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副院长曹宝国: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优势所在

 种瓜得瓜966 2016-11-07


欢迎听众继续收听天水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下午5点到5点半直播的982健康问诊节目,我是玉清,今天我专门邀请到了天水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曹宝国给大家谈谈有关治疗高血压的误区以及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优势所在,有问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搜索982健康问诊添加关注,把您的问题发给我们,我们利用这半个小时可以互动,请医生为您解答,曹院长您好,

曹院长:听众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来到982健康问诊直播间给大家谈谈有关治疗高血压的误区以及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优势所在。


大家都知道现在高血压病人很多,而且得了高血压它的并发症也很多,甚至很难治愈,有的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在治疗过程当中患者存在许多治疗误区,今天通过这期节目,希望能给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加规范科学的治疗方法。


主持人:有不少患者在治疗中还存在很多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您觉得该怎样治疗才有利于患者的健康?

中国的高血压患者约有2亿。在接诊高血压患者时,经常遇到患者问:“我能不能换个药啊?”不论刚得高血压的患者,还是老病友都会提这个问题。除了上述问题,在高血压治疗方面也有不少误区的存在。高血压是一种可治可不治的疾病。由于高血压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可以毫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甚至有的病人一生无临床症状。所以许多病人认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可治可不治的病。血压高了就服点降压药,稳定了就不再服药,这是错误的。其实血压的正常就是服了降压药治疗的结果。停药后血压必定又会增高,甚至更高。这种血压的明显波动,正是导致脑中风、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患有高血压病的病人应积极地治疗,以免重要靶器官受损,致残后而后悔莫及。


高血压病是一种需要持续不断治疗的慢性病,绝大多数病人需要坚持长期或长时间服药,甚至有的的病人需要终身服药。所谓终身服药,就是指确认为高血压后,医生给病人以终身治疗。以药物治疗而言,病人就要吃一辈子的药。即使血压正常后,仍应使用合理有效的维持降压药物剂量,保持血压稳定,切不可吃吃停停。正确的治疗原则应该是“长期服药,可以少吃,不可不吃”。因此有高血压病的病人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长期坚持服药,不仅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还可以保障重要器官不受损害。而间歇性服药,或频繁换药,会使血压波动更加明显,结果导致动脉硬化,使重要脏器缺血、缺氧,最终形成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特别是血压正常就停药,血压升高又服药。此点务必引起所有高血压病病人的高度重视。因此,不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贵在持之以恒。


主持人:高血压病中医怎样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证:

症状:头晕目眩、耳鸣,头痛且胀、面色潮红,烦躁易怒,口干,少寐多梦,肢麻震颤。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加减:若肝火上炎,口苦目赤,烦躁易怒者,加龙胆草、丹皮、夏枯草;若肝肾阴虚较甚,目涩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可加枸杞子,首乌、生地、麦冬、玄参;若见目赤便秘,可选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泄热;若眩晕剧烈,兼见手足麻木或震颤者,加羚羊角、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全蝎、蜈蚣等镇肝熄风。


(2)痰湿中阻证:

症状:头晕目眩,头重如蒙、胸闷,恶心欲吐,食少胀闷,倦怠无力。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

加减:若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视物旋转,可酌加代赭石、竹茹、生姜、旋覆花以镇逆止呕;若脘闷纳呆,加砂仁、白蔻仁等芳香和胃;脾胃气虚加党参,脾阳虚加干姜;若兼见耳鸣重听,可酌加郁金、菖蒲、葱白以通阳开窍;若痰郁化火,头痛头胀,心烦口苦,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宜用黄连温胆汤清化痰热。

(3)瘀血阻窍证:

症状:头晕目眩、时伴头痛,痛有定处,面唇紫暗。心悸失眠,耳鸣耳聋,精神不振。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治法:祛淤生新,活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赤芍6克、枳壳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

加减:若兼见神疲乏力,少气自汗等症,加入黄芪、党参益气行血;若兼见畏寒肢冷,感寒加重,可加附子、桂枝温经活血。

(4)气血亏虚型:

症状:头晕目眩,劳累即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唇甲少华,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人参15克(另煎兑入)、黄芪25克、当归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黄12克、肉桂3克、炙甘草10克,葛根3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

加减:若心悸失眠,可合用归脾汤;若自汗时出,易于感冒,当重用黄芪,加防风、浮小麦益气固表敛汗;若脾虚湿盛,腹泻或便溏,腹胀纳呆,舌淡舌胖,边有齿痕,可酌加薏苡仁、炒扁豆、泽泻等;若兼见形寒肢冷,腹中隐痛,脉沉者,可酌加桂枝、干姜以温中助阳;若血虚较甚面色晄白,唇舌色淡者,可加阿胶、紫河车粉冲服;兼见心悸怔仲,少寐健忘者,可加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养心安神。

(5)肾精不足型:

症状:头晕目眩伴耳鸣,遗精,腰膝酸软,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或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尺甚。

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方药:左归丸加减。党参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柴河车10克、龟板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黄柏6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  10克、女贞子10克、早莲草10克。

加减:若阴虚火旺,症见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选加龟板、鳖甲、知母、黄柏、丹皮、地骨皮等;若肾失封藏固摄,遗精滑泄者,可加芡实、莲须、桑螵蛸等;若兼见失眠健忘,加阿胶、鸡子黄、酸枣仁、柏子仁等交通心肾,养心安神。若阴损及阳,肾阳虚明显,表现为四肢不温,形寒怕冷,精神萎靡,舌淡脉沉者,或予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髓,或酌加巴戟天、仙灵脾、肉桂;若兼见下肢浮肿,尿少等症,可加桂枝、茯苓、泽泻等温肾利水;若兼见便溏,腹胀少食,可加白术、茯苓以健脾止泻。

八.高血压病食疗方法有哪些?

高血压是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于这样的一种疾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吃什么比较好呢?下面给大家介绍有效降压的高血压食疗方,供大家参考。请大家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使用。

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肢冷无力者

  用鲜葛根60g,粳米60g,沙参、麦冬各15g。先将葛根洗净,去皮切块,与沙参、麦冬共浸一段时间,搅成浆,静止沉淀后取其粉,再晒干备用,每日将此粉15g加粳米熬粥服用。

  头晕目眩、头痛面赤、心悸气粗者

  选用决明子30,海带30g,冬瓜150g,薏米12g,白糖少许调味。以上各料洗净,加水适量煮作汤饮。每天一次,重症者可早晚各一次。在食时,可加少许白糖调味。

  耳鸣目眩、心悸烦躁、失眠多

  选用枸杞30g,绿豆60g,酸枣仁30克将以上各料混合拌匀,晾干研末,每次服6g,每天2次,早晚服。

  烦躁易怒、口苦口干、便秘尿黄者

  选用芹菜连根60g,粳米60g。芹菜全株带根洗净切段,粳米先加水适量煲粥,芹菜后下,将好时加盐少许调味。每天早晚服。

  心悸、腰腿酸软、夜多小便、失眠多梦者

  可选用鲜豆浆2碗,粳米60g,山药60克,冰糖少许。以豆浆代水加粳米煮粥,粥好后加糖调味。每天早晚饭前服用。

  因高血压眼底出血者

 可选用黑木耳60g,洗净,清水浸泡一夜。放锅内蒸一小时,加冰糖适量,睡前服,一个疗程为12天。需连续服用,配合药物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