为“血红”的孔雀鱼。它也是全红孔雀鱼的一种,相对颜色会比较红,而且鲜艳。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自己心怡的孔雀鱼了。
欢迎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