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第二故乡——柳青梁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本文作者:刘继东


1995年春,我应聘到准格尔旗哈岱高勒乡柳青梁村一所社会力量集资办学的学校——华英联校任教,这一任就是六年多,自此开启了我教书生涯的第四段经历(前三段分别为小学任教、中学任教和学区任职)。我是1994—1995学年第一学期末放假典礼时到任的,并在会上做了一个到任讲话,也算表态发言,此次露面倍受关注。时值旧历年底,我搬到学校居住,一来是为了护校,二来我家人口多,异地租房居住诸多不便。

学校修建在厂汉塔拉堰偏僻的小山村,北面是准煤水源路,南面山坡脚下是一片坟茔,东边是柳青梁村的砖厂和零星的五六户村民,西部毗邻准煤贾家新村。

这所学校1994年9月建校以来,十分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和教书育人。数年来,学校全体师生亲手栽的各种树,枝叶茂盛,种的各种花,争奇斗艳。面积五亩多的校园内外共有杨树258棵,垂柳20棵,玫瑰、丁香等花树112棵,并建有24平方米的花池两座,种花10余种,教室内也摆放各种花盆几十个。校园内绿树成荫,鲜花簇拥,全校师生在优美宜人的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十分惬意。2001年夏,我把学校转包给另一位老师,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华英联校,回到薛家湾镇。校园的美好景物,每每依然出现在我的梦境里。

这所学校,六年来共毕业初中生120余人,毕业小学生60余人。如今这些学生都已成人,步入而立之年,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美好的前程奋斗。学生成才是老师最大的欣慰,学生出息是老师最大的骄傲。于我来说,这段经历可贵的是,在异地他乡,赢得了这么多熟人朋友,甚至是知己至交,多么荣耀啊。

这里的乡亲们老实厚道,热情好客,善良朴实。在这里生活了六年多,我真正体会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平安古训。这里的村民居住不太集中,多为东三户西两户、南一家北一家,因地度势,各为一体,修建自己的宅院。然而,就是这样居住分散,却从不发生偷盗行窃的事,就连我们外地人也从不重意锁门防盗的事。

这里与山西、陕西打交界,而且多数居民是从这两个省移居过来的,所以,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衣着打扮、娱乐爱好等和山西陕西十分相近。这里的人对各个时令节日、生日祝寿很重视,也比较讲究。做儿女的,每年都要给父母过生日。年过花甲后要隆重举办庆贺七十和八十大寿。小孩开锁日以及子女上大学庆贺都要邀亲朋好友相聚,大摆酒席,酣饮畅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极大提高。雇戏班的、聘乐队的、邀唱蒙汉漫瀚调助兴的比比皆是。规模大,规格高,快乐祥和的气氛真是今非昔比。就连一些传统节日,这里的人们也过得十分隆重,有滋味。

我在学校任教期间,每逢佳节,总有学生或家长给送来美食佳肴。清明寒食米饼,端午粽子凉糕,七月十五的羊肉烩菜,八月十五的月饼西瓜,就连冬季的杀猪菜也得让你一同分享。

办公室内部分老师合影

几位至交朋友更给在异地客居的我带来安逸踏实的体验。友人郭满良,我去柳青梁第一顿烧酒就是在他家里喝的,一醉方休。后来,我多次受邀去他家作客,他有农活也请我们去帮忙,如割草、挖土豆、碾场等。每次做完营生,便是炖羊肉、油糕,烧酒等一番款待。那时的我经济十分拮据,家里用钱处多,经常接不上来,有时我便提前借点钱,等发工资再还上。满良每次都能适时帮我解这燃眉之急。朋友贺俊,他是村里委派的主管校长,向来对我十分尊重,而且十分信任我。学校和村里在学校附近组织的酒会,差不多都要邀我同去。我们在一起谈古论今,天南海北无话不谈,可从来没有发生不愉快的事。还有朋友张云凯。1998年,我家里生活十分困难,春节前便写了几百副对联出售。我到村委找张云凯,他竟然二话不说把我拿去的四五十副对联全部留下,并且当时付给了我钱。那时我跟他还不太惯熟,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处理的那些对联。同年,秋季开学,他的女儿张慧来到华英联校上初一,他请全体教师吃了一顿饭,拜托各位老师严格要求、教导女儿,言辞恳切给所有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而我也更深地了解了这位村干部的为人。办学人郭玉良,对我尤为信任。从1998年秋任用我管理学校,一直到2001年夏。在此期间,彼此交往甚密。他有困难时,我在管理学校中竭尽全力为他排忧解难。我一直以“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信念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去管理学校,把一所条件相对较差又偏僻的山村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在我离开学校的四年之后,即2005年冬,郭玉良同志又发给我2000元的奖金。这种深明大义的做法让人敬佩。

地方群众对我如此热情,可以看得出他们的感情纯真、善良朴实,同时也反应出自己辛勤踏实的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在我工作期间,学校先后在初中中考和小学会考中,成绩在全学区乃至全旗评比中名列前茅,先后获得乡级和旗级优秀锦旗,奖状八枚。学校还组织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大型教学观摩活动。2000年春,永胜壕学校全体教师来华英联校听课,评价甚高,事后他们还赠送了我们授课教师每人两本纪念相册。这里的学校虽然不大,设施也简陋,条件不及城镇学校,但难得的是这里聚集了不少优秀教师,工作认真负责,不辞辛劳,把一所远离闹市的偏僻山村学校办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这些教师后来多数转成正式国家教师。

这里早操晨练成了铁的纪律,一直坚持六年多。每天早晨的起床哨、喇叭广播声响彻整个山村,成为柳青梁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一队队英姿少年闻鸡起舞,一位位教师微明起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积极参与,从未间断。“六一”的运动会、冬至的越野赛成为惯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赛出风格,赛出水平。1999年秋季还组织了一次开创柳青梁地区先河的篮球联赛,有张家圪旦小学、华英联校、煤管站三队参加比赛。

除此之外,学校的卫生、文艺活动也搞得十分出色,除每天例行的卫生清扫,周六的卫生大扫除把学校里里外外清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整整齐齐。每年的六一节、教师节、元旦节,全体教师都参加各个班的文艺节目排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合唱、独唱、对唱、山曲、小品、相声、诗朗诵应有尽有,别出心裁,别具一格,充分给予了学生培养展示才艺的机会。

建校初,集资办学活动搞得如火如荼,全校师生出动,敲锣打鼓,拜访村级、乡级干部,地方煤矿、石场、商店、餐馆老板。那时的贺三存支部书记是私营企业厂长,出手就捐了五百元,那在当时可不算小数目。那回首次集资五千七百余元。同时,学校也种地、种树、养鸡、办煤矿,使学校渡过了资金紧缺的最困难时期,由此稳住了学校的创办,进而得到发展。

教室门前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这所学校在学生早晚自习辅导上,学校建立了始终如一、雷打不动的惯例制度。晚自习必须有老师辅导。小山村学校早自习,窗明几净,书声朗朗;晚自习,灯火辉煌,潜心思索。给早晨带来了一片生机,给夜晚驱除了一度寂寞。老师最辛苦的是值夜勤,尤其,冬季值夜勤,教师必须在晚上十一点以后把火炉、炕炉里的火熄灭才能回家休息。就此条件,学校也从未发生过一次事故。这样年复一年,我在此就苦渡了六年多。然而,不尽人意的事也发生过,发难学校,刁难外地老师,尽管教师们虚怀若谷、胸襟如海,可这样的行为实在让人心寒。

2001年以后,我把学校转包给另一位教师管理。大概不到一年,2002年春,这所学校由于多方面原因解散了。最根本的原因是薛家湾公立学校实行义务教育,学生上学全部免。最终,这所民办学校难以生存,垮掉了。如今的校园,人去楼空,没有了人声鼎沸,只是一片幽静,树和花失去了园丁的耕耘,院里长满了野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