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师生“异地恋”的困局该如何破解? 丨案例

 文武不全 2016-11-07


麦可思研究专注高教管理,订阅麦研图书馆可查看更多主题文章哦!


一座大学城,学生住城里,老师住城外,除了上课,师生如何互动呢?


“有时候,学习是一条不近的路,我在这头,老师在那头。有时候,学习还是一座偌大的校园,我在里头,老师在外头。”这样的感慨,已经是感受了一年郊区大学城生活的林伟的真实写照。


老师上完课就驱车或坐上校车离开校园,奔波一两个小时回到老校区或者校外宿舍,而学生则依旧生活在远离老师的大学城里。“遇到棘手的问题,想问老师只能通过电话和邮件。”林伟常感到地理距离让师生面对面交流变得困难,师生关系也变得疏远。一座大学城,学生住城里,老师住城外,除了上课,师生如何互动呢?


数据链接


麦可思-中国2015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显示,2015届有47%的毕业生与任课教师“每周至少一次”或“每月至少一次”课下交流。其中,本科毕业生中有19%的毕业生与任课教师“每周至少一次”课下交流,低于高职高专毕业生(30%)。在本科院校中,原“211”院校这一比例(每周至少一次)为14%,其他本科院校为19%。


“异地恋”难题并非无解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高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在不断合并重组,“一校多区”的办学模式越来越普遍。高校多校区办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开拓了新的办学空间,增加了高校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也为高校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合并后,地区空间分散化,校区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相隔一定距离,让分布在不同校区的师生在课堂之外难以有效沟通。如何有效地建立多校区的教学和学生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学生,是当前多校区高校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学校除了可以在各校区设立教师工作室,每天安排教师开展辅导答疑,在固定的时间地点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给学生进行课余辅导之外,利用在线工具和新媒体的功能,促进师生交流,也可以成为一种选择。


增强互动的在线答疑



多校区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离不开信息化的工作平台。如高校可以建立远程会议和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建立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等。目前流行的MOOC教学也能满足学生在不同地理空间学习的需求,但对于教师与学生的课后互动,大家似乎还应该多去寻找更便捷的方式。


美国的一些学校采用MathChat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一款来自美国、结合即时通讯和电子白板的答疑类产品,允许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甚至是学生与家长之间进行互动答疑。当你登录MathChat,你可以选择自己的身份,之后可以通过你的通讯录邀请你的好友加入,当然如果你选择用Facebook账户,那么你就可以连接到Facebook好友。在答疑工具上,MathChat开发了多个功能,帮助使用者更好地提问。MathChat提供图片、手写和数学符号的输入功能,而这些功能也适用于答题者。当用户向别人发出问题的求助信号时,老师、家长和自己的朋友也可以通过以上的方式回答问题。经过专业人士测试,MathChat同步速度非常快,当大家使用手写功能回答问题时,提问者几乎可以同步获得来自各方的回复。


此外,在整个答疑的过程中,MathChat提供了即时通讯功能,可以随时和老师、朋友、家长讨论问题。对于大多熟悉互联网的学生来说,这种沟通是他们熟知并乐于接受的方式。他们一边看解答,同时一边通过即时通讯互动聊天。


与MathChat同样具备即时答疑的软件其实并不难找。有的中国高校已经开始积极开发常用通讯工具的“潜能”。


200人的微信“课堂”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在传统课堂之外,为学生打造了一个通过微信组织的坐诊式答疑、讲座辅导、专业提升工作坊等课外学习梦工厂,帮助本科生提升经济学专业素质。学院“大牛”(名师)在微信里开课,不管学生在哪里,都可以用微信听老师讲课,还可以直接和老师交流。微信课堂,邀请学院人气教师,面向两个校区、本硕博三个层次的学生在线开课。


教师一边用手机发送语音,一边用电脑的网页版微信补充图文,介绍经济学家梯若尔的生平经历和学术思想。而学生们则无论在自习室、宿舍,还是在路上,只要能用微信,都可以在线听课。


谈到创办微信课堂的初衷,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雷洪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校有两个校区,往返一趟需要两三个小时,奔波更增加了教师的负担。直到有一天,教师们发现几乎人人都在用微信。“80岁的博导都不例外,我们就想,能不能把课堂搬到微信里?”雷洪峰说。于是,2014年秋季学期一开始,学院就邀请首批教师在微信上开课,并在全校公布讲座安排。微信课堂可容纳500人,第一场就有200多个热情的“粉丝”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